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侯云德和家人。
同济校友侯云德教授荣获中国今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人民币,全国仅两位获得者,这是继普外医生吴孟超之后的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同济校友。当年我们在国内时,侯云德以研究干扰素著名,当然几类干扰素都不是他发现的,还有现在对病毒感染十分重要的干扰素受体,但是他很早就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并且在“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出国后,我得知侯云德仅是工程院而不是科学院的院士,这点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与他从事的应用领域有关吧,今年另一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也是工程院院士。
八十年代,侯云德是中国科学界的知名人物,他长期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中国863高科技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是同济最优秀的校友之一。我曾经去北京侯云德的研究所做过2-3周的实验,当时我们在武汉连使用同位素的条件都欠缺,只有去北京用美国空运的试剂做分子杂交实验。从照片看那北京研究所的条件也是有限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作为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所却位于北京迎新街的一片居民区里,周围的人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早就搬家了。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同济读书时见到明星般的侯云德的情景,他回母校做学术报道并且与学生座谈。侯云德还是病毒学报的主编,也写过病毒学专著,他为小个子,说话特别小心。同济另一位杰出校友为1980年就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吴旻,也就是说在宋平倡导的两院院士制度实施前,他就是院士了,为北京中国医科院肿瘤所的研究室主任。吴旻则是深刻而聪明,癌基因热门的年代,他也回同济做过报告,据说他是留苏的唯一正博士,但是这几天的报道也说候云德是从留苏的副博士转为正博士的。第三位同济在北京的优秀校友是陆道培,中国实施首例骨髓移植的医生,北京人民医院血液科的。现在办了以血液病为主体的私立陆道培医院,前些年陆道培与他的弟子闹得不可开交。这就是同济培养的在北京医学界具备领袖风采的三位院士:侯云德、吴旻和陆道培。他们全是江浙上海人,当年合校后来自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是属于相对受气的。在改革开放后,同济人在北京又形成了包括院士在内的不止三位杰出校友,那是以后谈论的话题。
照片和文字经同济老师允许转发:“中南同济医学院医疗系第二届寒假毕业生纪念(一九五五年三月),侯云德院士与同学们和师长们的毕业照。”。吴旻比他们更早,50年就毕业了,与候云德同届的同济同学包括:“王迪浔、叶维新、冯宗忱、李之望、李鸣真、吴在德、张应天、陆道培、金之欣、胡佑华、顾美皎、黄选兆、黄彬鉴、章咏裳、舒沪英、潘恪如、戴闺柱”。这里不少是在我们这些学生心中如雷贯耳的尊敬的老师,他们是医学院经过上海同济医学院和武大医学院合并后的首届毕业生,我们的医学知识就是他们启蒙的。
同样根据这位同济老师的识别:“我认不出侯老。我只认识坐前排的:前排左起:林竟成、陈任、杨述祖、唐哲、张泽生、李赋京、梁之彦”。照片里的病理教授杨述祖好有精神,梁之彦是在耶鲁做过研究的德国博士,他的派头表现在那个翘起的二郎腿上。从这张历史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对资深教授是相当尊重的,因为里面除了校行政领导外,超过一半的是同济一级教授。
读关于病毒学家侯云德的新闻,使我想到武汉大学的高尚荫教授。他是位牛气冲天,但是似乎属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的人。那么多医学病毒不去做,偏去做什么昆虫病毒,还在武汉大学分出个完全沒有必要的病毒系。
上面的侯云德照片来自中国病毒学论坛公众号。
吴旻。
陆道培
高尚荫先生的三兄妹,我肯定没有弄错。需要问一下老武汉人,都记得的。他们家还有一个高伐林是第二代或者孙辈,我忘了。当年写诗弄文不错,早年来美国,仍然舞文弄墨…。
应运而生了许多为医生教授们提供“做”文章的生物公司。我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Twitter 群中,有人重提一年前有一篇文章,认为中国临床试验data 大多数不可靠,并且分析原因…。
在上文里我是这样说的:
“第一。同济应该重视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的培养。在美国的医学学术界,医生科学家是指一批学临床出身的医生最终走向了以探索生物医学的未知为主体的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这里并不一定强求医生科学家从事与疾病相关的研究,但是他们即使做纯粹基础研究的领域都带着不同的视野。美国的经验证明,医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临床诊疗水准的提高和对医疗产业的推动。举个著名的例子,医生科学家研究脂蛋白运输的分子机制最终直接造福于包括糖尿病的各类代谢性疾病。而小的例子,大家知道高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存在于杂交瘤刺激产生的腹水中,而腹水产生的病理机制恐怕只有学医的人最明白。学医出身的医生们习惯于起早贪黑的临床训练,他们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自己选定的并且热爱的基础科学领域里耕耘,这些特质对他们的成功帮助巨大。
