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运与你相随。万瑞
正文

八、又有了根据地

(2014-03-25 13:44:26) 下一个
八、又有了根据地
巴山是很长的山脉,四川北部的屏障,海拔也在四千公尺左右。老百姓说:巴山是上山七十里,山上七十里,下山七十里,三七二百一十里。部队从下午三点出发,午夜十二点到达山顶。山上有些地方积雪很深,又冷又累,腿僵脚木,膝盖已不能弯曲,走到后来,只能机械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电台的运输队,病号增多,掉队的不少,只好再从连队抽一些战士帮忙。午夜在山顶上宿营,黎明继续下山。下山时,由于雪滑坡陡,只好象滑雪一样,屁股一坐滑下山去。下山后的第一地方是通江县北的两河口,在这里发生了一次小小的战斗,消灭了地方上的民团。先头部队继续前进,经苦草坝到达通江,我们电台则暂时在两河口宿营。
到通江后才逐步站住脚,在这里张国焘召开了会议,决定以两河口、毛裕镇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然后向南江发展。张国焘开会有时让我参加,非常重视我,优待我,而有关政治方面的会议则又不通知我,他始终是又信任我,又怀疑我。在鄂豫皖苏区的大小知识分子差不多都被他杀掉了,我们能得以幸免,是由于他离开我们不行,没有技术人员,电台无法工作,也就无法了解和掌握情况。当时周纯全同志对我们的态度,完全证明了张国焘的矛盾,既有无微不至的照顾,又在暗中监视我们。
到达川北时,部队有一万四千人左右,枪一万一千余支,四个整师的建制,十师、十一师、十二师、七十三师。后来就以这四个师为基础,扩编为四个军。十师编为四军,周纯全、王宏坤负责(许世友开始是副师长,后提为师长、副军长)。十一师编为三十军,原师长倪天亮调任总指挥部当参谋长,余天云代理军长,李先念为政委。十二师编为九军,军长先为何畏,后为孙玉清。七十三师编为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兼。
在川北苏区,一面准备打仗,一面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党、建政、建立根据地。不久,成立了川陕省委,最初罗世文同志任书记,刘瑞龙任秘书长,还有袁克服(现陕西省军区政委)、张琴秋等同志。这时,部队穿上了棉衣,有了鞋子,住上了房子,解决了毯子,饭吃得饱,觉睡得好,伤病员有医院治疗,士气大振。
川北历史上就出大烟土,漫山遍野的罂粟花,色彩鲜艳,十分好看。烟土是那里以物换物的最好“通货”,我们刚到川北时,也只好拿烟土换棉布、换盐巴,甚至可以换电池、换药品和枪支子弹。四川的军阀部队都是身带两支枪。步枪和烟枪。我们刚扩军的时候,大部分小伙子也是带着烟枪来参军的,入伍以后才能让他们慢慢戒掉。戒烟运动开展的比较顺利,老百姓的日子稍微好过一些,我们就号召动员,铲除罂粟花改种粮食,除偏僻的地区外,老百姓都能积极响应苏维埃号召。此后扩军时,就很少有带烟枪的了。
有了根据地,环境比较安定,我们电台在涪阳坝又开始了工作,并进行了扩建。在西征的途中,一直是两个电台在工作,虽然有多余的设备,但人手不够只好弃置不用。这时我们决定再扩建一个台,并成立电务处。我任处长兼三台台长,一台台长是王子纲,二台台长是蔡威。我既总管业务,也管机要、行政,电务处的人就是三台的人。此后又组建了两个台,四台台长游正刚(我们培养的学员),五台台长徐明德(现任海军副参谋长)。为了培养人才,我们在通江又办了一个训练班,前后有三四十人参加,由于学员文化水平低,而有些人张国焘又不相信,常常是搞搞停停。比如,那时王维舟同志带领三十三军从川东过来,他带来一批学生,张国焘就不相信,甚至连王维舟同志也不相信(注1),俘虏人员就更不相信了,只吸收两三个人参加训练班。即使这样,还是把这个班断断续续办了下去。最后,总算每个军都配备了一部电台,跟指挥部行动的军则不配电台。

(注1)有一次到绥定行军的路上,突然见到我的老同学傅连章(不是那个卫生部长),在地下时我们是一个支部,后来他组织了游击队,和王维舟取得了联系,随同王到了川北。他有一次带二十多个同志(都是知识分子)来看我,又过一天,我去看他们,屋子里空无一人,全被张国焘杀掉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