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 图

(2013-07-14 02:03:12) 下一个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



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见女得主(图)



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见女得主



欧斯壮 (欧新社)



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见女得主



威廉森 (法新社)


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位女性得主12日诞生,美国学者伊莉诺·欧斯壮以自然资源(共有财)管理及"经济治理"(economic governance)分析,与威廉森一同获奖,威廉森则专研大型企业的运作结构。诺贝尔委员会认为,两人研究成果尤有助于因应全球金融风暴及气候变迁问题。


诺贝尔委员会表示,欧斯壮以"着眼于共有财的经济治理研究分析"获奖,威廉森则着重"经济治理中的企业规模分析",两人研究提醒世人,大型企业发展有其伦理局限,且人类应携手合作,避免自然资源过度损耗。


欧斯壮曾深入研究渔、牧及林业运作,观察水产、木材、及地下水资源的使用与消耗,发现这类由使用者管理的公共资源,运作成效往往比传统理论预测为佳。例如,欧斯壮发现,蒙古的草原由当地游牧民族自行管理,一直保存相当良好,而邻近的俄国和中国内蒙草原由政府以集体农场形式管理,就发生严重损耗,即使中国在1980年代让内蒙草原私有化,但因政策鼓励定居而非游牧,草原仍持续损耗。


近年来欧斯壮得奖呼声甚高,今年终于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8年设立以来的首位女性得主,她接受电话采访表示"非常地惊讶与感激",更对她身为诺贝尔经济学奖首位女性得主感到震惊。



威廉森研究大型企业的内部运作,诺贝尔委员会指出。大型企业因有其特殊组织结构与高运作效率而兴起,可是一旦企业失去获利能力,结构就应该被检讨。


欧斯壮(Elinor Ostrom)生于1933年,为洛杉矶加州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印第安纳大学。威廉森(Oliver E. Williamson)生于1932年,为卡内基美隆大学经济学博士,是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两人皆为美国籍,可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


今年诺贝尔奖的13位得主中,除了文学奖得主为德国作家荷塔·慕勒,及以色列籍化学奖得主艾妲.尤纳斯外,其余全为美国人。今年女性得主共5人,也打破2004年的3人纪录。


今年诺贝尔奖已全数公布,各奖项得主将于12月10日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奖,只有和平奖得主美国总统欧巴马于同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奖。



————————————


欧斯壮专研偏远落后地区"共有财"(common property)的管理,发现不必由中央专管,也不必民营,居民就可以管理得很好。而其结论也证实"人是可以共同和谐拥有并妥善管理共有事物",亦即人具利他心、善心、互信,并能自我节制。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的揭晓曾引起极大的争议,最饶富意义的和平奖颁给尚无实际贡献的美国总统欧巴马,无疑是争议最大的,而经济学奖得主的宣布,也引发不小的骚动,甚至出现嘘声。


由于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钦定的,而是一九六八年瑞典中央银行庆祝成立三百周年出资,以"纪念诺贝尔"为名纳入奖项,尽管完全依照原先的五项条件,但自颁发以来一直受质疑,尤其诺贝尔家族更是坚决反对。


经济学被纳入奖项中,乃因其在社会学科中被认为最严谨,可用数学模式,更可作计量实证,较合乎"科学"。尽管争议不休,但经济学奖既已成立,不太可能再取消,只不过其他学门或类别想循经济学奖加入诺贝尔奖行列,应该门都没有了!不过,或可循今年的方式偷渡呢!


今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者有两位,一位是经济学领域,另一位却是道地的政治学者。虽然过往不乏政治经济学者或并非正统的经济学者得奖,但他们都是先在经济领域,再走向非经济领域者,今年可说破天荒。更有意思的是,这一位还是女性,更是头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对此,经济学界甚有异声,著有《苹果橘子经济学》(Freakonomics)畅销书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维特(Steven D. Levitt)就嘲讽说,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欧斯壮(E. Ostrom)这位政治学者,不啻是把该奖更名为"诺贝尔社会科学奖",他的圈子难以认同。不过,或许将经济学奖更名为"社会科学奖"正是名副其实,毕竟经济学本来就是探究"人的行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面向当然涵括各个生活层面。


