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妹妹的指点,董九来到神祗坛位,发现周围都是新屋旧房,陆陆续续有行人过往,不远处就是永定门西街。董九叩门问了几户人家,附近有没有像神龛一样的大石头,都是一问三不知。正要放弃再寻找的念头时,一位警卫在一堆玉米秸秆和枯草堆里,发现表面有水浪纹的青白石。虽然上面布满青苔和尘土,但是刮擦一下,露出的颜色表明是青白石,很可能就是要找的神龛。
董九立刻走了过去,发现是龛座,搬走上面的秸秆,才看到龛室。董九稍微清理了一下龛室,发现内有四海神位。牌位朱漆斑驳,因为是楠木做的,很抗腐朽风化,从残余的字迹隐约辨认得出,从左到右分别是西海之神、东海之神、南海之神和北海之神。
董九觉得还是有收获,估计将来这些神龛会被政府重视,迟早把它们搬到安全的地方。现在大家生活在日新月异的运动中,哪里有心事去管这些石头啊!董九让警卫到附近找些塑料薄膜来,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找到,只好把秸秆杂草恢复原位。董九双手合十,朝秸秆默默行礼,祈求四海龙王保佑中国季季风调雨顺、年年民富国强。
开车来到先农坛正门,其实就是内坛的北门。听大美人说,皇帝老儿来太岁殿祭祀,走的路线是出正阳门,南行到先农坛外坛北门,接着西行至先农坛内坛北门,入门南行经过拜殿,最后来到太岁殿。
来到里面,按照大美人的解说,无论是左边的神仓建筑群,还是右边的太岁殿,都已经被占用,当作政府部门单位。具服台成为街道办火柴厂,而观耕台上的观耕亭也没了,堆积很多建材,以前的面貌全无。董九擦拭了半天台壁上砌筑的黄绿琉璃砖,看出龙缠草纹——先农坛特有的琉璃砖。汉白玉石阶已经被尘土污泥覆盖,往日的气派丧失殆尽,踏跺石阶正侧面的缠枝莲花,也被青苔密布得看不清了。栏杆上的望柱头,黑不溜秋,云龙纹若隐若现。除了它的巨大无比体量外,剩下的就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令董九唏嘘半天。
大美人拉着董九来到先农神坛。一棵古柏才让大美人找到它,树干上贴了不少寻人寻物启事,还有几张大字报。因为风雨侵蚀,已经变得斑驳破碎、色泽干白。台子上堆放的各种东西倒是井井有条,上覆盖遮雨的塑料布,还贴了不同单位的名称,仿佛成了露天仓库。每面都有一条八级台阶,上面也堆放不少杂物,只有正面的台阶,显得通畅,因为有人竖了一块告示——请不要堆放东西在北面台阶上!
董九还想去神厨库、宰牲亭看看,被大美人拉住不让。大美人劝说道:“这里有一所学学校,占用了不少建筑物和场地。旁边的庆成宫也都被占用,根本失去往日的风貌,没有必要去参观了,我们这就离开先农坛,上日坛去看看。”
还没走出北门,大美人就走不动了。她让警卫先回车里等她,董九见警卫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明白他们内心很矛盾。因为按照警戒要求,他们的保卫对象,永远都必须在他们的视野里。董九插话道:“没事,我会照顾好老领导!”
警卫扭扭捏捏地离开后,董九抱着大美人说道:“妹妹,走累了是吧?哥哥抱着就不累了!”大美人双臂揽着董九的脖子说:“哥哥对先农坛的现状很失望是吧?凡事祸福相倚,也许这是先农坛最佳的归宿。谁知道几十年后会是咋样呢?哥哥,妹妹还要哥哥作诗一首,描绘哥哥参观先农坛的体会,好不好?”
董九跟妹妹咬了几句耳朵,惹得大美人咯咯大笑起来,并拍打着董九说道:“妹妹做不到,坏哥哥,不行的!快作诗快作诗,做好了,妹妹一时糊涂,说不准就让你色心得逞几秒钟,嘻嘻嘻——大色鬼,心里就想拉妹妹下水,小心被警卫看见,到时哥哥就死定了,知道不?”
董九紧紧搂着怀里的妹妹,欣然吟道:“皇家禁苑殿堂深,广砌垣墙止步侵。昨夜遗珍凋旧叶,今朝幼树出新林。台前一亩三分地,诺后千衡百镒金。斗转星移迷路日,一颗北极照芳心。”
大美人听完,没有出声,直到董九抬脚要离开先农坛,才吭吭哧哧道:“哥哥会一直像北极星一样,帮助妹妹吗?”董九“嗯”了一声,就往北门走去,大美人不满地说道:“坏哥哥,妹妹不想马上离开。对妹妹的问题回答得这么马虎吗?”
董九立刻止步道:“妹妹,哥哥一生一世都会帮助你!妹妹是不是还对哥哥不放心啊?”大美人动了动身子,让哥哥抱得更舒服一些后才说:“哥哥一直心怀鬼胎,妹妹当然不放心哦!妹妹都是半老徐娘了,为什么还对妹妹这么痴心妄想嘛,嘻嘻嘻——坏哥哥,就会打击人家!要吻妹妹也得等睡觉的时候,哪能在外面毛手毛脚地进行嘛?哥哥,妹妹很喜欢你这首律诗,希望哥哥一诺千金!让妹妹下来吧,好像有人来了!”
