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F1:狂飆飛車 滿滿賽道激情
國慶期間演了一部大片 - 「F1:狂飆飛車」(F1:The Movie)。暑假影院開放早場,票房大賣。如果看電影的目的就是娛樂,那麼「F1:狂飆飛車」的確聲光、音效、臨場感十足。
老美愛看飆車。史提夫·麥昆(Steve?McQueen)1971年獨領風騷的「極速狂飆」(Le Mans)打了頭陣。嚮往與音速賽跑的明星蠻多,包括保羅·紐曼(Paul Newman)。但演「玩命關頭」(Fast & Furious)的保羅·沃克(Paul Walker),下了銀幕依舊開車超速,因此命喪黃泉(Sep 12,1973 – Nov 30,2013)。
F1是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的簡稱。它與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並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首次比赛於1950年英國銀石賽道(Silverstone Circuit)舉行。
剪輯出眾 氣氛緊湊
「F1:狂飆飛車」這部兩個多鐘頭的電影,除了靠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玩帥耍酷,它的剪接最博眼球,由史蒂芬·米利昂 (Stephen Mirrione) 負責。蒙太奇配合震耳欲聾的音響,增強緊張刺激。車手在車內有任何變化,鏡頭就跳上每名工作團員的臉,其實作表情的人完全憑想像,並非身歷其境,也靠剪輯功力。
攝影機藉此介紹賽車盛事:它們放在狹小的駕駛艙裡,對著儀表;拍攝時彎、時直的賽道。有時讓觀眾面對車手,兩旁的牆、路樹、廣告牌、天橋就向後噴射。比賽場地在世界各地。看台上有遮陽篷。維修區是跑車中途需要修理、換胎、加油、選手要伸腿休息的暫緩區。還有廣播台、頒獎台也連著那些資本社會出錢大佬的心態。
故事情節 可以預測
它的情節安排,彷彿也傾向方程式(Formula)的安排?合編劇本的是艾倫·克勞格(Ehren?Kruger)和它的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Joseph Kosinski)。還沒看,就可以預知大部分結局:比方過氣的賽車選手重新走進賽場,然後回神奪標;老資格總遇到初出茅廬,趾高氣揚的新人,磨合後得勝;偶像非配個年輕貌美的女生作伴不可,兩人從不打不相識,再墜入愛河;賽車選手中途受傷,徹悟後成熟。
演主角桑尼(Sonny Hayes)的是布萊德·彼特。桑尼人生進入谷底,舊時夥伴魯賓(Ruben Cervantes, Javier Bardem飾)來邀 ,為他的車隊 APXGP F1競賽。魯賓正飽受投資人壓力,如果車隊再不贏,就會把車隊賣掉。
後起之秀,年輕的隊友約書亞(Joshua Pearce,Damson Idris飾)心情不爽,怕自己地位會降低,於是暗自較量,造成不和。然而識時務的桑尼,大方地提攜後進,使約書亞口服心服。技術總監凱特(Kate McKenna,Kerry Condon飾)在男性主導的機械組裡非常優秀,但是劇本進入美人難過英雄關的模式,使凱特陷入情網。桑尼最後自F1退役,又再回到身無羈絆的生活。
布萊德·彼特名利場闖蕩多年,除了作明星賺錢,也懂演戲。在離婚鬧八卦時,他製作 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2016),奪得最佳奧斯卡電影。本人終於在2020年以「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拿到最佳男配奧斯卡。
布萊德·彼特有種迷人的氣質,啼聲初試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1991)的痞子,使他影壇竄升。繼演「大河戀」( A River Runs Through It,1992) 與「真愛一世情」(Legends of the Fall,1994) 的美男子。他也掌握桀驁不馴的角色:「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1999)裡,他演的分身,大大反差拘謹內斂的男主角;他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009)中返老還童,有張清純天真的臉;在「火線交錯」(Babel,2006)裡,他是個一心要挽救瀕死的妻子的丈夫;「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2011)片中,他演不苟言笑、專制的父親。
星海浮沈。希望布萊德·彼特慎選劇本,來表現自己耀眼的多般演技。世界周刊7/27/2025 P.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