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楼主人

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猫儿就叫春,是先生就说话!
个人资料
正文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丝路行(1)

(2013-02-27 20:39:47) 下一个

8月8日怀着期待已久的激动我踏上了丝绸之路的行程。先后游历了乌鲁木齐、喀什、天池、吐鲁番、火焰山、敦煌、嘉峪关、张掖,然后过祁连山,看雪山草地牛羊,登文成公主进藏的日月山,乘船游览青海湖,最后参观了西宁附近藏传佛教六大寺之一的塔尔寺。来的时候带着期待和兴奋,走的时候满了喜悦和充足。11天的丝路之旅,我们经历了大漠风沙,也见证了长河落日。吐鲁番的坎儿井、敦煌的石窟、嘉峪关的长城、塔尔寺的佛塔在上学时、在书本上读过无数回,这次终于亲眼所见,亲手触摸。大西北孕育着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在行程中我一边浏览着大西北特有的沙漠、戈壁、草原、雪山,一边吟诵着豪气干云的边塞诗,那种精神上的满足真是语言难以形容。

历史上的西域与中国:今天的新疆在清代以前称“西域”,具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古代中国的势力范围能达到西域要归功于两个人,一是首通西域的张骞,二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尽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版图西边仅到达今天的甘肃兰州,河西走廊和更西边的西域大部分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下。盘踞于漠北的匈奴自战国直到秦汉一直是中原汉政权的心腹大患,匈奴骑兵常常南下劫掠,金戈铁马,来去如风,农耕社会很难抵御,只能以防御为主。秦始皇发兵30万修长城抵御匈奴,汉高祖刘邦出击匈奴,却被围困于山西大同,差点做了俘虏。匈奴后来也就成为外患的代名词,1000多年后岳飞作“满江红”,还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直到汉武帝,攻守才发生逆转。为联络抗匈的盟国月氏王国,汉武帝派张骞前往数千里外的西域。张骞前后2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为中国人发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新世界。在张骞通西域的同时,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并深入大漠一直追击到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给匈奴以极其沉重的打击。匈奴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后匈奴日衰,再也不能对中原王朝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夺取了河西走廊,并在此设立酒泉、武威、张掖和敦煌四郡,并逐步把触角伸入西域。我们这次丝路之行就经过了敦煌和张掖。今天的敦煌四周已被沙漠所包围,唯有东方艺术宝库的莫高窟则是这沙漠中的明珠。而张掖则是一块广袤的绿州,因处丝路要道和农耕发达而被称为“金张掖”。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今新疆的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掌控和管理西域三十六国。张骞通西域标志着沟通亚欧贸易的丝绸之路的开通。这条道路由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今埃及亚历山大),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即今天的喀什),西越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我们的旅行路线包括河西走廊,也穿越了祁连山,正是当年天才军事家霍去病出陇西(今甘肃临洮),过焉支山击匈奴的路线。汉代是中国尚武奋进、开疆拓土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建功立业搏取不世功名的时代,一代大将霍去病的名言“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直到今天依然是掷地有声,豪气干云!

中原汉政权控制西域从两汉到魏晋,历数百年。西晋亡后,北方多个游牧民族越阴山入侵中原内地,形成五胡十六国。中国内乱,对西域也就失去了控制,直到唐王朝的建立。唐王朝初起时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严重威胁,唐太宗击败了突厥,不仅收复了汉代时的疆土,还大大地扩张了中国的版图。唐王朝在龟兹设安西都护府,下设龟兹、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碎叶(大诗人李白出生地)四镇,并在当地屯田驻军, 把西域纳入中国的行政系统。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而西南的吐蕃(即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的吐蕃)和西域的回纥(即今天的维吾尔)日渐强大,于8世纪攻占河西走廊和西域,从此西域再度脱离中国版图,长达1000年之久。西域开始在宗教上伊斯兰化,语言上突厥化。这些对中国历史直到今天都有重大影响。18世纪乾隆皇帝征服准格尔汗国和南疆的回部,西域再度回到中国的怀抱,清政府改称“新疆”,即新开辟的疆土,也可以理解为新收复的疆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域与中国的关系就是一个例证。当中原政权强大,统治者有作为时,中国的版图就扩张,如汉武帝、唐太宗以及康熙、乾隆皇帝;当中原内乱,统治者又昏庸无能时,外敌就乘火打劫,劫掠财富、土地,甚至推翻中原王朝,取而代之。


(9/8/201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