正文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转帖]

(2014-04-13 09:24:38) 下一个
(1)会引起肌病等相关疾病

他汀类药物所引起的肌病,其常见症状是非特异性的肌肉或关节痛。老年、体型瘦小、虚弱、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因糖尿病引起)以及围手术期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性较高。部分老年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增加由跌倒所致的创伤、骨折等。

22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而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职业运动员中,16人因肌病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在罕见的情况下,肌病可以导致横纹肌溶解并导致肾衰而死亡。有一项试验报告了5例非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其中4例发生在治疗期。另外的一组回顾性资料提示,他汀类药物每治疗10万人就有4.2例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因此,对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2)降低胆固醇的同时,也会降低辅酶Q10

由于他汀类药物不但会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也会抑制在胆固醇生成途径中其它一些中间产物的合成,包括辅酶Q10(Co-Q10),使辅酶Q10的水平下降。而辅酶Q10对于细胞线粒体内能量的产生至关重要。

美国研究者曾经报告,34例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14天后,就已经能检测出病人体内辅酶Q10的降低。他汀类药物与辅酶Q10的关系,已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能阻断体内辅酶Q10的生成,会造成病人体内辅酶Q10不足。并且,这种现象在老年病人身上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已有心衰的病人,他汀类药物诱发的辅酶Q10不足,会使心肌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利弊之争,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评定。

(3)会引发精神和神经症状

胆固醇对人类大脑的发育及功能,都极为重要。因此,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精神和神经症状,如易激惹、攻击行为、自杀冲动、认知功能障碍、记忆丧失、完全健忘、多动神经症以及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临床上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可能与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关,及时停药。在大多数病例中,这些症状是可逆的,但再用时可以复发。


(4)会增加癌症的复发或死亡率

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并未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致突变或致癌等毒性作用。在一项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中,随访10年,患者肿瘤的发生率未见增加,这一研究结果使人们放松了警惕。但是,另有一些研究结果,却使人提心吊胆。譬如,乳腺肿瘤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肿瘤复发率明显增加。因之,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

还有,老年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肿瘤死亡率也显著增加,从而抵消了他汀类药物由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而带来的益处。

[摘自网络,略有删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