欧斯壮专研偏远落后地区"共有财"(common property)的管理,发现不必由中央专管,也不必民营,居民就可以管理得很好。这种实地观察和研究,很符合经济学以实际社会为对象并提升人的生活福祉之本质,而其结论也证实"人是可以共同和谐拥有并妥善管理共有事物",亦即人具利他心、善心、互信,并能自我节制。


不过,为何都在偏远地区或未开发落后地区才有这种和谐、妥善共管共有物的现象呢?所谓先进或文明或已开发地区的人却是争吵、争斗不已呢?我们不禁要问:所谓的"现代科技文明",究竟是进步或退步、甚至沉沦呢?在天灾人祸愈见频繁且强大的此时,是很值得现代文明人深思的。其实,美国宾州"阿米希教徒"(Amish)社区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的呢!可是它好像是沧海中一粟。


在金融海啸肆虐、H1N1流感侵袭的此刻,颁给欧斯壮诺贝尔奖,的确有深意。因为欧斯壮的研究,正是揭示现代文明人自私自利已至极致,争权夺利、互相争斗、算计,终而耗用宝贵天然资源(也就是共有物),而如今天灾人祸愈演愈烈,绝非偶然的。


希望欧斯壮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能让现代文明人好好思量,并早日寻回失落的诚信、利他这些伦理道德,也早日让经济学回到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的世界!



————————————





诺贝尔奖得主欧斯壮:中国不能走美国老路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761532.shtml

【世界日报╱记者翁台生、魏碧洲/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专访】

2010.08.02 08:17 pm




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位女性得主诺欧斯壮教授慈详和霭,平易近人。

特约记者陈丽卿/摄影



2009 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伊莉诺‧欧斯壮(Elinor Ostrom)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千万不要再走美国走过的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政策取舍,要汲取已开发国家的教训避免过度消费,进行有节制的发展。中国的城镇正在快速都市化中,要规画捷运,避免再过度使用汽车。同时在都市规画时必须避免重走例如像纽约市的老路,才有可能让国家与城市永续发展。



不同方式生产能源



欧斯壮指出,中国大陆、台湾现在利用许多创新方式在生产绿能,希望见到更多的开发中国家跟进利用新的科技,来强化新的工业,利用不同方式来生产能源。中国减碳最大内部压力部分来自心理不平衡,不行,我们过去落后贫穷,现在的问题是由你们(已开发国家)所造成,为什么现在要叫我​​们减碳?她指出,这是国际减碳协议困难症结所在,一定要就此以创新的观念,找出解决办法。



别再依赖煤碳石油



她认为中国、印度的减排量不应该比照已开发国家,但同时,已开发国家要协助、鼓励中国、印度等国在使用能源或开发新能源时,不再依赖煤或石油,要多元化开发绿色能源。已开发国家在管制减排碳总量时,要承诺不再继续投资于传统石化能源,而投资绿色能源的开发;而开发中世界要承诺答应减排,同时投资新创绿色能源的开发。



欧斯壮应本报系经济日报与中华经济研究院的邀请,即将于本月21日访台,发表「气候变迁与全球治理」专题演讲。她在上周五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接受纽约世界日报总编辑翁台生与要闻组主任魏碧洲的专访,畅谈她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如何发展运用,同时触及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如何创新突破,发展绿能,因应全球气侯变迁的挑战。



集体行动制度演进



欧斯壮的代表著作是1990年出版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著作;她一生致力于有关小型渔场、灌溉系统、牧场、森林及其他共有资源的利用等共同财产制度的研究。



欧斯壮教授与先生在印大创立的「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中心」,以自1973年来吸引了许多亚非国家的研究生与访问学者,也给开发中国家提供政策建议。欧斯壮的研究曾引用蒙古草原、尼泊尔灌溉系统为例子,解释使用者自行管理公共资源,有时比传统的政府管理等方式更好。这种挑战传统思维的草根研究,颠覆许多人的想像,获得实证的肯定,这是她荣获诺贝尔经济奖的主因。



