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
... ...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他们在孩子面前大家、吵架或者冷战等,都是在实行暴力。对于小孩子,父母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而这颗一旦入了心,它就会渐渐发芽、长大,最后以暴力的形式再展现给父母。爱丽丝米勒博士(Dr.Alice Miller)对儿童虐待做了多年的研究,她发现孩子的行为是靠模仿成人,而不是来自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得到多么好的教育。挖苦、羞辱、批评、讽刺,经历或者目睹了残忍和家庭暴力、父母不和,没有得到父母亲足够的关爱、承载着父母亲的期望等等,常常会有一个好的名字:都是为你好。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表露自己的情感,孩子会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该怎样得到父母的爱,也不知道该怎样在家里表现。这个孩子就变得无助、绝望,只有压抑着情感和仇恨。他们在别人的眼里变得“顺从、安静、怕羞、内向、上进、孝顺”。后来,他们将自己的毁灭性行为都倾倒在无辜的受害人身上。正如米勒博士指出:“每一个残酷的行为,不论是多么残忍和令人震惊,都可以追索到凶手的过去…被虐待过的孩子将总会寻找机会在替罪羊身上进行报复,发泄他们在身心和大脑中压抑的情感。”
……
暴力就像一个意外事件,以一种长期被压抑的进攻性、无意识的、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没有人认为自己应该对此负责。一条大河可以常年静静地流水,没有一丝涟漪,刹那间平静的水面上可以波涛汹涌,逐浪翻滚。那就是人生的真理。有教养、有理性、温柔得像绵羊一样仁慈的人,可以突然间在言语上、思想上或者行为上变得残暴起来—羊突然间变成了狼。
……
没有羊会突然间变成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谁会因为“一时冲动”、 “一个错误的念头”而沦为杀人凶手。一个人的暴力种子,往往是在他童年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而种下这个种子的,往往是他们相信爱他们的父母。成年之后的暴力犯罪只不过是他们压抑的情感,在那一刻以不同的形式跳出来罢了。是他们童年在情感上被虐待留下的“伤疤”,没有得到过医治,在他们成年后,将他们推进暴力和毁灭的行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他们为了从自身痛苦的历史中逃出来,只好求助于儿时学来的办法:毁灭或者被毁灭,不惜任何代价保持茫然不知。”
暴力犯罪人最终还是为自己的暴力行径付出代价。问题在于,当年轻的杀人犯面对法律制裁的时候,人们只会对“突然间羊变成狼”感到难过、遗憾、或者愤怒吗?米勒博士指出:“法庭只惩罚那最后一刻的行为。而那一刻往往连接着施虐者根本意识不到的,罪犯整个早年的伤心史。”
美国知名精神科医生卡尔门宁格(Karl Menninger)呼吁:“如果罪犯受到法律制裁,我们必须先问问:他怎么会成为一名罪犯的?他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
摘自《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