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牡丹花下 88-赵海霞

(2024-05-23 11:01:47) 下一个

姚钏发现,很多来应聘的社员,并不是真正喜欢医疗工作,而是冲着可以上大城市待几个月。姚钏让孙红梅列出几个人,她们跟她一样,愿意扎根江北,努力为农民朋友的卫生健康服务。

孙红梅说,瀛洲生产队的赵红霞,不但高中毕业,而且能力强,正在自学中医,已经能看一些小病小痛。孙红梅跟张海霞以前是初中同学,因为孙家供不起红梅念高中,所以没让她接着读,而是早早嫁人。

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她是赵海涛的姐姐。因为中院的诊所,就是租用赵家的两间房子。

姚钏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成功,一定要发现和培养骨干,也就是培养干部队伍。姚钏有很大的野心,在基层的医疗单位,培养自己的人。无论将来她是发达了,还是落难了,她姚钏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光有一个孙红梅,还是孤掌难鸣。在鱼米公社有两个人足够了。在其他公社,也要找到能干、肯干、忠心的卫生员、赤脚医生,发展和培养他们,让他们进入党的组织,将来为她姚钏所用。

”红梅,你说的海霞,有几个孩子?“姚钏问道,因为孩子太多,很耽误事。

“只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因为她公公下放,好像伤心过度,人变得有点忧郁。估计是得了轻度忧郁症。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钻研起中医,并在自己身上试验。听瀛洲村的人说,她对用中医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有一些心得和体会。

“这个可是不得了的本事,因为忧郁症的治疗手段很有限,即使在西医上,也是举步维艰。更何况在我们农村,都不知道还有精神病。”孙红梅突出重点地介绍她的同学,希望自己的恩师姚护士长,选择赵红霞上浦江市轮训,然后正式成为医务人员,跟她一起为江北卫生健康事业服务。

“她这么有孝心啊?这个人诚信方面怎么样,譬如对朋友、亲人委托的事情都会做好,不是那种大嘴巴的人,不会出卖朋友。”姚钏接着探询。

红梅嫁人后,跟海霞接触不多。虽然都在一个大队,但是一年也难得见一次面。加上她是右派家属,更不好过多打听她的事情。红梅仔细想了想,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找她办过事,也许别人做过。最后想起一件事。

“恩师,当年司马党,也就是海霞她公公被打成右派。赵家,尤其是赵老太太,坚决反对女儿还跟着司马照。让女儿离婚,这样就用不着下放到瀛洲村。当时她的儿子只有几岁,好像还没断奶。

“不过海霞没有听她母亲的。为此事,她母亲五年都不跟红梅说话。后来红梅在父亲去世奔丧时,她母亲都不让她进门。大雪天,她赵红梅跪在大院里,冻昏死过去,才被抬到她父亲的灵柩前。她赵红梅没日没夜守灵,她父亲下葬后,她硬是让赵老太太开口认了她这个闺女。”红梅把自己听到的这件事讲了一遍。

“她怎么让她母亲开口的?”姚钏接着问。

“她母亲走不出赵秘书去世的悲伤,一病不起。当时她弟弟还小,海霞带着儿子司马寅,住在娘家,照顾她母亲半年,直到赵老太太完全好了,才回瀛洲村。老太太经历这件事,才认了海霞,才不怪女儿当初不听她的话。”红梅接着解释。

“她丈夫司马照人怎么样?”姚钏换了个对象问。

“他是一个书生。在瀛洲村当民办老师,因为书教得好,在村里人缘不错。在家里在外面,是海霞说了算。司马照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就是家访、辅导学生,要不就是教他儿子司马寅,帮做家务。瀛洲村不像渔村靠海边,村民种水稻为主。他一个书生,也不擅长干农务。他也只是在暑假和农忙时,跟着海霞出工干农活。”红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介绍。

姚钏听完,没有再问什么,而是回到靠海大队队上。吃完饭,早早歇息,打算明天去看看这个赵海霞。为了保证不会扑空,孙红梅让大队会计秦达坦连夜通知司马家,让赵海霞明天在家等着,因为靠海大队的面试时间还没到,这次属于特殊面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