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教育

教育,自我教育,学中文,用中文,教中文,编著中文教材
正文

中文学校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2014-06-20 16:55:59) 下一个

中文学校要教孩子什么?当然要教中文,但究竟要教什么样的中文,怎样教呢?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教科书的内容和课程的设计。前者左右了学生对学中文的态度和兴趣,后者关系到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套教材即是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编写而成的。

        教科书的内容


        迄今为止,在北美的中文学校里使用的教科书大致分两种:一是国内来的原装货,二是将国内的课文拿来,在国外组装而成。两者的共同点是,忽略了海外华裔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比如说,“愚公移山”和“铁棒磨成针”被当成了笑话。“凿壁偷光”呢?他们认为在墙壁挖洞就是搞破坏。这样的行为本应该被制止,怎么反而要被称赞?“三只 小猪”里,大灰狼被烫死的暴力结局,并没有让他们拍手称快,反而令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残忍。还有“田忌赛马”,那完全是不按规矩出牌,不遵守游戏规则。诸 如此类不和谐的声音显然在提醒我们,华裔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有区别,教科书需要改进。

        既然文字、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那为什么学中文就一定要局限在令他们陌生、困惑的人和事呢?使本来就勉勉强强、心不甘、情不愿的他们,对中文更是疑云重重、怨气满腹。为什么不能用中文来讲述新颖、实际、有针对性的话题呢?

        比如说,有些孩子慑于同辈的压力,羞于带中餐到学校。对此,第二册第二课“你喜欢吃什么?”就有这样的开导:“每个人喜欢不同的食物,就像喜欢不同的颜色一样。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黑色。你喜欢的颜色和其他人的不一样,你会认为很正常。那么,你的午饭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是也很正常呢?

        鉴于有些华裔介意父母们乡音未改的英语和某些生活习惯。第五册第七课“海归”有这样的劝导:“如果他们不知道你的青春偶像,不要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每天忙着为你积攒学费;如果他们的英语带有乡音,不要嘲笑他们,因为他们的雇主都不在乎;如果他们反复向你问同一个问题,请不要生气,因为他们已经耐心地教育了你十多年。

        除此以外,这套书的课文注重从儿童和青少年的视角出发,用故事来讲道理。比如说第四册第一课“爱是什么?”就用这个故事来结尾:一位4岁的小男孩,看到邻居的老奶奶去世了,老爷爷在哭。他就走到老爷爷的院子里,爬上他的腿,坐在上面。回家以后,他的妈妈问他当时给老爷爷说了些什么,小男孩说:“没说什么,我只是和他一起哭。

        文字本身并不具备生命力,除非它们承载着文化的底蕴、民族的灵魂和普世的价值观。孩子们学音乐的时候,接触的都是经典,诸如Beethoven、 Mozart等的作品。学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文字,使我们的语言肤浅、空洞、言之无物,由此反过来导致我们产生浅薄的思想。

        课程的设计

        当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困难、棘手的时候,原因往往在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或途径。学中文难不难,取决于怎样教、怎样学。如果一开始就教你好、谢谢、老师、学校等字,当然不容易,老师和学生都会觉得难。

        大部分华裔从小接受的是偏重逻辑和细节的西方教育。但是,他们使用的中文教科书,很多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凡事满足于一个答案或结论,不过问其中的缘由和道理)编写的。因此,打开书本,看到的往往就是汉字,却不见其中的秩序、条理和逻辑。那样的课程设计让学生认字不得要领,学习没有头绪。他们事倍功半记住的汉字都是孤立、零碎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结果是越学越难学,越学越无趣,无数人只好选择放弃,远离中文。

        任何一个知识体系都有其规律和联系,中文也不例外。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整体,有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读音。本教材的特色在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地安 排笔画和字之间的联系,字和词组之间的联系,字和课文之间的联系,课文和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具体战术根据以下四个原则实施。

        循序渐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比如说,学一、二、三,只要掌握笔画横就可以。但是,学之前,最好先学。学之前,需先学笔画横、竖和横折,否则学生就只能画圈,把字画成一个圆。同样道理,学的时候,前面一定要学过玉,才不至于唐突,免得学生一头雾水。除了死记硬背以外,别无它法。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认字从笔画着手的习惯,第一、二册里的每个生字的笔画和笔顺,都用小电影来演示。

        温故知新,避免前学后忘。小孩子学东西快,但忘记得也快。为此,课文的安排做到了前呼后应。前面课文里学习或提示过的生字,会多次出现在后面的课文里。在讲解新课文里的生字时,会复习或学习一些字形相似或偏旁部首相同的字。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加深对新字的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所有的事物都互相关联,没有任何物体可以独立存在。把一些字拆开来,发现它们本身可以是一个故事。比如,可以理解成有太阳,有月亮,可以理解成两端的尺寸不一样(上面小,下面大);国可以理解成把值钱的东西玉围(保护)起来。拆字意味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关系揭示出来,使人深刻理解,如此就容易记忆、掌握。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拓展思维,扩大词汇量。对于字形相似的字比如入、外要同时学。同样道理,对于意义相反的字比如要同时学。

        已有五千多年生命力的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就是它的形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文字的意义,让看的人可以望文生义。只要循序渐进从笔画着手,灵活生动教偏旁部首,开动脑筋拆字寻找关系,就不至于将海洋一样博大精深的中文,捣鼓成一个鱼缸。

        希望借助此套中文教材,不仅让学生学中文,了解华夏历史、文化和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养成积累和掌握知识的良好习惯,并成为有健全心智的公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柴米油盐咖啡茶' 的评论 :
是的,这是一场需要有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要求所有的人都应该有学习的愿望和热情,每个人都成为勤学、爱问、善思的人。
The central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implant a will and facility for learning; it should produce not learned but learning people. The truly human society is a learning society, where grandparents,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students together. —— Eric Hoffer
柴米油盐咖啡茶 回复 悄悄话 海外中文教学,贵在教者生动有趣,学者持之以恒。还要家长督促配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