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51)
2016 (194)
第九章 再次寻找
那首本是想念远方友人的诗句在我的心中霎时变成一堆残破的灰烬。而眼前那座冬日萧条的庭院恰似承载我心中灰烬的废墟。
离开凤凰后,我又重新踏上了寻找寒珊的旅程,我不知道我们下次的相逢需要多大的时间跨度,但我不在乎,那怕另一端是我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我也决不放弃。
我知道这样作有悖常理或者说是一种常人看来疯狂的举动,甚至连我自己都不理解自己,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曾狭义地认为:那是我对过去生活彻底否定后思维的一种惯性,我只有一反常态才能真正和一种生活决裂去寻找另一种生活。
在那以后我会常常地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街头把一个陌生的背影当作寒珊。我不在乎认错后的尴尬情景,我生怕会错过一次可能是重逢的际遇。
有一次在西安,我从兴庆公园的门口开始跟踪一个背影和寒珊及其相似的女孩,我们一起在市内钟鼓楼附近下了车,又一前一后步行到了粉巷,之后在一个胡同里我失去了目标,正在沮丧之至的时候,忽然一个陌生的年青的女子在我身后出现,她冷冷地盯着我问到:“你想干什么。”
我刚刚意识到她就是那个我跟踪了大半天的青年女子,张嘴想要辩解,她冷冷地打断了我。她说我要是再跟踪她她就要报警了。
我对她说,她大可不必这样,我经常认错人了,她显然是不相信我,她对我说,虽然她刚才一直没有回过头,但她知道我是什么人。我对她说,我是什么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找人,因为找人心切才认错人等等。
最后她宽容说,好在我遇见了她,否则的话,别人会的我当成流氓了。我假装很感激她,眼睛却瞄上了马路对面的另一个女子,我对正在滔滔不绝地教训人的她说,你等等,就又投入一次无谓的跟踪。我想即使没人教育我,我这种状态也实在是不正常。
还有一次是我的苏州之旅,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天已经擦黑,这种景象有点让人觉得这似乎是在北方,北方的冬天就是这个样子,天总是早早的黑了下来,仿佛一到冬天太阳就有点对地球敷衍了事的味道。那时路灯刚刚点亮,新铺的柏油路面在灯光下象一条河流那样闪着冷涩的光芒。路两边是枝叶繁茂的柏树和高大的水杉。寺庙和对面仿古的庭院被树木遮挡着隐隐露出些飞檐和阁角。更显出肃杀冷清,虽然寺院里还有游客,却给人一种与世隔绝、不近人间烟火的错觉。
我刚刚参观过枫桥的遗址,那里静园的时间比寒山寺要早,其实我几乎是最后一个出来的游人,我眼看着一班公交车拉着一车游客绝尘而去,心里正盘算着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赶上下一班车,这时从对面寒山寺的侧门走出一个女子,那个女子向我站立的车站方向望了一眼便随即钻进了一辆停在门口的出租车,虽然这只是瞬间的事情,但我却象触电般被弹了起来。隔着傍晚光线黯淡的城郊公路,那个倏然闪过身影点起了我心中的希望。我当时的反应让我事后想起来也为之一惊,我招手叫来一辆出租车,没等车停稳,我就跳上副驾驶的座位,对司机吼了一声:“跟上前面的出租车。”
当时那个年轻的司机肯定是被我的阵势吓坏了,比被劫持的人质还要乖巧,对我所有的指令都唯命是从。在冬日昏暗的暮色中,我们的车象幽灵一样紧随其后,那时坐在附驾驶座位上的我对窗外所有景致都失去感觉,视野中只有前方出租车两盏红色的尾灯。它就象游动的鱼饵带领一条游动的鱼那样地始终牵引着我。
那辆车在拙政园的门口停了下来,随即哪个女子下了车,我匆忙付了车费便紧随其后进了园子,当时已经快到静园的时间,几乎所有的游客都在陆陆续续往外走,而我们是两个唯一逆向行进的游人,我想如果她此时回过头来一定会发现我在跟踪她,但她没有回头,甚至她几乎一刻不停地往里走,我想她不应该是游客,因为没有一个景点让她驻足停留,还有她匆匆行走的步履,她可能在赴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这样地想。我们就这样在游人渐渐稀少的园林内穿廊过室。在园林西南角一座曲桥尽头的亭子里她收住匆忙的脚步。我也渐渐放慢的了步伐,否则她回头的瞬间肯定会受到惊吓,因为在那个静僻的公园一隅。只剩下我们两个游人。
在临近那个身影的一刻,我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如果不是在那一刻她回转过身来,“寒珊”两个字几乎脱口而出。但当她的脸庞出现在我视野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世界上还会有两个背影如此相似的人。为了不让她察觉我一直在跟踪她,我佯装抬起头看亭上匾额,在那天最后一抹来自太阳的光芒中,我看到了“听雨轩”三个字,它似乎是取材唐朝李商隐的一句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首本是想念远方友人的诗句在我的心中霎时变成一堆残破的灰烬。而眼前那座冬日萧条的庭院恰似承载我心中灰烬的废墟。
感谢思念青荷的鼓励,这部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我还是出去探索阶段,不知道是否被读者接受,所以先放在博客上。
新年快乐!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