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近年手机或是网上支付基本取代了以前常用的支票支付,挺方便的。偶尔收到或发出的支票也涉及相当的数额,为几块钱开张支票寄出去的恐怕是稀有之事。
最近收到社安局寄来的一信,有点犯嘀咕,不会是又要收钱的吧?结果开信封时露一支票,抽出来看看,有点不像真的感觉。再定神调了调已经散光的眼睛焦距,确定那支票上面金额的确是小数点前是七个星号加一个零,小数点后又加了一个零,有效的实数在最后的美分位,没错,是阿拉伯数字“2”。
附信中特地提醒要尽快兑现支票。
很多年前,一朋友把税局的一张七分钱的退税支票放入相框挂墙上。那时来美不久,刚开始有收入需要报税,而且税表的数字都是四舍五入地以整元为单位计算。朋友把那张没有兑现的支票当成是开始成为美国纳税人的一个纪念,也知道了一个测定政府工作方式的指标。
想想这张两分钱的退费支票也挺有意思的,这成本至少包括支票印刷,信封和邮票费。以前集邮,有时整版的邮票重复买了,积累了不少那种不标价但可以“Forever”使用的邮票,一直在用那些存下来的邮票,记得大概是每张30-50美分的左右价钱。很久没去邮局买邮票,不知道普通邮件的费用是多少。特地上网查一下,现在寄发一封平信要73美分的邮票。
尽管最近有报道要停止制作成本过高的一美分硬币,但社会文化有历史惯性:每一分钱的归属都必须是明确的。所以我收到这份带说明的两分钱官方支票以结算过去缴交的费用。如果这张支票没被兑现,政府就会把这两分钱拨到一个无认领帐户(Unclaimed Fund)。将来某天我的子孙把祖辈的社会安全号打进去问询时就会发现那两分钱还在那里等人认领。当然,是不会有利息的。
哈,这支票真是稀有,值得考虑作一藏品。
两分钱的支票
清晨收拾房间,
在地上捡起一封信。
随手撕开,
一张支票滑落手心——
两分钱,来自美国银行,
还附上一封例行说明。
妻子瞟了一眼,说:
“扔了吧。”
她的语气平淡,
像是谈论一份垃圾邮件。
我注视着它,
零点零二的数字,
微不足道,却又如此确凿。
它穿过银行的账目,邮差的手,
街角的邮筒,
历经千里,
抵达这里,
象一束光,透过时间的缝隙
落在我手上。
我拿出手机,
为它拍照,
存入账户,
然后,将支票撕碎,
投入废纸篓。
可它并未消失
象一个玩笑
一朵偶然性之花
在我的意识中
开放,驻留
让我做成诗。
两分钱的支票,
是系统的规则,
也是日常的意外,
是时间之流中,
一次小小的回漩。
诗,就藏在这样的意外里,
如茶几上的蝴蝶兰,
在短暂的注目中,
从背景中升起,
点亮意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