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的博客

探细胞奥秘,记人生经历,会八方朋友,不亦乐乎
个人资料
越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工厂里的知青 (7) 大炉间(上)

(2014-06-19 20:26:47) 下一个

 

工厂里的知青 (7) 大炉间(上)

 

 

 

大炉间其实很小,一共10多位工人,分2班轮流上早班和中班。我们班连我一共7个人。我师傅是组长,年龄最大的是李家祥师傅,50多岁,然后是薛长云师傅,50来岁,王永福师傅,我进厂那年才38岁,李保安师傅,20多岁,是66届初中毕业生,当时已经满师。还有一位顾永顺,是70届中学生,比我早一年进厂。前面几位,师傅吩咐了,都称师傅,小顾还没满师,是师兄。小顾的师傅当时在锅炉间烧锅炉,可能刚调过去。

 

最年长的老李师傅人很老实,干活的时候是实心眼,不挑肥捡瘦。他的家境较差,老婆不工作,有2个孩子。老李的工资也就60多元,要养活4口人,比较拮据。我去过他的家,家里没什么好的家具,老婆很厉害,这大概也是造成他比较老实的原因吧。我至今记得他说过一句令我心酸的话:“要是哪一天,我能饱吃一顿糯米饭就好了”。现在,尤其在美国,你要想饱吃一顿任何常见的食物,应该不是难事。老李当时近60岁了,竟然连饱吃顿糯米饭都成为人生梦想,着实令我感慨。但愿他后来实现了他的愿望。

 

薛师傅看上去稍微有些狡猾,干活时比较会留些小心眼,贪些小便宜。王师傅话不多,但是比较活跃,胆子很大。有一年,有几只八哥在我们的烟囱上做了窝。八哥经训练会说人话,是一种比较稀奇的家养鸟。王师傅曾经几次爬到30米高的烟囱上捉八哥,竟然被他捉到了2只。为此事,他还被厂支书老张批评过,说他也算是老工人了,怎么跟小青年一样。因为早年生过胃出血,王师傅的工作是开行车,是我们车间最舒服的工作。

 

除了我,年龄最小的小顾虽然资历跟我最接近,但跟我不太有共同语言,他和外车间的几个小青年比较接近,喜欢“并苗头,扎台型”,不喜欢读书,所以和我关系一般。

 

剩下的是比我大5岁的小李师傅,喜读书和历史,跟我最有共同语言,是跟我关系最密切的,后面将有专文介绍。

 

这里插几句话。我这个人,重要的该记的事情往往记不住,但不需要记的事情却都记得特别牢。到现在我小学同学的名字大多至今记得,其实自从进中学,和小学同学基本就没有来往。所以厂里同事的名字基本都记得。大家认为,回忆文章中提别人真名,是否妥当?是提真名好还是化名好?

 

第一次进车间干活那天是早班。早早起床,到楼下的食堂吃了早饭,早饭通常是稀饭,馒头,加一点酱菜。来到车间,有几位师傅已经在那儿了。师傅胡仁南说了声开始吧,大家就走向各自工作的地方了。师傅也没教我或告诉我干什么,我想不是烧大炉吗,该提个铁锹什么的。师傅却带着我来到车间没有炉子的另一边,和另外几个师傅一起,开始干一些我觉得跟烧大炉根本不相干的事情,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儿。

 

反正师傅基本上没教我干什么,也从来不叫我干什么。那是真正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师傅算是已经把我“领进门”了,接下去该我自己找活干了。我又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就跟在师傅后面,师傅干什么,我也干什么,慢慢的才琢摩出所谓的大炉间,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工作是什么。

 

(待续)

 

后记:《工厂的经历》从现在起改为《工厂里的知青》,以便更加点明那是文革年代没有下乡,留在城里去工厂的知青的经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越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剑' 的评论 :

握手!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工厂知青,后来是77级,经历相似啊
越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雨中的春树' 的评论 “很好,都是人生经历和体验啊。” :

是啊,回首一看,我们居然已经经历了那么多,似乎是很久远的事了
雨中的春树 回复 悄悄话 很好,都是人生经历和体验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