兄妹两人坐上车后,沿着护城河先往东,接着往北,很快就到了。在来日坛的路上,大美人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日坛。
日坛是五坛中,占地面积排第四。这五坛的初始面积依次是:先农坛——860公顷,天坛——273公顷,地坛——37.4公顷,日坛——20.62公顷,月坛——8.26公顷。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皇帝老儿于每隔一年的春分这天,亲自在日坛祭祀大明之神即太阳神。道光23年后,皇帝老儿不再亲身祭拜了,所以日坛慢慢无人打理,最后成为废墟。
解放后,北京政府做了大量维修工作,才变成今天的规模。去年周总理到日坛查看,发现现状堪忧,敦促有关部门进行维修,估计要以新的面貌迎接建国20周年大庆。今后会在日坛外坛的西南区,增建一些新景点。目前,旧的建筑群状况不佳,修缮工作也是断断续续。
日坛,最早叫朝日坛,坛正面朝西,是一层四出陛各九阶白石方台,坛面初为红琉璃,后改为方砖,四周圆墙上,建有为正门的三开西棂星门,其他三个方向各一开门。正门内外原来设置鼎炉、燎炉和瘗池。在外坛东北角,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在北侧有乐器库、祭器库和棕荐库、钟楼,西北角有具服殿等。方坛是日坛的核心部分,坛门和坛圆墙的基调是红色。
外坛四周原有围墙,东圆西方,开设西天门、北天门各一,均三开拱卷门;另有一开西角门,面对景升街牌坊。坊前分列高墙,中间的道路往南,再折东南可到北天门,进门后,向南行再往西,北至具服殿。往东来到方坛矮墙北门外,北面是祭器库,过祭器库向东,可到宰牲亭和神库。殿库建筑物以及内坛墙上,覆盖绿色琉璃瓦,而外坛墙盖青色琉璃绿缘瓦。到了乾隆老儿,先农坛、日坛和月坛的祭祀规格下降了,比天坛低一级。
日坛因为道光老儿管理国家能力有限,导致与英国之间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频遭英国的侵犯和盘剥,最后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割让香港岛以利英国通商。道光老儿因国事而搞得焦头烂额,再也无暇顾及祭祀大明之神,使得日坛的作用式微而逐渐疏于维护,最后废弃皇家祭日之礼。此后日坛无官方人员看守,坛中值钱的东西被偷窃一空,在一次大火中,棕荐库几乎被烧毁,并殃及钟楼,致使日坛彻底荒芜。
后来军阀混战,外坛围墙尽毁、钟楼坍塌,方台毁坏严重。原来在两座天门外的照壁也被拆毁,砖瓦搬空。坛内杂草丛生、成了乱坟岗和抛尸的荒野。在解放战争时期,部分日坛用地被国民党军队驻扎,还有一部分地被当作苗圃。
北平快要解放时,日坛中构筑了城防工事,所以坛区的苍松翠柏被砍得一棵不剩。解放后,市政府辟地21公顷建成日坛公园,对古建筑物进行了抢救和修缮,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了南、北大门,新建了展览橱窗。
目前,方台不复存在,台地上已经铺上水泥,所以无台可看了。钟楼没了,祭坛也没了,只有几座空房子、几座门,没啥可看的。希望这次修缮工作,可以恢复部分旧貌。
董九听完,默默无语。从西天门进入坛园,见西南角有人在施工,听一位负责人说,准备在西南角, 建立具有江南庭院和北方园林特色的景区,会增添水榭、画舫、小园亭、曲桥、拱桥等新的建筑物。当董九问到,对其他建筑群的修缮工作是否也在这次维修新建工程中时,对方摇头否定。董九发现,具服殿、神厨神库、宰牲亭的院门紧闭,院墙残缺不全,西天门、北天门显得破旧,祭日拜台圆墙上的琉璃瓦参差不齐,出现不少缺失。也只有等以后,国家消停了,政府才有精力修缮日坛的原有建筑物了。
祭台四面的棂星门都关闭了,最后在警卫的帮助下,打开了东面的棂星门。拉着大美人,走进空无一物的壝墙环绕的祭台,董九顿时显得内心空灵,地面上还没有融化的残雪,显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为里面的杂草被人清除得很干净。
“我们上地坛去看看吧,哥哥?”大美人觉得日坛太荒凉,不像先农坛那样,接地气有烟火气息,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仿佛进入戈壁滩一样,声音不禁颤抖地建议道,“哥哥作一首诗吧,抒发一下感慨,妹妹心里会好受一些!”
董九牵着妹妹,边走边构思,然后慢悠悠地吟道:“八庙无颜笑九坛,大钟未觉铁身残。门迎远客垣墙破,足踏平台场地宽。院落空留三殿雪,楼亭不剩一栏杆。大明神祗今何在,佩戴胸前更壮观。”
大美人知道哥哥明褒实贬,也不去骂他,而是拉着他的手,匆匆离开祭坛圆墙,赶紧前往地坛,否则一天游览不完五坛。坐在车上,大美人气喘吁吁地说:“这些古建筑物迟早会被修复,到时再邀请哥哥上北京观瞻也不迟,不要想不开!”董九听完,沉吟不语,不知道十年后,自己还能否重游故地,不禁心情沉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