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北京大学校园 照片来自网络
这是来自《人民日报》的关于国内数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出路的最新报道。原来以为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的机会能使新生代本科毕业生的出国热情减弱,但是这些资料呈现给我们的还是没有太多的悬念,2014届的北大和清华仍然是留美预备学校。北大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本科生毕业生仍然选择申请出国,清华和人大的比例也不低。
留美还是像以往一样占据整个海外留学市场的绝大多数 (人民大学留美的占66%),虽然中美冲突时抗议热情最激烈的也是北大清华的学生。清华的朋友曾经告诉过我,美国高科技扎堆的旧金山湾区,如果以毕业生人数在全球众多大学的范围内去排顺序,清华毕业生在湾区的人数列全球第五位。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湾区的伯克利和斯坦福毕业生,如果按照就近择业的传统,他们应该不会在前五名之外。
另一个国内高校的发展是,上海已经越来越赶不上北京了,二十几年前我们在国内时,上海不能说与北京平分秋色,但其在教育和科技上的影响力也是比较接近的。现在复旦和上海交大与清华北大的差距的拉大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差距还应该是从上海到北京主政的江泽民所推动的,他加大了国家对北大清华的巨额投入,最先是国家向北大或清华各拨款18个亿。
我们的感觉是,北京在高中生赴美留学的出国潮上也远超上海,美国人评选的中国50所最优秀的高中里,北京以十所对上海的二所,就连武汉市都有华师一附中,武汉外国语学校和武汉二中等三所著名高中上榜。前十名的名单里北京更是以五所对上海的一所,差距之大令人膛目。
最后一点,国内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复旦研究生里的本科生毕业院校,复旦自己毕业的占744人,而就是同城的上海交大的毕业生也仅占16人,清华由于有地域差别更少,只有9人。我总觉得海归多了,近亲繁殖的现象会好些,没想到门户之见还是这么深。国内高考时那个第一志愿仍然是被录取官看得比命都重要的东西,爱面子爱到了极点。学生第一志愿不被录取时档案就像掉进了深渊一样,这和哈佛和耶鲁使尽法宝争取好学生的市场竞争差得太远了。美国常春藤不因成绩优异而给予学生奖学金,但是杜克大学为竞争给予因为学业优秀的申请人奖学金,结果每年被杜克邀请去校园面试的,都是些得过大奖并且手里握有耶鲁或斯坦福录取通知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使我想起读过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Richard Feynman的传记,这也是美国名校如何防止近亲繁殖的一个例子。他在麻省理工本科毕业时,教授写的推荐信里说他十分优秀,谁都会想要他的,但是我们的默契是希望他离开。结果Feynman在普林斯顿得博士后,参加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最后是以加州理工教授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