援用多元中心理论



外界普遍好奇的是,欧斯壮的共有财管理思维能否有助于解决全球暖化的急迫问题。对此欧思壮的反应毫不迟疑。她认为她所研究的多元中心理论,经过几十年在不同国家的实证,可以援用解决这个人类最迫切的问题。但她也明白指出,解决全球暖化的问题并没有所谓的「万灵丹」,各方都必须参与,而且必须要能照顾到公平(equity)、效率(efficiency)和永续性(sustainability)这三个要素,这不是容易的事。与其空等待世界领袖谈出方案,不如先从自身做起,共同致力减碳,也可以协助领袖寻求创新解决之道。



暖化危机不能再拖



欧斯壮强调,解决全球暖化问题已经不能再拖,不管是个人、社区、乡镇、城市与国家,都必需有把排碳的外部成本当成公共财概念,没有这样公共财「天下一家」的概念,地球的未来令人担忧,「搞不好可能撑不过50年」



【2010/08/02 世界日报】



————————————



2010年10月能源报导-能源观点

期别 2010年10月

页次 14

单元 能源观点

标题 把人拼起来,地球也就拼起来——回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斯壮博士的全球治理

内容 撰文:何佩芬



「人」是整个气候变迁议题的重要关键,2010年8月来台演讲的200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斯壮(Elinor Ostrom)博士表示:「与其等待一个全球环保协议到来,我们更应该认清『每个人』都有责任来保护地球,免得等得愈久、问题愈糟。」等待是人们的习惯,等政府制订环保生态政策、等京都议定书各国有一致的共识,然而气候变迁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气候灾害不断发生,地球真的可以等吗?



本刊9月号曾介绍被TIME时代杂志获选为「地球英雄」的罗文斯博士(Amory Lovins)他说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总经理在照顾他的小女儿时,小女儿一直打扰他的工作,因此他看到报纸上有一张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他把报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要女儿去拼起来,那样他就可以享有平静的半个小时,没想到,女儿一下就拼好了,他问女儿:「妳是怎么拼的?」女儿回答:「我看到背面是一个人的图片,所以我把那个人拼好,地球也就拼起来了。」罗文斯认为这也是目前气候变迁议题的重要概念,把「人」整合好,拼好了,地球也才有救。



错误观念:你们去解决,我来享受好处



欧斯壮(Elinor Ostrom)来台访问的「气候变迁与全球治理」演讲也提到,人们常有的思维是假定需要大家都面临一个问题,如能解决对大家都有好处,每个人都很可能会说:「好吧,那你们去解决好了,让我来享受好处。」这个理论主导了很多的经济思想。笔者认为例如:「任何的发电设施不要在我家后院」、「等环保制约协议生效再说」,以营利为核心价值的企业也处处观望,对于生产绿色产品,等有利可图再来跟进,在全球签署环保协议书也是看到同样的心态与思维。欧斯壮也认为大家缺少起而行的勇气。



解决方案:多重中心理论



另外,欧斯壮也提到「大型政府的成效一定比中小型政府好吗?大规模组织的效率必须要拿出来检讨。」「数大即美的理论」随着能源缺乏,环境意识抬头已经在被检视中。



在本刊曾经访问过的环保生态专家也提到,这几年来虽然环保生态意识有提高,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为全球化经济的关系,跨国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更快,例如:大型农场、大量、快速制造都需要使用大量化学农药肥料、水资源不当利用,少数人拥有多数土地,并以营利为目的,农田转化为工商用地,都将减少农作物,并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环保生态专家认为,能源的思考应该朝向「多元、分散」而生态与农业则应该朝向「小农、​​有机」的方向前进。巧妙整合土壤、植物、动物、微气候、再生能源、水、交通、经济而成的具​​有生产力之社区;将劣化土地转化为具永续生产力的土地;目前我们个人家庭可以做的,是从一个小阳台或社区的土地开始着手实践,还有家庭节约水电能源的使用。



从个人做起,多元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与欧斯壮提出的若要处理全球气候议题,以多重中心(poly-centric)的方法来解决不谋而合,她举了个例子,台北市政府执行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的计画,社区民众出来丢垃圾的同时,也认识左邻右舍的邻居,除了环境保护,还可以敦亲睦邻,这就是多重​​中心的概念。



