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与世界人口分布 组图

(2013-07-13 02:18:27) 下一个
中国 与 世界 人口分布 组图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其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又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口变动的基础。研究它有利于政府等决策部门对人口的发展问题进行合理政策实施.

目录
1 概述
2 分类与分布
3 影响因素
4 中国人口分布
5 中国古代人口分布
6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 概述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
地理空间(地区)中的定居情况。全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除71%的水面外,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10%的土地上。不到10%的人口散居在90%的陆地上。中国的人口94%居住在占全国土地面积45%的东部地区,只有6%的人口居住在占全国面积55%的西部地区。[1]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就广义的理解,如一定地域内的人口增长、人口密度、人口城乡分布、人口移动、人口构成及人种民族的分布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但就一般的理解,即狭义的理解,则只限于人口数量,密度等以地域差异情况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口地域分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虽然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社会经济规律。人口分布本身也有它特殊的发展和运动规律。人口是生产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劳动技能的人口分布,就谈不上生产和生产布局。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和布局规律基本决定着人口分布的过程。

总之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密度,同该地区的自然浆、社会经济资源的承载力不相适应,是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动的重要原因;而人口分布发生变动之后,又将为生产力发展,区域结构与经济部门的组合等带来新的推动力。

我国的人口政策要求人口地域结构合理化,要求人口在全国比较均衡的分布。这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各地区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发展生产,合理布局生产力的主义政策。
[2]

人口分布 - 分类与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

特定时点
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状态。它是通过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不断调整的人口再分布过程的瞬时表现,也是人口动态变化的静态映象。
人口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之分。前者是人口按
陆地平面投影的地理位置分布的状况;后者则是人口按海拔高度所在的分布状况。

世界人口的水平分布很不均匀,按纬度地带来说,主要分布在20°~60°的范围之内,低纬度地带,除局部地区外,人口偏少,高纬度地带更为稀少。

按地区来说,亚洲东南半壁、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3个最大的人口稠密区,其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0%左右。其余地区,除规模较小的密集区外,大都为人口稀疏区。

按距海远近来说,全世界有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带,大陆腹地多为人烟稀少区域。垂直变化的总特点是人口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少。

人口分布还按各大洲、各国以及各级行政区域划分。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0%以上。世界上有 7个国家的人口在1亿以上,其中中国人口到1990年7月1日达11.6亿,占亚洲人口的1/3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2%。

人口分布 -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
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
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迄今人类定居的北界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 -20℃的等温线相合。地势高、起伏大也妨碍人类居住。中纬度地带居民多定居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只有部分热带国家利用气温垂直递减的规律,选择一二千米以上的高原或山间定居。干燥气候和湿热气候都有碍于人口分布,随着科技与医学的进步,湿热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在克服,但干旱的环境仍然是人口活动的重大障碍。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地理框架,而人口分布的格局则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

在前
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是压倒一切的生产部门,人口分布表现为土地依存型或农牧业依存型,相对分散而均衡,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常常集中大量人口。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人口向城镇集中,但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中,城市人口不占重要地位。人口密度的差异取决于土地肥力、土地利用方式(农或牧)、作物种类、灌溉条件、集约的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单位面积产量或载畜量。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工业交通、商业、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人口分布转向工业依存型。在这一转变中,工业是动力,交通运输业是杠杆。工业在城镇的集聚,相应地吸收着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使乡村人口源源转入城镇,城镇体系逐渐形成,人口分布格局从散布型走向点、轴集中型。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促进了海岸带人口的密集。这一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自发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通过有计划的合理布局生产力,为合理调节人口分布创造条件。


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例如旧大陆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陆要高。人口分布的状况,往往与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有关,由于
迁移的背景不同,有时会产生奇特的分布现象。例如,阿尔及利亚境内冬冷夏干的崎岖山地,人口密度反而比全国平均数大几倍的反常现象,就是历史上异族入侵,迫使当地居民进山避难所造成的。

人口分布 - 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

人口的分布受
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中国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如果自黑龙江省边境的黑河市至云南省边境的瑞丽县城划一条直线,此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为全国的94.3%,而该线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只有全国的5.7%。

2、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平方向上极不均衡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现出平原区人口密集,由平原向周围的丘陵高原和山地,随地势增高存在人口递减的规律。

