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论人才成功的关键因素-Courage

(2021-09-28 14:00:53) 下一个



在我的上班路上,穿过森林公园,想起了Robert Frost的诗:“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也正好应这篇长文的景。

人才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但是常常被忽视的因素,就是Courage。这英文词几乎找不到准确的汉语翻译,翻成“勇气”太浅,就像英文没有汉字的“孝”字的翻译一样,美国孩子没有给父母敬孝的概念,那我们就让这些语境原始存在吧。

插点玩笑话,最近儿媳妇给我们做月饼以及写贺卡,儿子也寄东西来,表示感谢妈妈去帮忙。我长期没有注意,突然对太太说:“儿媳妇对我们直呼其名啊!”,太太说:“直呼其名好,我们又不是她爸妈!”。我说这反传统啊,不过儿子也称岳父为Frank, 这也公平。

那么Courage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冲动,一次冒险的行动和一种敢于跨出自己舒适区的勇气。决定时往往很突然,没有考量后果,没有找咨询公司去定量分析。在科学发现中我们总是讲感性与理性,这两者都重要,但是很多重大突破或者学者们的里程碑贡献来自属于感性的直觉,瞬间的火花被你捕促到了,然后通过理性去完善它,这需要不懈的努力。

虽然很多是天性,但是Courage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那么怎么训练Courage呢?这里就呈现出了中美的巨大教育理念的差距。美国人是通过运动,特别是球队的运动项目,或者依赖集体的活动。阿肯森说话总是那么宏量,笑声不断,很多事是鼓足勇气向前推进,失败了再做调整,这些都与他的热爱运动的成长背景相关。老中天天逼孩子在小屋里做题,这是不对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做题我都设计让学生去阅读理解西方经典和成功人士的传记与演说的原因,让年轻学生学到他们的Courage。

谈点我自己拥有和没有的Courage。我最大的Courage当然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跨越了世界上最宽广的海洋。64之后我们研究所的师兄弟们,在实验室仅有的一台老式德国打印机弄简历和写求职信,他们说这样可以出国,不需要考试,直接去美国做博士后,因为美国承认中国的MD。

我在国内是经常读Science杂志的人,在同济读医学本科时就读大量的英文科学文献。当时的Science杂志上有个Eli Lilly的招聘广告,我便投出了第一封美国求职信。当然是石沉大海,回复都没有,但是我将杂志的广告照片给我妈妈看,她说:“你做梦吧”。我沒有放弃,也很幸运,第二封写给华大教授的信,他就表示了兴趣。我当时进华大医学院时恐怕比刘姥姥进大观园还不如,经常在迷宫般连接的大楼里走失方向,对英文的否定式反问句是回答“Yes”或“No”总弄错。现在我们不也都过来了,这就是Courage。

我的另一个Courage就是创办雅美途教育咨询。儿子入读耶鲁后很多人来问我,我是好为人师的人,喜欢帮助人是我的天性,不然我们班不可能有这么多同学到圣路易斯华大工作。

先讲一段蒙发我做咨询的经历。当年我们在九月份要去欧洲开会,邻居为女儿的申请找到我,这老爸是中国脑袋,逼着女儿重复考ACT,已经考了三次,分数在31-33循环。“她怎么上次是33这次是31?是否应该再考?“,这是老爸给我的问题。我一问他们当时做了什么,发现应该做的步骤都沒有做,我立即终止了他们再考ACT的念头,在一张纸上列出了几条让他们赶紧去做,然后我们就去欧洲了。回来后我就开始为邻居女儿讨论和修改文书,最重要的是阻止她老爸的意见,他们家很好玩,为文书怎么写可以争执到打架的程度。我在中间做调停,这可真是咨询师的角色,我做到现在,不亦乐乎。学生最终在ED被Penn录取,自然十分高兴,她过节给我送的贺卡上写着:“对于我,你就象天上的太阳!“,这令我成就感爆棚。

朋友问的更多后,便激发了我办咨询的念头,当时有想申请耶鲁的学生妈妈让我帮忙,承诺交费,中国人谈钱开口是比较难的。我太太便调侃:“他这么优秀,你给他改英文,还是他给你改英文?”,这是十几年前的事。

我是逆风而上,真是创办了HYP Pathway, 雅美途教育咨询。还心气高远,因为HYP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这美国高校公认的三大巨头,Pathway参见补体的三个通路,但是这里我是指的通向HYP的道路。英文名是我洗澡时想出来的,中文名诞生在我们从西雅图飞往中国的航班上,与太太讨论的结果。我当时一个正规学生都沒有,谈何HYP?太太让我谦虚点,现在呢?我的学生遍布包括HYPSM的美国所有名校。

在科学上我的比较得意的贡献也与Courage有关,我当时的老板在发表了Science和Immunity之后关门,我需要找下家。Roche公司的工作摆着那,但是我只愿意留在华大。我便去找阿肯森,如果写邮件信给他,他是不会回的,我直接通过秘书坐在了他的办公室里。

