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原因,在家中闷了几个月后,8月中旬终于做了一趟缅因之旅。驱车500英里前往缅因州,登卡迪拉克山,看日出,走trail, 吃龙虾,度过了快乐而短暂的5天.
缅因州以前来过2次,第一次是十五、六年前,带父母去过,那时父母身体都很好,70多了头发基本没白,走路也是咚咚有声。可惜母亲3年前在江西老家过世,高龄88岁,老父亲今年也已92岁了,在国内安享晚年。七、八年前与Pike Run的几家朋友又去了一次缅因州,这次印象最深的是吃龙虾,登卡迪拉克山,纵览水天一色的山水景观。
这次去缅因州,我们没有住Bar Harbor市中心的旅馆,而是租了一家林中木屋,2个家庭共用并不嫌挤,有3个睡房,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木屋后面有一个湖,名曰“鹅塘”(Goose Pond),水面也就一、二百英亩,环湖皆茂密的树林,林中掩映着几间木屋,估计也是度假屋。湖不大,但水很深,见不到底。我曾2次下到湖中游泳,但踩不到底部。湖上零星生长着睡莲,随着微风轻拂,水波潋滟,说不出的妩媚。傍晚,划一叶独木小舟,荡漾在湖面上,清风徐来,落日的余辉把西边的天空映照得无比的艳丽。划到湖中央,我停了划板,任由小舟在湖中随波起伏,口中默念着苏东波的前赤壁赋,心中陶陶然,不由醉了。
这个小湖最美的景致就是晚霞,傍晚七点多、八点前,太阳徐徐落下,把天边的云彩映照的五彩缤纷,粉红、鹅黄、鲜红等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配以朦胧的山,翠绿的树,真是说不出的美丽。而且每天的景致都不一样,第一天的晚霞给人一种和谐、妩媚的感觉,第二天云彩很少,晚霞只剩下红彤彤的一团火球,再一天的晚霞却是非常的艳丽,大红、大黄、大紫,色彩非常强烈,使人目眩神迷。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这是拍照的好地方。
看完晚霞,吃过晚饭,孩子们(也不小了,都是上大学的年龄)在空地上点燃了篝火,我和同去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翟教授一人搬了一把椅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四周黑黝黝的,万籁寂静,林中不时响起夜虫的鸣叫声,更显得空灵和静谧。都说天上星亮晶晶,但在都市区,你能看到的星星不仅有限而且朦胧又遥远,只有在这远离尘硝的地方你才能一窥那天上的星光灿烂。这边的天空明亮而澄净,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闪闪发亮,我们地球所属的那个庞大的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清晰可见。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而浩瀚的银河系光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1000多亿到几千亿颗,直径广大10万多光年。有人比喻说如果把银河系比作撒哈拉大沙漠,则地球只是一颗沙子!更恐怖的是与整个宇宙比起来,银河系也只是一滴尘埃!
面对这浩翰无垠的星空,我们感慨万千,只觉得人生的短暂和人类的渺小。翟教授说在宇宙面前,人类就是 nothing! 我同意地说,人类不仅是nothing,而且人生似乎也没有意义!哲学家有永恒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人类的家园地球终有毁灭的一天,如果地球没有了,人类也跟着灰飞烟灭,这些询问和探究又有什么意义呢?2000多年前的魏武帝曹操就发出过人生苦短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璧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天文望远镜发明以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基本局限于对地球和太阳的观测与记录,再加上人们的演算和推测,科学成分少,猜测想象多,而中国的古人则把上下四方加古往今来称为“宇宙”,宇宙不仅是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尺度。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大概分为两派,一派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看重世俗人生,着眼于现世的东西,对于外在的、自己把握不到的东西往往轻忽、放过,不求甚解,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论语》说:“敬鬼神而远之”。对于儒家而言,人们应该追求、信守人世的纲常伦理,对于人力不能把握的东西(如鬼神)最好远离之,不应该去探究。作为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对国人思想的禁锢是毋庸置疑的,阻碍了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和发展是不争的事实。本质上讲中国的文化是入世的文化,追求现世的价值,中国人也信神拜佛,但所求的都是现世的渴望:求财富、求权力、求平安、求无病无灾,对于死后的去处并不在乎,相信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而西方的宗教多是求来世的永生、永恒,对当世的东西反而很看淡,《圣经》马太福音说,要求天上的财富,不要积攒地上的财宝,信主可以得到永生。(范琦勇原创,2020年9月2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