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过去一个星期都在思考的问题,上个月也就是四月十四日,老爸在睡梦中驾鹤西去,两个弟弟手忙脚乱地,处理他老人家的后事,八十九岁差五个月就九十岁的老人,无病无痛一觉不醒,也是福如东海了。
我们家三位老人;爷爷、奶奶、外婆、同葬在一个墓园,老爸的最后归宿,也就理所当然由这家墓园处理了。夫妻二人总是先离去的一位比较有福份,当年也是爷爷先走一步,奶奶就预先留了他旁边的位置,这次老爸先去,老妈也预先买了他旁边的位置。
只有外婆一人是单着的,现在想来我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后悔,为什么当年人都去了她老人家的葬礼,却忘了预先买下她旁边的位置,我们家人在处理身后事这一点上,观点出奇地一致,我们都相信土葬。老爸的葬礼结束后,我们家一窝蜂抢购了十个墓地。
如果我连最后这拨同龄人都错过的话,那才是形影孤单的开始。记得那年去猫王的故居参观,天王巨星家的占地面积相当大,屋里的金唱片贴到了天花板的高度,屋外还停放了一大一小两架飞机,突然我就看到了他的家庭墓园,与家人葬在一起的墓碑上刻着浓浓的亲情,我的心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的双脚再也挪不动了。这样一幅永恒的画面,就一直深藏于心底,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
在房价高企的今天看墓地价格,简直就便宜得不要不要的,为什么我会有一点点的举棋不定呢?因为我家闺女和我家领导是极力反对的,领导表态说他如果先化了灰后,我去哪他去哪。闺女的回复更高冷,你自己的身体自己拿主意吧,我其实更想听这俩说这是个好主意之类的话。
这俩一个ABC另一个CBC反应也是出奇的一致,我想我和他们真不是一伙儿的。为什么会对土葬情有独钟呢?小时候在南京的老宅子里,曾祖母的一口柳木棺材停靠在角落里,六七十年代破四旧都没人敢动,一大家子大人小孩儿谁会不知道,人死之后必须睡在棺材里才能入土为安的。
我是一九八O年的加拿大公民,我来美国是为了靠闺女近点儿,将来离开这个世界,我还是希望落叶归根回到那个叫Oakville的地方,只不过多加一点儿飞机的运费而已,我们这代人最后长眠在地下互相有个照应,在有生之年来看一定是最大的安慰。
不管怎么样经历了2020年,人们对生死的看法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能活下去当然是最好的,生老病死也不是最坏的结局,提早安排一下身后事,又有什么不吉利的呢?
我的按摩师谈了一点儿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火化的处理无疑是,彻底断了投胎的路径,一个人的肉身虽死,魂与魄是不死的。这里我能不能理解成,如果对亲人依然有牵挂,就还是别把自己烧成灰,这点上我蛮认同他的。
有点沉重但又不得不考虑的话题,鱼鱼家人考虑周到,
的确,大多数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去考虑。
不管身在何处,我相信灵魂最终会和亲人们在另一个时空相遇。
1. 大富大贵之家, 例如 Bob Hope, 可以花大钱葬在California的Mission里面,流芳百世。 普通人很难做到。而且Bob Hope家族的墓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闹腾。
2. 普通人要买墓地,子女辈儿的还能来看一看,孙子/孙女儿辈儿的,大比例不在一个城市工作,来看是几乎不可能了。
3. 一个人,(或者一家N口人),能不能葬在一起,真是未知数。 我有朋友回中国去就再也回不来美国了。 人算不如天算。
4. 我父母的意见是:火花,灰撒了。
我们能给孩子的爱,最大限度体现在,不给他们添麻烦。
我们能给自己的幸福,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到生命的尽头。
我们短暂的生命里,会有一个灯塔般的引路人,等在最终的原点。