未来是选择,而不是宿命



气候变迁的议题,应该是我们这代如何对后代子孙交代的问题,我们这代不能任意的挥霍、自私的使用,用掉所有资源将受伤的气候与地球留给后世子孙,我们也不能固执的不改变生活习惯与心态,宿命等着「天塌了有人会去顶」,每个人的生命历程、生活型态都是不断的「选择」,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也是累积许多的「选择」才会变成今天这样的人,而地球未来的命运,后世子孙的命运,也都在我们现今60亿人的「选择」中。



消费者「起而行」,拯救地球



从2008年一群由美国大学生发起的团购行动,希望借着「消费量」来与厂商协商,让厂商改善能源效率,或生产绿色商品。这个团购行动称为「Carrotmob」,翻译出来为「胡萝卜暴民」,消费者自称为拿着胡萝卜与厂商协商的暴民。



发起人Brent Schulkin表示,过去的消费者行动(Consumer Activism)多使用「棍棒」对付黑心企业,纵使全球消费者、环保人士相继抗议、提告、杯葛,这些大企业仍不为所动,因为企业的最大目标就是营利,要他们挪出一笔钱,购置设备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实在有困难,于是Brent Schulkin提出,消费者不是单一的个体,是可以经由规划、组织,成为一股「消费群体」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会买东西,一旦我们把这笔钱聚集在一起,就能成为跟大企业谈判的筹码。」



目前Carrotmob行​​动,共有超过80个国家消费者响应,他们用网际网路快速串连,去(2009)年10月24日在根本哈根的气候变迁会议之前,也发起一个全球的串连活动,希望当日号召350个厂商或商家加入他们的行列,加入Carrotmob的厂商或商家,获得Carrotmob消费者的大量购买,并且答应将盈余的20~30%,拿出来做能源效率的改善费用,Carrotmob在网站上表示,比起以前的负面的联合抵制厂商,这样的行动是带着正面意义,相当有创意。



(更多资讯,请参考:http://carrotmob.org/about/



————————————



欧斯壮(Ostrom)开讲:以人心美化来治疗地球暖化/ 2010.08



August 24, 2010 06:53PM



【联合报╱社论】 2010.08.24 01:51 am



本报系经济日报「2010大师论坛」今天登场,邀请到的大师是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欧斯壮(Elinor Ostrom)教授,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首位女性得主针对气候变迁这一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开出的药方是:现代人贪婪自私已达于极点,应找回失落的诚信、利他等伦理道德,从自身做起参与解决严重的暖化问题,珍惜共有的环境、资源,才有永续可言

 

诚如欧斯壮接受本报系专访时致读者的话:「为我们所有的社区,不管中或小、乃至全球社区的永续发展,一起共同努力。」她特别提出社区的概念,是认为不管是部落、国家乃至地球,虽然规模有别,但成员间须能找出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设计出一套「我们的」制度,抛弃争斗算计,共享资源,永续发展。

 

欧斯壮致力「共有财的治理」研究,要证明人类前景并不若1968年哈丁教授发表「共有资源的悲剧」那么悲观。两位教授结论殊异的关键是:哈丁认为人类贪婪、自私,造成竭泽而渔的局面是必然的;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思维是靠外来干预,例如交给政府强力管理,或私有化两条路,才能阻止悲剧发生。欧斯壮则一直对人民「自我治理能力」有很强的信心,也认为公共事务本质不全然相同,并非都适合交给政府管理,因此设计出「人民参与」的制度,公共事务要人民参与、关心,一起学习、合作,才会创造出管理效率,这尤其适用在自然资源之类的共有财管理。全球格局的共有财亦然,必须要地球人都参与,靠政治人物密室交易是谈不出结果的。

 


欧斯壮强调「社区」概念,认为管理共有财绝不能忽略其中文化制约的力量,源于社会互信形成的社会共识,是凝聚出成功公共政策的前提。共有财不必然走向灾难或悲剧,不论规模、范围大小,只要成员体认大家相互依存的关系,就会从自己做起,避免共有财灾难发生。