3、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小,农业在全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仍然占据优势,这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也是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这种情况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东部地区地势低平,经济发达,农村人口密集;而在西部地区广布山地、少田缺水,农村人口稀疏。但乡村人口呈面状散布则是全国普遍的共同特点。[3]

人口分布 - 中国古代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今河南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东部以及山西中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和今山东中西部地区也有不少人口分布。

、周时期的人口分布依然如原始社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今陕西中部、陕西南部、河北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分地区,是夏商周三代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人口继续发展,人口密度也大为提高。在长江流域,虽然个别地方仍是无人区, 但也有一些地方成为人口集中区。 如楚都郢(今江陵)、寿春,吴都吴(今苏州)等地。可见,人口密集地区逐渐从黄河流域向其他地区扩展。

东汉时期,人口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但整体而言,北方人口密度略有下降,而南方人口密度略有上升。东汉的人口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关中平原及西北地区的人口密度下降。司马迁说,西汉时关中地区人众为天下三分之一。到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关中的右扶风(今咸阳至宝鸡地区)人口密度只有3.94人/平方公里,是西汉时的1/10。第二,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幅上升。 如东汉与西汉相比, 零陵郡(今湖南零陵县)户增9倍, 口增7倍。 豫章郡(今南昌)户增5倍,口增4倍。长沙郡(今长沙)户增5倍,口增4倍。第三,中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密度在逐渐缩小差距。

三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由于长年战乱与割据,人口大量消减,人口分布较东汉稀少。而南方因社会稳定,人口大量南迁,人口增加不少,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密度也越来越大。如丹阳(今南京)、会稽(今绍兴)、吴郡(今苏州)、吴兴(今湖州)等郡,是人口较多的地区。

朝时期,北方与南方的人口之比约为7比3,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太行山以东之黄河两岸诸郡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唐朝初的贞观十三年(639年),北方与南方的人口比是5比6。 这时,人口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即四川盆地、汾渭平原、华北平原及江南地区。四川盆地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人,汾渭平原为30人/平方公里, 华北平原为4—5人/平方公里,今苏南及浙江北部的江南地区则占有全国人口的1/8。陇山以西的西部地区, 每平方公里只有0.1—0.2人。唐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也有很大程度的上升。唐中期,北方人口与南方人口之比为6比5,北方人口密度大与南方。人口稠密的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5,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5人。 到唐朝后期,人口的分布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人口密集在淮河以南及江南地区,这里拥有全国人口的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25人。华北平原由于战乱的关系,人口密度与唐初持平,关中及四川的人口密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南阳盆地、珠江下游及赣江、鄱阳湖地区为人口较稠密的地区。总之,唐代时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人口分布贞观年间占46%,天宝年间占58%,元和年间占32%;而南方则分别为54%、42%和68%。中国长期以来人口分布北重南轻的大势被南重北轻的新格局所代替。

北宋以来,中国的人口分布,南方在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上一直占据优势。这种差异在不断的拉大,直到晚才停止。 [4]


人口分布 -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_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口地区。

据统计,
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的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却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

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

尤其是
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4。

大洋洲陆更是地广人稀。南极洲迄今尚无固定的居民。

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在90人以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在20人以下。

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5人。世界人口按纬度、高度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是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世界上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北纬20°~60°之间,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1%多;

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也不平衡,5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不足陆地面积28%的低平地区。由于生产力向沿海地区集中的倾向不断发展,人口也随之向沿海地带集中。

目前,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公里以内临海地区的人口比重,已显著超过了其面积所占的比重,并且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趋势还会继续发展。

从国家看,情况也是这样。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1亿以上者有10个国家,它们是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这10国人口总数共有31.5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此外,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口非常少的国家,如瑙鲁(0.7万人)、安道尔(5万人)、圣马利诺(2.3万人)、摩纳哥(3万人)、楚蒂冈(1380人)。

从各国人口密度来看,摩纳哥的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达2万人,新加坡4300人,梵蒂冈1920人,马尔他1110人等。

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有法属圭亚那(l人),蒙古(1人)、纳米比亚(2人)、利比亚(2人)、毛里塔尼亚(2人)、冰岛(2人)等。
[5]

参考资料:
[1]^引用日期:2010-08-03
[2]^引用日期:2010-08-03
[3]^引用日期:2010-08-03
[4]^引用日期:2010-08-03
[5]^引用日期:2010-08-0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