墓地是在人世间最后的房产,贵也好贱也罢,有一个港湾停泊尽显主见。
不论自然死亡还是突然死亡,对于年轻人来讲都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的,需要专业公司做,那么就存在找哪家公司,费用是否合理,服务质量,等考虑,这对刚刚失去父母的年轻人是极大的压力。两年前影片farewell走红的时候,小小老大正好赶上姥姥病危,她说看了电影就是感到有直接联系,情绪上走不出来。让一个还在上本科的孩子想这类事情是很残酷的。
如果火化,以后有机会买墓地安葬。但如果土葬,就必须先有墓地。
人死后的事项大致有三项,如何把尸体从外地或者外国保存然后运回来,如何进行葬礼,和在哪里埋葬。这三项内容有可能是不同公司的服务。我们处理了其中两项,付钱让身后的事情有着落了,万一出事,比如飞机失事,孩子只需要一个电话,全世界不论你尸体在哪里,都会被储存和运输回来,这其实就是一份保险,费用不高。
墓地也已经买好,届时只需要墓碑刻字,但不需要再有任何费用。唯独没有买的是葬礼服务,毕竟正常情况下至少还能活三四十年,到时候葬礼风格很可能不同,或者孩子有不同想法,再有这笔钱是小钱,也不会涨多少,无所谓。
墓地其实就是一块地产,一旦买了就是永远,包括下葬刻碑等全部程序,和永远的维护,都是同一笔钱。据介绍这笔钱大致每十年涨一倍。假如因为什么因素不要了,就与卖一块地产是一回事。
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讲,孩子没有大家庭,孩子在父母死后可以在特殊日子寻求家庭affection的方式主要就是去父母墓地看看,保持回忆,比如生活不顺心了想对父母说。因此墓地就需要选择在大城市附近,使得交通方便,毕竟孩子未来可能在另一个地方生活。而且也需要有历史意义,比如是孩子曾经生活过有记忆的城市,这种墓地处在人口密集地区,一般维护的很好,当然也就比较贵。
夫妻合葬墓地是你给孩子留下的最好的最后礼物,最极端情形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孩子是可以与你埋葬在一起的,这可能是唯一的慰藉。
任何有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在保险箱里有一个red folder,里面有所有孩子需要知道的财政信息和律师联系信息,再有就是事先立好living trust,这是远强于遗嘱的。孩子可以在获得你的死亡证明后一周内在法庭完成所有继承,而不是一般需要的半年和上万的法庭费用。
更不需要交遗产税(假如你的遗产数量到了交税水平的话)。遗嘱是关于遗产分配,但不是关于继承手续。
当一个曾经的文盲童养媳,闪闪生辉躺在铺满玖瑰花丛中,此情此景~~
试想想又有谁能抗拒这样的人生谢幕?谢谢来访
早早计划好自己的最后归宿也挺好。
Oakville确实不错,每次到那里,都感觉能量很好。奇怪的感觉。
我可能说的跟你叉开了:),想你老父亲这么离开的应该是难得。
我舅老爷也是突然离开,就是80多岁的有一天,低头到床底下找东西,一下子倒了,就结束了。那是个一辈子放生、行善的。
..
是这样的,最近看了一些视频,以及一些人谈的经验。对生死问题扭头看了一下,有了新的理解。
发现道理很清晰,就是说,普通人去世,基本上是没有主动安排,所以都是多少被动走的。
不是主动走的。好人、福报高的人,可以非常安详地离开。但毕竟不是完全主动、可控。
而实际上,人可以主动安排怎么离开,就是所谓的修行。而且据说还只是修行的一小部分。
主动安排后,就会发现,没有人真的死,只不过是灵魂离开了这个肉体。要是修好了,想见哪个亲人都可以,不过会发现亲人很多,不止这一辈子的亲人。
说不定观音菩萨和孙悟空以前也是亲人呢,想看看他现在怎么样了,就驾一朵祥云,"走,去看看悟空怎么样了"。:)
。。。
主动安排墓地、身后事;和主动安排自在离开。都是主动,两方面可能都要。
我是听说的,但是觉得很有意思,给大鱼报个信儿:)
我对那些能预知时日的人比较感兴趣,到时间安排好后事,说一声,走了。
就走了。
方知生死不过大梦一场。
为什么不呢?:)
还是印度有意思,不烧成灰,没有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