今年大师论坛主题「气候变迁与全球治理」,欧斯壮将针对地球自然资源枯竭、暖化造成非旱即涝气候灾难提出解决的新思维,不必等各国领袖谈出具约束力的行动方案,而是现下从每个人动起,把各个人的经验当成「社区」更多成员的学习素材,以诚信、利他的伦理取代自私自利,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欧斯壮的论述正指出此刻共有财管理的困境。就国际约束力的形成而言,先是遏止暖化、控制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1997年通过,开放各国批准到跨过生效门槛已是2005年二月,各国的利益纠葛,严重蹉跎全球的减碳行动;去年底哥本哈根峰会情况更糟,原本该订出2012后京都时代具法律约束力的新减碳文件,未料一万三千人的大会一事无成。



今年四月初,德国总理梅克尔邀集一个小规模的气候峰会,想把哥城峰会后的紊乱局面先做修补,未料这个会毫不发生作用,甚至预告年底墨西哥坎昆举行的气候公约第十六次缔约国大会已经破局。紊乱局面还不止此,美国欧巴马总统向国际减碳宣示及推动国内减碳依据的气候变迁法案,国会竟然不通过,让1992年地球高峰会以来推动全球减碳的努力跌回原点。



这一切都证实欧斯壮的信念,共有财的管理不能再以传统由上而下的思维面对,与其空等世界领袖谈出对策,不如自身先做。欧斯壮的信念源自她四十余年学术生涯太多的田野调查证据,不论渔场、草场、森林、地下水,乃至警察制度设计等的管理研究,在开发中或已开发国家,都确认人民有很强的「自我治理能力」,这个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运作,是避免共有财灾难的关键力量。



欧斯壮这趟台湾行,正值台湾社会共有财管理争议最剧烈的一刻,浊水溪口泥质滩地该留给中华白海豚,或是石化工业?农地在兴办工业或农用间该怎么权衡?碳排放台湾不管总量或人均,都是世界大户,但牵涉到申报、盘查的制度面建设,温室气体减量法至今还在立法院待审;而环境保护的主导权过去在政府,现在也有越来越强人民参与的声音。



争议代表求变,不管是参与全球气候变迁行动,或是调整台湾公共事务的治理制度,我们期待欧斯壮教授的新思维带来关键的冲击。



————————————



诺贝尔奖获奖的关键决定



2009-10-14 Web only 作者:经济学人



相关关键字:

经济学人



奥利佛.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和伊利诺.欧斯壮(Elinor Ostrom)都不是大部分人所猜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涉及了经济、法律和政治科学等领域,处理不同于传统的经济问题。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寇斯(Ronald Coase)认为,某些情况下的交易,由单一组织内部进行决策,会比交给市场有效率。他的论点对经济学影响颇深,威廉森则使寇斯的理论更为完整,并明确指出适合内部决策的交易具备哪些特征。



威廉森指出,与投资决策有关的复杂交易,最适合在企业内部完成。他认为部分原因在于有些经济交易太过复杂,根本无法订立可以处理任何可能情况的合约。但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也指出公司内部处理交易有成本,尤其是滥权。



欧斯壮则将心力放在经济管理的另一个面向──研究人类社群如何管理共有资源,例如,森林、河流等。由于共有资源有限,经济学理论预测理性个体会过度使用该资源。



经济学家大多认为私有化或国有化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具有政治科学背景的欧斯壮,在生涯早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社群如何管理等资源。她发现,团体常会订立复杂的规则和罚则,确保资源的永续性。这种自助管理成效通常相当良好。此外,成功的非正式组织都具有某些特征,而在设计管理共有资源的原则时,「赛局理论」、「重复互动理论」等非常有用。



威廉森创建了经济学理论的新分支,对企业的研究深入程度无人能比。欧斯壮以「赛局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人与人间的策略互动进行非常多的实验,有些还回过头来影响「赛局理论」。诺贝尔委员会今年决定(和98年与02年一样),鼓励社会科学界进行跨领域的研究。



(黄维德译)

经济学人英文原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