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方是家,心在之处

(2019-08-26 06:43:00) 下一个

2019年暑假点滴

年少时读‘少小离家老大归’时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知道面对老去的父母,这每一归,一次比一次沉重。今年的这一归,家中老母已不在了。深深感到没有母亲的家,已不能叫做家了。

重读《读者文摘》

虽然记不清上次是什么时候看这本杂志,但我知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这些年有多少个炎热的夏天在我与之擦肩而过的时候唤起过无数次青春的记忆却也错过了多少篇能打动我的好文章。但值得庆幸的是她的身影依在,我的《读者》依在。无意中拾起一本, 如同重食儿时的糖果,我发现这么多年来世界可天翻地覆《读者》的情怀却始终未变。《读者文摘》,虽然在多年前改名《读者》,虽然近年封面多了二维码,可还是原来的那本杂志,《读者文摘》的读者还是原来的那个周末从大学回家的路上在汽车站书报亭前的那个文青。

逛书店

一切皆为缘分,一个人和一本书也如此, 把一本书带回家是一种幸福,也是需要缘分的。这种小确幸网上购书给不了你。遇见,买下了。而大多数,遇见又放下了。就在这个不经意的午后,遇见一个书店,进去不经意地拾起一本书,也许只因其中一句共鸣或是一两句金句,或是一个作者,或是朋友提起过,你便把书带回了家。正如这个午后,精致的照片,暖暖文的字,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只有娓娓道来,似曾相识。其他书落选并不是因为她们不好,只是在那个时刻错过了某种你的心情,错过了你的一段年华, 或是错过了因赶时间的你的多一刻的驻足。

游日本

多年前学日语的时候不曾想到多年以后会被孩子们对日本动漫的热爱牵引着以这种半推半就的心情来到日本。 虽然夏日没有积雪的富士山失去了我心目中的样子,新干线的窗外飘过的小镇的建筑风格让人既望不到现代又见不到古代,仿佛游走在80年代,昂贵的物价让我望而却步,但是被日本人的彬彬有礼,敬业,和绝对的干净所感动。大街上的汉字,假名和汉字有趣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一种陌生的熟悉和开心,让我有种重拾所剩无几的日语的冲动。 在开往京都的新干线上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邓小平40年前访日时的影像,终于坐上了传说中的新干线。从水泥丛林的东京途径富士山的乡野来到古色古香的京都,入住蜡笔小新家那样的二层小楼,在榻榻米上小憩之后,感受纯正日本味道才刚刚开始。

每年八月一到便忐忑不安,感觉暑假将尽,归期将至。而今年却隐约归心似箭。七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面游荡,八月在京的这两个多星期孩子们倍感无聊。而好宅的我,为了孩子也无心静好。似乎每天只有出门才不算白过。在地铁里,无意看到‘年不可再少,书可以重读’的标语。

暑假归来踏进家门,没人浇水没人关注一个多月独守空房的蝴蝶兰静静地开花了。非孤芳自赏,也不是与墙上的秋菊腊梅争艳,也许是为迎接主人从一处熟悉的陌生回到一处陌生的熟悉。也许是母亲给我的暗示。为自己盛开,何方是家,心在之处,花开之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