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9)
2020 (38)
今年,是领导周末在中文学校教SAT Math的第四个年头。虽然每届的学生数常常是在十根手指头之下,但人家那份敬业态度倒是可以用孜孜不倦来形容。
我问:“卢老师,不用每周备课吧?每年不都是一样内容吗?”
他答:“那哪成,学生不一样。”
上周六课后,卢老师对我说,“有学生问,干吗要学函数?我给他们留了这样的家庭作业……”
请你在下周做一张图,横轴是每周的日子,纵轴是美国、纽约和明州每天的新冠病人总数。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会是怎样的曲线?你可以从中推测病毒传播的趋势吗?居家令到底有没有效果?
哦,我对这个问题倒也蛮有兴趣。自从新冠肺炎的疫情从武汉爆发,在世界延烧,每天眯着眼睛分析各种图标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常态。有的朋友甚至觉得媒体上的图解不过瘾,亲历亲为,做各种推算,画各式模型,俨然成为分析大师。因为我们实在太想从乌云密布的疫情之中,看到那道刺破黑暗的曙光了。这些日子,我们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随着那捉摸不透的线条,一会儿升到半空,一会儿又坠入深崖。
既然学校的教学都是网课了,这周开课时,我就冒充学生,听了一会儿课。课堂上,我也马上留意到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交作业的(看到此,有些家长会心肝一颤)。
开课了。卢老师当然没有把线性函数讲成“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的绕口令,也没有Bla Bla Bla地说,“非线性函数包括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等等基本初等函数以及他们组成的复合函数。”
首先,卢老师解析了纽约疫情的预测指数函数曲线。这是基于最初一段日子确诊的人数,而对未来疫情发展趋向的一个估量。虽然因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只能作为我们的参考,但这条上翘的线条还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因为它预示着,在没有人为干预的群体免疫情况下,每天的患者要比前一天多1.35倍。指数函数就是这样按恒定速率翻倍的。
我立刻想起了那个国王和一粒大米的寓言,心里沉甸甸的。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再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其倍增的速率也是触目惊心哪!
实际情况呢,卢老师分析了小朋友们画的曲线图,讲解了过去一周纽约疫情的走势。虽然每天新增的病例依然有令人堪忧的五位数字之多,然每一天比前一日的涨幅从十日前的1.36降为今天的1.03。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稍稍松了一口气,卢老师紧接着为大家“灌输”了影响曲线变动的诸多因素。
纽约州长Cuomo两周前曾把新冠病毒在NY的传播速度比喻为“子弹列车”,看来这辆列车奔驰的速度在慢慢地减缓,而这缘由便是,我们积极地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每个人一起行动了,curve才能由陡峭的峰峦,转为平缓的山坡。用数学语言描述,便是从初期的指数函数, 渐而转为线性函数,随后在达到拐点之后,开始下滑。
Stay at Home
Keeping Social Distancing
COVID-19 Testing
还有,终于有更多的人开始Wear Facial Masks了。
我悄悄地离开了数学课。通过老师的函数教学课,希望孩子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无言的曲线和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段段沉重的历史……
致谢网图
你家领导真棒,早知道让女儿上他的课了,哈哈哈。:)问好,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