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百年黄河渡——碛口

(2007-01-18 07:12:13) 下一个
几年以前,我根本不认识这个字,“碛”。更不知道离家两三百公里的黄河边有个名叫“碛口”的地方。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身边的东西,往往先由外人来发现。大约04年春节,我从一群远道而来的上海朋友嘴里,知道了他们正月不呆在家苦苦要去寻找的似乎名不见经传却其实早已被央视“世界文化遗产”节目报道过的这个碛口古镇。

终于有机会亲身前往,已经是两年多以后,回国探亲的档儿,国庆节第二天。因为我的念叨,全家也开始对这个地名有所关注,惊奇的发现报纸上已经满是关于它的报道——贾樟柯电影《东》首映式暨首届碛口电影文化节。心里被狠狠戳了一下,好像自己珍藏了若干年的宝贝,无意中暴露于大庭广众一样的难过。他们说,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吧?我思谋着,这是一桩迟早要被了却的心愿,无论它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与否,还是要去的。

我很庆幸我的坚持,有了这次碛口之行。不发达的交通保留了古镇原汁原味的风貌,同时也保留了这里的闭塞与落后。山西土地上的文物太多了,多的人们不知道保护与珍惜,而是急功近利的大肆利用,心痛之余,不知能为它做点什么。

古镇的一条主街,沿着黄河和湫水河的夹角拐了个湾,因此几乎每户人家的后院,都能通向河边,每户人家的屋顶,也都眺望得到对岸的陕西。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碛”是指河面下的暗礁。黄河流经山陕交界的此地,河道不仅骤然缩小,且河面下处处暗礁浅滩。水运的商船到此,都要把货物卸下改走旱路,因此碛口镇从乾隆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两百多年间,一直是商贾云集的繁华码头。至今保留了有名有姓的店铺商号300多家。这家店隔壁,居住在里面的老人告诉我们那曾是著名晋商乔致庸的一处仓库。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半月形的拱门,是碛口建筑的一大特色。



街上看热闹的人群。



街口的作坊。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传统手工艺品。



清晨的小街,安静中透着慵懒。



没有环保意识,被污染的黄河。



西湾村是明末清初时期随着碛口镇水陆码头的崛起而形成的一个村庄,现已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抛开这些虚名不说,西湾村最令人震惊的是一村一院的格局。大财主陈氏家族在这儿大兴土木,东西相连,40余座院落被曲折的石板路蜿蜒贯穿而成一座背靠青山的城堡式建筑群。据说当年日本鬼子想进村,带路的人进了村子七绕八绕就不见了踪影,有如一个迷宫。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村口玩耍的孩子们。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还没有退休的磨盘。



芝麻是这样长成的。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门楼上精美的石雕。



西湾村的富裕,即使塌毁了许多房子还是可以想象出的。而李家湾,所有的建筑都那么完整,举手投足流露的,却是淳朴,简单,平易近人。难怪画家吴冠中说“从外边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走进去是个世外桃源”。去李家山的路,隐藏在庄稼地里,单行。一路要不停向人打听,有对面开过来的车,都要停下,然后互相商量着倒车,谦让着你出你的,我进我的。小路到头,谈不上豁然开朗,可每个人的眼神里,已经充满惊讶和兴奋。这是一个U字形的山谷,村庄自上而下,也是户户相连,你家搭在我家的房顶上,我纵身一跃,就落到你家院子里。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临近悬崖的人家,走出院门可要多加小心了。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不是迷宫,也胜似迷宫。每一个院子都有各自的精彩。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近距离认识一下高粱吧!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10月2号,参加电影节开幕式的嘉宾们已经离开。他们谁能在这个穷山沟待上哪怕一个晚上呢?所以我庆幸我看到的碛口与心里所想的并没有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它比我想象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电影节已经是一个信号,我不敢保证明年,后年再回去,它会是什么样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