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了几个客人,60多岁,刚退休,抱怨税率太高。看了他们的退休和投资账户,以及税表,发现他们的所得税率一点也不比退休前低。这种情况在高收入的华人专业人士以及business owners 中并不少见,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及其应对之道,仅供参考。
生性节俭、喜欢储蓄是第一代华人的共同特点,对于那些可以抵税省税的401K、IRA更是趋之若鹜,公司的401K都是买的满满的。如果他们30岁开始工作,每年最大限度地往401k放钱,再加上公司的match, 到60几岁退休时401K累积到几百万是很正常的。我就见过几个客人,40岁不到401k就有30多万,60多岁的人401K有2、300万的更是不少,有些工作早的还有pension, 每个月能领1-2000元,再加上社安金,每月有2000美元,甚至更多。我们现在就来算算这样的上中产阶级退休后能拿多少钱,可能要交多少税。
我们就来说一个真实的case, 当然名字是化名。张先生、张太太都在67岁full retirement age退休,他们两个人的社安金每月加起来有5000美元 (他们工作了30多年,基本上一直付最高的社安税),一年6万,张先生以前一直在某药厂做事,有pension (养老金),每个月能领1500元,一年18000,张太太没有pension,但打理2个出租房,每年有净收入2万。张先生的401k有240万,张太太的也有200万,还有些Roth IRA 十来万, 银行存款有20来万,再加十几万股票和共同基金. 他们有一栋价值100万美元的自住房,但房贷已经全部付清,他们有2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经济上完全独立。他们目前每年只从401K拿钱3、4万,主要用于每年的国际旅游。他们不想从401k多拿钱是因为日常生活靠社保金、张先生的pension、投资房收入以及银行存款基本够维持;二来不想多交税,想让401k里的钱再多滚几年。
目前他们的年收入大概有15万左右,但自住房、投资房的房贷都已经付清,两个儿子都已独立,既不能往401k继续放钱,也不用再交社保税,更没有什么自营business,目前唯一能抵税的就是房地产税,每年有2万,但川普税改限定最高只能抵1万,所以算来算去他们的税率依然有22%, 这当然比退休前的税率要低,但并没有低多少。退休前他们夫妻俩W-2 收入20万,但每人都往401K投最大限额,每人每年$15000,两人$30000, 前两年增加到36000,社保税7.65%,一年大概要付15000,那时还有房贷、有房地产税都可以全额抵税,小孩还在家,有税务credit, 所以那时税率也就25%。当然退休后税率22%, 退休钱25%,还是低了点,但一旦他们年龄达到70岁半,就必须拿RMD (requited minimum distribution) ,以那时夫妻俩440万的401K/IRA 计算,第一年RMD就要拿16万,以后每年还会增加。也就是说70岁以后每年固定收入至少有26-7万,税率也一下跳到32%,比退休前税率还高。更恐怖的还在张氏夫妇过世后,假设他们那时的401K/IRA账户还有300万,这300万从来没有交税,他们的儿子要替他们付最高的税率,当然他们的儿子那时可以设立Inherited IRA, 然后再做Stretch IRA, 每年按RMD从里面拿钱,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儿子终其一生都要为此付税,而且税率不会低,因为他们的儿子本身也是高收入、高税率人士。
从历史上看,目前美国的税率几乎是最低的,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到70年代末,美国联邦个人最高税率一直在70%以上,最高到92%,直到里根总统期间才降到50%,后来又进一步降到最低28%,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又慢慢回升到39.6%,川普税改降到37%。美国的税率变化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税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的税率也是三年一小变, 五年一大变,跟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也与谁当总统有关。一般认为共和党代表富人利益,倾向于低税率,民主党主张增税,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共和党的老布什第一次竞选时曾保证不加税,但上任后食言加税。后来竞选连任时被人攻击说话不算数,结果在大选中输给克林顿。川普的税改公司税部分是永久性,但个人税部分到2025年截止,除非国会再次修改法律。第二,目前美国财政每年赤字过万亿美元,累积的国债更是达到恐怖的20万亿以上。目前美国社保(social security)和 退休老人的医保 (Medicare)都面临严重的入不敷出的状况,穷人的医保(Medicaid)也是日益沉重的财务负担,这些都是美国政府早晚要解决的问题,越往后拖困难越大,而解决的途径不外开源(加税)和节流(减福利)这两条路,长远来看美国要加税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第三,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可能是最低的,其它国家最高税率大都在50%以上,日后这恐怕也会成为美国增税的一个理由。 (范琦勇原创,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