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覆灭的各种原因 第二,腐败。因暴政导致王朝覆灭还是少数,秦王朝和隋炀帝可说是直接亡于暴政,而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则是中国2000多年各个王朝走向末日时的共同现象,腐败是大部分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王朝在初起时,经历过战乱的开国之君大都比较谨慎,他们知道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一旦造起反来,再强大的王朝说推翻就被推翻了。所以在王朝初年,政治上大都比较清明,对官吏的约束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贪腐的打击也比较严厉。法律上抑制豪强地主对农民的土地兼并,奖励农耕,税赋上实行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修养生息。几十年后,新王朝的经济都会有很大的发展,西汉时有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唐代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那时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万国来朝。但共同的是每个王朝的后期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政治黑暗,贪腐横行,豪强地主肆无忌惮的兼并农民的土地,最后或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历史又来一次循环。
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皇帝昏庸无能,不问政事,即使问政,也把国家搞的一塌糊涂。蜀汉后主刘禅刘阿斗在蜀国灭亡后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念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如此的昏庸弱智,他不亡国谁亡国?万历帝(明神宗)自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起,这位皇帝不理朝政达三十余年之久,一心只在后宫中纵情酒色,“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没醉必怒”。有这样的皇帝,明朝焉能不亡?他的继任者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20-1627年在位)也好不到那里去。万历死后不足20年,明亡。后人在修《明史》时评论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腐败的第二个表现是政府官吏从上到下大规模的贪污受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中国古代上下几千年,细读历史,政简刑清、官吏廉洁、生民乐业的时代,简直是黄钟大吕之音,少得可怜。”在王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法纪松弛,官吏的贪腐犹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清末官员贪腐的真实写照。乾隆皇帝宠臣和珅和珅被抄家时,抄出黄金32000多两,白银200余万两,地产1266顷,房产1000余间,各处当铺银号以及各种珠宝、饰物等,总家产折合白银,有的说约1000万两,有的说2000万两,也有的说达到了8000万两,而当时清朝政府的财政年总收入折合白银约7000万两,扳倒一个和珅等于清王朝平白多了一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法。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皇后为筹措海军造舰军费连自己的首饰都捐了出来,而慈禧太后为了营建自己避暑的颐和园,居然挪用北洋水师的海军军费,而北洋水师的战舰管带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居然从容的离舰上岸嫖妓。君臣如此的腐败堕落不输掉甲午海战那真是是没有天理!王朝腐败的第三个表现是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大肆兼并,对农民的日益加重的剥削和压迫。每到王朝中后期,豪强地主官绅都肆无忌惮地兼并农民土地,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且越到王朝末期赋税徭役也越发沉重,最后逼得农民举旗造反,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
历代统治者不是不知道贪腐的后果,贪腐必然加剧民怨,会动摇自己的统治。他们也曾想过治理,想约束贪腐,中国古代打击贪腐最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36, 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 朱元璋在称帝的31年里,处决了数万名贪官污吏,是中国历史上诛杀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但到明中后期,皇帝不理朝政,法纪废弛,贪腐又横行官场。
为什么封建王朝反腐败最后都归于失败,我想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种集权的制度,它对权力没有制约。如果皇帝有为,还可以通过皇帝的以身作则(如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或霹雳手段(如朱元璋)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或震慑贪腐。但如果皇帝无能,对贪腐就只能听之任之。更重要的是这种集权制度对最高统治者皇帝没有任何制约,而很多贪腐就是由皇帝本身引起的。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就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受宠信几十年。只是在乾隆死后嘉庆即位,才被扳倒。当甲午战争期间,慈禧太后却忙于自己的60寿辰的庆典。当京师士大夫有人奏请“停止庆典寻常工程时”,她竟扬言“今日令我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印证了西方政治学的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