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这段是非意大利的旅程。
马耳他是仅有三百平方公里的小国,居于地中海中心,是跨进北非,西亚,和南欧之间的跳板。翻开马耳他三千年编年史,那些外来征伐者在觊觎新的土地和利益时都把他们的战船航向对着这座小岛。那些冲突迭起和文明更替的记录囊括几乎所有欧亚非不同时期崛起的腓尼基,希腊,迦太基,罗马,拜占廷,阿拉伯,诺曼等等区域强权。
瓦莱塔(Valletta),马耳他的首都。11-13世纪间十字军东征中著名的马耳他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以及16世纪那场击败奥斯曼帝国向欧洲扩张的战争都与这座城市相关,以致后来建起这座城堡时就用坚守城池的骑士团指挥官名字命名。这里堆积了难以计数的昔日文明的瓦砾,尽可让来者抚摸往日的辉煌。据说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城中可考的历史遗址多达三百多处,瓦莱塔古城在1980年就毫无异议地被认定为世界遗产。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瓦莱塔的城市之门重建于上世纪中期,以三海神喷泉(图5)在广场(图3-4)中作"点睛之笔",入城后有很气派的议会大厦阶梯(图7)相衬,与城中古建筑风格相呼应。城中面海港的高地上的是上巴拉卡公园(Upper Barrakka Gardens,图9-11),既是旧城堡也是观景台。海风送爽,天蓝水碧,远近皆景。留意到观景台上有两块很显眼的碑是纪念美国军人(图12-13)。碑文铭刻:美国一支海军分遣队在十九世纪初由“宪法号”战舰带领在马耳他海域为自由贸易的商船护航时曾屡次与海盗交手;二战期间,美国军人在血与火的搏击中为马耳他争得了自由。马耳他人懂得感恩,他们其实也为世界近代史刻下一块路碑:在争取和维护自由的道路上,美国人从不缺席,尽管要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
与上巴拉卡公园比邻,同样是临海的下巴拉卡公园(Lower Barrakka Gardens, 图14-19)则显得略为秀气。恰好几群从游轮上下来的中国游客也来到公园的圆廊,瞬间各处宜拍摄的景观就站满了举起剪刀手的叔婶们。想想这也是给公园添色扬名的善举,如果他们将来还记得住这个地方的话。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在并不太大的老城里举步之间即可见识到什么是历史的厚度。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大门(图21)躲过历次兵家鏖战而幸存,也提醒这里曾经英国殖民地。老城墙(图22-25)依然像当年一样?立,高大厚重的城墙在冷兵器年代堪称有固若金汤之感。狭窄的老街(图26-30)毫不在意身边的沧桑而依然故我地摆着世纪老派头,如今是遊客探胜之地。这就是瓦莱塔的典型街景写照。其中有些老马路还是沿用两边高中间低的款式,据说是因为从前没有下水道,人家都把废水物泼到路上让其自然流淌,可想而知当时走在两旁的石阶能感受到什么样的熏陶。
街边摆卖着很气派的大门铜扣环(图31),看起来顺眼精致古色古香,朋友调侃,买它们得捎带买座豪宅才能相配。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60年代,在一个同学家玩,他爸是教欧洲史的历史系教授。我爱翻看他家的书架,找到一套印刷精美的十字军征战的照片,骑士在带护甲的马上,甲胄加身,持防盾,挥长剑在沙场劈杀的各种场面很吸引人的,印象很深。现在来到当年威名赫赫的马耳他骑士团的城堡,能重温童时的旧梦,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
马耳他骑士团是十字军的主力之一,它的纹章曾缀上肃杀的东征军团中的旌旗。骑士团的总部屡经变迁后现在已经变成昔日总督府和旧兵器博物馆(Palace of Armoury,图32)。博物馆外部并不张扬,入口处有前宗主国的徽记(图33-34)。由于这里是冷兵器年代经年鏖战之地,收藏甲胄刀弓有得天独厚之利(图36-41),因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冷兵器博物馆。慢慢走,老总督府里还是能品味往日那种气派(图42-45)。
想起李白的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兵者常在而圣人不常有,自古知兵者并不好战。很怀疑那些戴着千年陈旧面具而呈口舌之爽的“虽远必诛”之徒能否在现代文明中找到他们的位置。
从旧兵器博物馆出来可以坐着面对圣乔治广场舒展一下(图46),这里又是和煦宜人的阳光和渗人心脾的清新空气,马耳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社会安定,难怪被视为欧洲后花园。
P47
P48
P49
P50
P51
P52
P53
P54
P55
P56
P57
P58
拐个弯就是公众广场(Public Square)又称维多利亚广场(图47-48)。广场对面那家1837年始创的咖啡店(图49)就把咖啡座摆满了广场。找个座不容易,慕名而来的遊客就冲着这年头品咖啡杯里岁月,当然,人家店里捧出来的并非19世纪的咖啡。
从步行十分钟即可到的16世纪建成的圣约翰主教堂(St. John’s Cathedral,图50-58)富丽堂皇的装饰堪可比美梵蒂冈的圣保罗大教堂。每幅精美的天顶绘画,油画和饰品都出自名家且年代久远。地面的由不同颜色大理石镶嵌出4百多名著名骑士的墓碑。不过实在别指望区区几小时能了解这个教堂里的故事。
P59
P60
P61
P62
P63
P64
P65
P66
P67
P68
P69
P70
下午,乘公交车离开瓦莱塔,30分钟的车程外马耳他岛的中部是一座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马耳他遗产城—爱廸纳(Edina)。姆迪纳有欧洲最美的城墙之誉(图59-61),而它特有的安静又被称为“沉默之城”。直到中世纪,这里都是马耳他的首府。十七世纪地震后重建,城墙完好,城中以教堂,修道院,旧贵族宅邸为多,且带典型的巴洛克精致豪华风格(图62-70)。城中建筑都用灰白的石料砌成,冷峻而干净,街道蜿蜒起伏,岔巷斜陌纵横,至少刚进入城里的外人是找不着北的。我们走出一饭店后往城外走,结果在小巷里转了一圈又回到那家饭店门口。可想而知当年是有意用这种方式来防御外敌侵入的。
留意到公交车上有众多的南亚人。马耳他有相当高的人类发展指数,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可靠的退休保障。故吸引了很多第三世界老百姓在此谋生。民生并不能依靠宏大叙事维持和改善,此理古今皆然。
P71
P72
P73
P74
P75
P76
P77
P78
P79
P80
3月21日,乘船大約一个半小時,來到马耳他第二大岛戈佐(Gozo Island)。岛上两万多乡民世代维护着自己的传统,信守自己的宗教,以农作,捕鱼和手工业为生。这片14公里长7公里宽的世外之地惟有古老的教堂(图71-73)和一派田园风光(图77-78),俨然就是“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现世桃花源,也是有些人在弃滚滚红尘而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就是人们说的那种岁月静好的原生态。
P81
P82
P83
夕阳时分回到瓦莱塔,明天将告别马耳他,乘飞机回罗马,然后驾车北探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