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個原則帶好耍賴寶寶

(2015-08-26 00:12:34) 下一个

一說到現在的小孩,我們的腦海中立馬就會出現: “任性,嬌生慣養,捧在手裏怕摔,含在嘴裏怕化了”各種各樣的詞吧。現在家中獨子的越來越多,從一生下來就被很多人疼愛著,這也讓這些小孩養成了很多的壞習慣,比如:不給買玩具,不如意,就滿地打滾,規矩重申多次還會犯、一瞪眼就躲在奶奶身後等等,這些行為都讓家長“招架不住”。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發育,已經慢慢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是卻還沒有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思維與情緒,加上表達能力有限,在面對家長的要求或意見時,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表達,從而“表現的”不太聽話,其次,很多的家長都不會太去關注寶寶的需求,寶寶就會表現出耍賴、不講理,希望引起家人注意,獲得關愛。久而久之,孩子只要受到斥責或 要求被拒絕時,往往會下意識地用哭鬧等耍賴行為達到目的。如果家長心軟,孩子嘗到甜頭,就可能養成耍賴的壞習慣。因此,對付耍賴的寶寶,家長一定要切記下面3個原則。

1.別輕易妥協。家長往往在孩子耍小性子的時候會容易心軟,會無原則妥協。如果孩子常常這樣耍小性子,而每次都會獲得勝利,長時間下來便會越來越任性。

所以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第一,不該買的堅持不買,不該答應的要求堅持不答應,該遵守的規則必須遵守,這是原則與底線。第 二,當孩子觸及底線,並出現滿地打滾、拳打腳踢等不良舉動時,家長可以冷靜地告知孩子“這樣做不對”,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耐心等他哭鬧停止。孩子會因自感無趣而漸漸平靜。

2.建立日常規矩。對孩子來說,規矩就是界限。給孩子建立規則,並不僅僅是要他“乖”、“聽話”,更重要的是,讓他在秩序中成長,學會判斷是非善惡。讓孩子明確界限,就是要守住自己的界限,並尊重他人的界限。比如,孩子去別人家亂翻東西,家長首先要立即制止,並告知這是不禮貌的行為;LV 其次,要在生活中恪守原則,不亂翻孩子的東西;最後,如果其他孩子來家裏做客時亂翻,也要和藹地制止。關於制定哪些規則,國際兒童教育界的通行規則如下: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具體來說,需要為孩子設立以下6條規矩: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自己支配;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先拿到者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不可以打擾別人;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3.鼓勵正確表現。定規矩後,適時鼓勵孩子的正確表現,能幫其認清是非。孩子犯錯時固然要給予處罰,但不宜太過放大,把焦點放在孩子正確的行為上,能使 他更樂於表現。當他因表現良好受到鼓勵時,也強化了規矩的正面意義。家長可給孩子準備一本小冊子,當他有好的表現時,以蓋章或畫紅花的方式記錄下來。積累 到一定數量,便可以完成孩子的一個心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3個原則的前提是要設身處地關懷,常與孩子溝通,瞭解其合理需求,不要時時刻刻以規矩框住孩子的生活,給孩子應有的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