阿肯森为一个六尺男人,潇洒风趣,但是打起字来会让人着急,他只会用单个指头像捉虫似的费劲打出,所以他都是通过手写然后让秘书输入。

阿肯森是做人类补体的,他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前博士后Michael Holers独立出去时决定做老鼠的补体调节蛋白,阿肯森为了弟子的发展决定自己不碰老鼠的领域。这里的牺牲可能是巨大的,因为阿肯森刚发现了人类的CD46,部分克隆了CR1和DAF,找到老鼠的对应蛋白是顺理成章的事,还能从事大量的体内实验。

我将老鼠膜调节蛋白Crry的工作带入阿肯森实验室,当时我们已经看出Crry能够调节补体homeostasis的功能,因为Crry缺陷鼠身上的补体莫名其妙地被消耗了。但是这些观察远没有成熟,必须深入研究才行。阿肯森的特点就是放手,无为而治,死活都由你,他提供场地让你发展。这样我就发现了调节补体Homeostasis的细胞膜机制,也就是膜蛋白通过抑制补体活化而使补体水平保持稳定,这样病原微生物侵入后可以随时有武器攻击,也不会因为过度活化而损害器官。听起来还是蛮重要的,但是不算伟大的发现,只是在我看来堪称经典,为可以向孙子们吹牛的东西。

我的这种不合常理的Courage的事情到处都是,包括拿退休金出来买古董房,现在看来可能赚了百万美元。

文学界的朋友称Courage可以翻译成“无知者无畏”,这个我也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很少中国人存了这么多退休金”(货款专家的话)以及咨询业务的可观前景,我们也不敢住古董社区的。今天医生朋友说他的病人是我们邻居,并且认识我,他是某公司的CEO。这在古董社区是见怪不怪的,当然各家的身价是差的很远的。

我也在一些地方是缺乏Courage的,与我的保守个性相关。我在犹太老板处发表了七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包括三篇JCI, Immunity也有共同一作,如果努力应该有希望在州立大学找到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位置。当时在瑞士开会时,南卡的系主任就问我是否有兴趣,我都沒有回复,我很难决定离开华大。

儿子高中还有一年毕业时,湾区Roche公司的工作只要我签字就可以去。家里人都要我去,儿子居然这样说过:“爸,我是不会让机会在我眼前丢失的”,这小子有志气。我幸亏沒去,不然会错过儿子接通知书的惊喜,Roche的高工资也会被华大的学费福利冲掉,我们在湾区绝对没有在圣路易斯的生活品质。我沒有Courage走出去的原因还因为我在华大看见太多的实验室被迫关门,助理或副教授都是名校毕业的,都有Science 或Cell, 都被赶出华大,我哪里有勇气带着全家到处流浪?

现在看来留在华大看风景是最好的决定,作为研究教授、咨询老师和热门博客作者的三套马车,我做得都不错,财富也是这样得到了最大的量化。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研究系列的教授是可以作为职业生涯来选择的,华大医学院这个系列的教授拥有6位数年薪的大有人在。

美国自由派的运动对小人物是有好处的,很多科学的最原始的发现都是职位低的科学家完成的,现在提倡功劳分享。曾经使mRNA疫苗成为可能的Kariko就是宾大的研究助理教授或研究副教授,她都是诺贝尔奖的大热门了。

我与华大的华裔MSTP学生交谈时也强调,你未来当了PI,应该善待手下为你工作的人。首先要拥有这样的观念:你确实拿到资金后可以雇人,可以为自己实验室的人发工资,但是你要认识到这些钱并不是你的,是纳税人委托你发放出去的,这样作为一个团队才能做出更好的科学。

我以前说过,科学是极少数人推动的,绝大多数包括很多院士在内的人都是混碗饭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这碗饭相当不错。

现将刺激我写此文章的对话列下:

我的帖子:“时代的旋律,很多是百听不厌的经典,当然是指梁弘志和罗大佑而不是指李宗盛。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台湾音乐失去了创造的动力?

我们在美国接触了很多的台湾人,我一直以为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现在有些改变。我们大陆人是最不像中国人的人,拥有的中国味连很多香港人都不如。中国文化已经被几乎完全催毁,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土匪出身,匪气贡献了我们在美国成功至关重要的courage。现在的战狼更是全球出丑,中国文化和肩负自己优秀文化的贵族阶层已经被文革和现在仍然是如火如荼的系列运动完全击碎,呈现出片纸化。

《橄榄树》打动的是所有海外中国人的心,开始都有流浪的感觉,但是我总觉得在美国流浪的感觉比湖北乡里人去北京和上海还轻。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研究生说没有当地户口可能你孩子都不能就近入学,至少以前是这样,我问过他几次。你在美国的第一步,孩子就可以与各族裔的孩子上公立学校,我的北京学生出生和长在北京但是不能读北京的公立学校,他后来读了康乃尔。因为他家是北漂,美国没有北漂的概念,在这里进修的德国人和伊朗人马上可以在美国安家。

