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聶隱娘》隨想
《刺客聶隱娘》電影源自唐傳奇 -《聶隱娘》,作者《裴鉶》(AD878)書寫1734個字。《謝海盟》受《侯孝賢》導演重用,得《鍾阿城》,《朱天文》協助,將之改編,劇本共38版,先拍了44萬呎底片,最終只剪輯成1萬多呎。專心的觀眾會目不轉睛地看,深怕一晃神,就把重點忽略了。搖英文筆桿的影評人,多數表示《侯》氏“wuxia”(武俠)不同一般,讓人耳目一新。幾年前大放異彩的《臥虎藏龍》,頻頻 出現《江湖》一詞,未來形容人世浮沈的“jianghu”,可期亦為影界的專有名詞。
太史公《司馬遷》(BC91) 寫《史記》,其中《刺客列傳》描述的不管<專諸>,<豫讓>,<荊軻>。。。都帶圖報恩主的色彩。九百年後到唐代該期,藩鎮制度是《聶隱娘》的歷史背景,皇帝為自保,或拉攏,或壓制眾卿,擁權勢的大官花錢養刺客,來謀殺反對派。刺客大半身不由己,理想的俠義精神很難實現。電影中的《聶隱娘》終場選擇退出,離開紛擾,鬥爭與殺戮。
《刺客列傳》諸君沒一個靠魔法。之後魏晉南北朝流行的志怪小說,作興聳人聽聞的玄術 。到了唐傳奇的《聶隱娘》,《道姑》會神不知鬼不覺把女孩《聶隱娘》盜走五年,授以武功,其中如飛天術,入藥化人頭為水,縮形為蠛蠓,甚至藏匕首於人腦,均是匪夷所思的把戲。《刺客聶隱娘》的角色還算落實,武林人可躍上屋簷,樹梢,但不會空飛跟水漂。匕首由《道姑》親手遞給徒弟,而非從腦袋裡掏出來。劇中人與皇室有親戚關係,免不得舊式封建,但不沾古靈精怪。
電影添了幾個角兒:例如《田季安》(張震),孿生女《嘉誠公主》跟《道姑》(許芳宜),《周韻》兼飾《田元氏》和《精精兒》,寵妾《瑚姬》(謝欣穎), 《空空兒》(畢安生)扮相似茅山老道,原型只像鬼魅。劇本又加了受貶中風的舅父《田興》(雷鎮語)。。。來伸展前因後果,恩怨情仇。還有七情六慾造成的孽債:《田季安》尊父命,背棄青梅竹馬的《聶隱娘》,娶了更能鞏固家業的《田元氏》。為了避禍,聶府把孩子“送”給公主的雙胞姐妹《道姑》, 不同於原文所撰的偷竊。
一次《聶隱娘》奉《道姑》令,行刺某大僚,原著敘述《聶隱娘》旁觀人倫之樂,雖延緩了任務,仍然持其首而歸。電影裡她只警告了父子,卻不忍滅其命。過後縱然師曰“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不過這一段“有所不為”發生在黑白片的序曲中。再如《田季安》殘暴,不容手下《田興》之諫言,將他發配他處,又派《聶隱娘》父親《聶鋒 》隨行,官方半途給黑衣隊劫持,虧得《磨鏡少年》救了《聶隱娘》的爹,舅,也替《磨鏡少年》與《聶隱娘》的姻緣補上註腳。冰山尖峰下多變之結塊,《侯》大師在剪接中輕輕帶過。
另外也有人物被刪除,比方傳奇文中跟《魏帥》扞格不睦的陳許節度使《劉昌裔》:《劉昌裔》本是很要緊的配角,既通法術,也宰相大肚。《聶隱娘》離開《魏帥》投奔《劉昌裔》,原文反比此片更明示女主角的自主個性。再如《梅芳》飾的《聶隱娘》外婆,《石雋》大俠所演《磨鏡少年》的師父,前者只中距離亮相一分鐘,後者僅聞其聲(配音?),不見其人。經過《侯孝賢》的濃縮,這些演出者個中滋味?
此戲內景考據精緻,金碧輝煌。武俠片賓主暢飲幾巡後,總有刺客夜探官邸,騷擾闕樓,丹墀;破壞杯盞,桌几。外景亦叫人稱奇,《侯》導的老搭檔《李屏賓》實屬攝影幽微的高手:芳草連天,峰巖疊疊,澗壑彎彎,霧嵐浮雲,霞煙熏蒸,山翠石磷。風勁,草動,鳥叫,雞鳴,狗吠,馬蹄,做大部分的背景音響,偶爾擊鼓配合。然後是偷襲,幾陣刀光劍影,奇人拔刀相助。滿足粉絲看矯健身手舞藝的快感。
《聶隱娘》初隱山林,情非所願。自幼與猿猴共居,養成寡言拘謹個性。冷面青衣《聶隱娘》隱若枝杈,身著玄黑,衣袂,飄葉合而為一。藏於簷頂,目光如炬,耳聽八方。身匿紗帳之中,凝精聚神,抿嘴,耳聳如犬。全為師父說“殺一獨夫以救千百人”先作的程序。但在流盼之間,心中也有瞭悟。
“隱”的焠鍊,練就一身“疾”功,甚至青出於藍。幽林中擊殺,《聶隱娘》手握匕齒,快手快腳將被害人首級割斷。那大僚與其子嬉戲,發現有刺客,立刻飛刀馳向已迴身之《聶隱娘》,她及時反轉,迅雷擋下對方武器。《侯孝賢》含蓄點出高下:幾回合後,地下《精精兒》之面具一分為二。尾幕《道姑》前袍胸下顯出裂縫。
“隱”和“疾”之間,也有緩衝的,中性的代表:《青鸞舞鏡》是其一,《嘉誠公主》彈古琴話根苗,《青鸞》照鏡後賣命歌舞,只為自己,因牠無同類,也是《聶隱娘》跟《嘉誠公主》的反照。其二《磨鏡少年》原本與世無爭,以“磨鏡”為業,河裡洗鏡子,跟孩童打成一片。怪不得獲得《聶隱娘》欽羨,喜愛。“鏡子”是隱約的心理投射?
《聶隱娘》即使要從師命,也具赤子之心。見到《田季安》的兒子庭院裡遊玩,不忍破壞人倫。帳幕間聽見《瑚姬》為自己抱不平,不只再違使命,並且毀掉符咒,救了《瑚姬》的命。《田季安》最後與王室妥協,暫時不動干戈。 《裴鉶》本文寫《聶隱娘》婉拒餽贈,也不食任何薪糧,不疾不緩,騎毛驢真正“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