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85)
2023 (1)
2025 (3)
学工所见:70年代中国电子仪器同西方的差距
如前所说,我们学工是在上海的一家电子仪器厂。这家厂应该说在国内算是比较知名并且先进的。为什么说是国内先进的,有一件事为证,而这件事却也反证了当时国内的技术和世界的差距。
那是1972年初,西方某国有一架飞机在巴基斯坦坠毁。巴基斯坦当时同中国和西方的关系都不错,连促成尼克松访华巴基斯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他们有各种西方先进飞机的航班。听说有先进飞机在巴坠毁,中方提出要拆检,以便偷学几招。巴方居然也答应了,只是希望不要让某国发现,因为该国要求保护坠毁飞机的残骸。于是那架飞机的许多重要零件被拆了下来,送到中国进行检视。
我学工的工厂是造电子仪器的,部分电子仪器就送到这家厂了。我所在的车间是造压力传感器的,飞机上拆下的2个电子压力传感器被分到本车间。令大家吃惊的是,车间里的技术人员们连怎么打开这2个传感器都不知道!
本车间造的传感器,用扳手,螺丝刀,加上电烙铁,基本上可以完全拆散。可是飞机上的传感器,就是一个黑乎乎的圆柱体,一个可乐罐大小,一端连着根电线,全封闭,根本无从下手拆。
大家研究了半天,能想出的唯一办法是把它锯开。锯开了不是要被发现了吗?管它呢,先满足了好奇心再说。为了预防这家伙在锯开时爆炸或漏出有毒气体,当时只让一个锯的人留在车间里,其它人暂时避开。
锯的过程很容易,既没有爆炸,也没有有毒气体漏出。那玩意儿是铝合金的壳,很容易锯开。打开后,大家还是傻了眼,里面没几个零件,但没有一个人能Fig Out到底是什么原理“传感”的,和本车间造的传感器完全不同。
大家很扫兴,用一些胶带把传感器的壳粘上,东西就送回去了,什么也没学到,只是看见了和先进技术的差距。
写的时候沉浸于过去的日子里,还是很有意思的。炼钢厂学工,金山海边学农,都很有意思的,写下来吧。
后来我的正式工作,被分配到一个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拉丝厂,打击可大了。
同龄人,同乡人握手。
老兄,多数可能是石英晶体压力传感器,应该没几个零件。
------------------------------------------------------------------
那时候不一样。中国的东东有代差。就像是电子管对集成电路。
我不久前提到过。我的机械制造的老师就是从3线工厂回的上飞。是江青主抓的。集中全国的专家。反设计(Reverse Engineering)707. 他具体是搞发动机。但是就是心片,中国只能用手工磨造。美国是机床加工。手工磨造只有一到两个师傅有本事做。效率低下。况且废品率及其高。
1997年初看到一则报道(远东经济评论)说,麦道提供了一台17年的机床,在上海飞机厂造MD82.某天发现机床被移到南昌生产军机。双方产生严重纠纷。
可见当时中国在精密机床方面落后西方17年以上。这些东西都是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禁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