现在观念变了,没有了流浪的感觉,因为我们已经落地生根,成为了美国人。美国才是真正的家园,中国是曾经的故土。我们当然应该希望我们的家园繁荣、倡盛、民主和自由,这正是美国吸引我们的地方。虽然美国也有很多缺点,但是对于外国移民美国是第二好的地方,第一名还不存在。这是我经常说的,全球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几乎全部在美国留学和生活,留英的高锟也在晚年移民美国。

还是那句话,劝你不要来美国[偷笑][偷笑][呲牙]”

美国华裔教授:“[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我也是听台湾歌曲度过我的高中及大学的岁月,现在还经常听那些歌曲,可以说是刻骨铭心。音乐的创作反映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风貌。在80年代,什么都似乎在拼命生根发芽开花。音乐也是,自然舒畅,充满活力”

美国华裔科学CEO: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很有道理。想补充一点:匪气虽然给了我们在美的一些courage, 但同时也使我们处于一种不利的位置,而且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机会。这也许是我们在职场上不如其他某些族裔发展的更顺利更好的原因之一吧。请问适当的时候可以以吴教授的名义转发吗?Or generally state: it is from a professor in Washington University?”

我的回复:“个人政治观点不要带华大,可以说来自雅美之途。[Shake][Salut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我特意刚去了google, 耶鲁的 class of 2022 ,LGBTQ 学生比例是23%。这是在公开的可以搜索信息。现在不仅仅是LGBTQ, 听说有20几种,或者更多的性别种类,还有没登记的,所以30% 是只少不多的数据。

仅仅search “ gay”, 对不起,只是其中之一小部分。:)))

哪个父母愿意将子女送去这样学校?!我一个朋友,将儿子送进一个著名的藤校,四年毕业,变性了,穿条花连衣裙,凃了口红回家:)

HenryCharles 回复 悄悄话 "耶鲁的同性恋学生比例是30%"

没那么高吧?下面说耶鲁Freshman中大约7%:
"Seven percent of Yale freshmen and 5.6 percent of Harvard freshman respondents identified themselves as gay..."
https://features.thecrimson.com/2017/freshman-survey/makeup-yale/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我们的孩子都不会有什么“勇气”了。美国出生的同龄人,经历过父母时代的大萧条,二战,越战,所以是勤劳奋斗的一代人。大陆过来的,经过文革,甚至大饥荒,求生欲很强。

美国年轻的一代,甚至45岁以下的,和我们第一代移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无忧无虑中生活,不需要“奋斗”,己拥有了一切。

我见过一个朋友,她指着一幢大豪宅,告诉我:我就是从小在这种房子中出生长大的。很烦,帮助父母打扫房间,走过好多房间,才能找到父母,或厨房。结果尽管她有很好的工作和工资,过着极简的生活。简单得令人目瞪口呆。

我一个同事,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的女儿,耶鲁本科,哈佛博士毕业。她居然拿着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跑到南非追求艺术,多年不归了。

这代年轻人,追求自我,忙着“解放全人类”了:)



alpha123 回复 悄悄话
一看题目就深以为然,是否有勇气,会有不同的抉择。
comethrough 回复 悄悄话 都是老留们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稀松平常的事, 真谈不上什么勇气和成功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清漪园的观点支持和理解,和雅美先生的回复。

正因为多接触,了解年轻人才郁闷,竭力淡然,笑看功名利禄来来往往。

耶鲁的同性恋学生比例是30%,比其它许多liberal 学校略高。无论年轻人如何闹,肯定的是,这是父母的恶梦。
西雅图是美国同性恋的天堂。Seattle 市长,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校长等都是同性恋。

励志with great courage, 做个 有medical school 排名如此名列前茅的大学校长,整天叫喊BLM,算是“人才成功”?不是害他人害他人家庭? 以我之见,还不如煮妇钓鱼老翁。

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还有什么美国总统Biden, 话也说不清楚了。又有多少去尊重Dr. Tony Fauci? 一年来,口罩戴或者不戴都搞不定,尽愚弄民众。这个“人才成功”? 我看,还不如他在纽约开歺馆的堂弟。:)))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在美国接触了很多的台湾人,我一直以为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现在有些改变。我们大陆人是最不像中国人的人,拥有的中国味连很多香港人都不如。
================
+1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跟Rosaline妹妹想法一致,共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举例都有道理,佛系味道浓厚,这斗志当年考不取上海分院。西雅图阴雨与圣路易斯高热不同,天天接触年轻人有利于积极的人生,别忘了你的创办同济器官移植所的祖辈都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
回复 悄悄话 天份,环境,勤奋。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其实,活过半百悟出,人,没有什么“人才和成功”。

看看白宫,五角大楼,废才一堆,却在指手划脚。更不用说厉害国的。冬季将至,没有电,别说东北冷死人,我想象不出,停电,冰箱里食物怎么办?人才呢?

新冠以来,NIH, CDC, FDA , 哪里看到什么“人才”?一片混乱,一切不make sense.

任何人,过好日子,小家过温暖些,足亦。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喜欢Frost的这首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