虽然美国的医生科学家也因与临床同行赚钱的巨大差值而面临压力,但是美国仍然是医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佳国家,早期美国的很多诺贝尔奖的原创性工作是由纯粹的MD背景的科学家完成的,包括D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癌基因、LDL受体和朊病毒的发现。在美国顶尖的医学院里,你可以欣赏到一些科研做到蛋白质结构域的精细程度而临床上又是美国最佳医生的医生科学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细胞调亡系列蛋白,免疫分子(CD46、CD47和CD2AP)和淋巴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原理这些涉及基本生命规律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医生科学家的实验室完成的。美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Joe Goldstein总结了NIH在1964-1972的八年间产生的九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历,9位里面的7位仅有MD学位,另外两位拥有MD和PhD双博士学位,他们这些杰出医生科学家的代表几乎都是在NIH才开始学习如何成为实验科学家的,从拿试管和加样器开始的。当然深层的原因是NIH在越战期间能够招到最为聪明的医学毕业生,因为进去了就属于已经在为美国政府服务,而不必担心被招募入伍去越南打仗。
美国现在的医生科学家的绝大部分来源于MSTP培养计划,也就是Medical Scientist Training Program或医学科学家培训计划,为美国NIH资助的学费全免的人才计划。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MSTP为全美人数之最,原因是它早在NIH资助之前就有,NIH资助实施后,华大仍然保持自己原来的资助额度,再加上NIH的,所以华大可以拥有其他名牌医学院一倍的双博士人数。该计划的程序是本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后,先读1.5年左右的医学基础课程,然后进入实验室花费4-6年完成哲学博士研究,再回到医学院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和见习,所以总共需要7-9年才能完成MD和PhD的双博士学位。中国的优势是高中就进医学院读相当于MD的医学本科,只要读博士就是相当于美国的MD和PhD,所以仅从程序上能够使大量的值得培养的人才走上医生科学家的职业道路,关健是需要营造从事原创性科研的环境以及对医生科学家的政策性支持。
同济应该规定所有临床科室的主任必须拥有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对内、外、妇、儿这些大系里的亚专科的主任们也应该有同样的要求。每个系和专科都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并且拥有独立实验室的医生科学家。临床科系的医生科学家的薪金应该至少达到全职同级临床教授的总收入的80%,并且在时间上应该保证医生科学家有80%左右的时间从事与经营实验室有关的科学研究,各系和专科的学术结构以医生科学家为主体。全职临床医生教授的评价指标,应该以临床疗效而不是以所谓的SCI论文为标准,而医生科学家则应该相当看重原始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吸引到的研究经费。医生科学家的追求最终必将推动医学的发展,开创了现代免疫治疗的美国科学家Steven Rosenberg是位外科医生,工作于美国NIH的临床中心。他在几十年前首先尝试将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诱导成杀伤细胞,然后输入病人用于抗肿瘤治疗。大家知道美国的外科医生的薪酬在医生行业里都是高的,Rosenberg的工作单位如果不给他在薪金和时间上的外科医生级别的保护,他肯定不会做出这个造福全人类的进展。无独有偶,应用抗血管生成成功阻断癌转移途经而开创癌症治疗新领域的哈佛教授Judah Folkman,也是一位外科医生。
同济是中国相当级别的医学院,应该有宏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视野,我们暂切不谈世界水准,但是同济应该有高远的追求。我们走在麻省总医院的科室,你会知道人类首例乙醚麻醉就发生在那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放射系存放了人类第一台应用到临床的PET造影议;在瑞典Lund大学则有一个扁牌提醒人们:那里的包括华裔在内的科学家第一次确定了人类的染色体为46条。我们同济真正追求的应该是这些改变世界医学进步的发现,而不是国内崇拜的一位学语言学的美国费城人弄出的SCI指数,那是个很有偏见的洋玩意。同济以往编医学院教科书的成就非凡,我们在校时全国的内、外、妇、儿科这四大专科的教科书的一半出自同济教授之手,当年中国的医学生靠读这些书获得医学知识,我们也因此而自豪。但是编写教科书不是科学的原创,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实验室,以编书论学术成就的政策不值得鼓励。”
我们知道,医学临床训练、生物学研究是有交叉存在,但是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技能,完全是两个专业。
我想聆听雅美先生和您们同行的看法。先谢了。我个人认为这关系着中国的国计民生。
我是指的20年前的情况。我记得当年老先生们并不满意,总是记得郭沫若当中科院院院长时,兼职国家职务最高。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们,再也没郭老那么高的行政职务。
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在奥运会附近的新修的几个研究所大楼气势恢弘。
"读关于病毒学家侯云德的新闻,使我想到武汉大学的高尚荫教授。他是位牛气冲天,但是似乎属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的人。那么多医学病毒不去做,偏去做什么昆虫病毒,还在武汉大学分出个完全沒有必要的病毒系。"
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医科院病毒所的候云德,朱既明,洪涛等都是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仅仅是病毒学研究的一个方面,着重於应用.你提到的武汉大学高尚荫教授是中国病毒学研究的权威.硏究的是病毒学的理论.你说不知道他是"似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的人",是否有些孤陋寡闻.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就在武汉.高先生是武汉大学付校长兼該所所长."那么多医学病毒不去做,偏去做什么昆虫病毒...."不知道你什么意思?难道研究病毒一定要做医学病毒?是的,高先生很多研究用的是昆虫病毒,是用它来作为材料研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难道不能"做"嗎?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重组DNA中不少载体都来自昆虫病毒.另外不知道你为什么说武汉大学成立病毒系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否有些武断?
附带说一句我就是你认为没有必要的病毒系来的.
难道不是吗?
至于道培医院,故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