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forh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寄语伤心父母

(2012-09-07 13:35:21) 下一个

            如果你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孩子对你爱理不理了,伤心是难免的。

            不少的父母亲哭诉,他们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以后跟父母亲的关系疏远了,平时难得见到他们,即使父母亲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也是几句话快快打发了事。而且,这些长大了的孩子们对父母亲的生活毫不关心,有时会指责父母不理解他们,影响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等等。有一位母亲这样描绘这些子女:漠然、无情。

            有一女儿从小跟随父母移民美国。不懂英语的父亲在餐馆打工,母亲靠给人家带孩子帮补家用。这孩子读书倒也争气,一直读到大学毕业。之后恋爱、结婚、生子;从此就难得再踏进父母的家门,还理直气壮地对伤心的父母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跟你们没关系。”有一对老夫妇得知在海外工作的孩子一家将要回国,俩人赶紧去给孩子一家收拾房子,买买新的被褥、厨具等,又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结果孩子一进门硬邦邦地甩给他们一串话:“你们这是怎么搞的?谁让你们买这些难看死的东西呀?你们把我的树都剪坏了,知道不?”有一个女儿对眼巴巴想要跟她说句话的妈妈,更是语出惊人“你懂不懂美国的规矩呀? 不懂就赶紧回去!”并且给妈妈立下“军令”: “以后没有我的许可,你不要到我家里来。”

           读者以为是我编的故事吗?我告诉你,每一句话都是我在闪闪的泪光里听到的。你会问,那么,少年人的情形如何?请各位留心观察:这些所谓“外黄内白”的“香蕉”人能够称得上“阳光”青年的有多少?他们会主动给人打招呼吗?还不是一付懒洋洋的样子,都不会撇人一眼,在喉管里有气无力地“嗨”一声?你想试试跟他们谈责任吗?你会发现,就像你听不懂他们的现代化科技语言一样,他们大脑的程序里也没有“责任”这个概念。

            有一个老师说了一句话令人深思:有些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子女丢掉了华人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又没有能够真正地、完全地学到美国好的文化。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位老师话里的含义,你可以去查一查关于第二代华人移民的研究报告:华人移民“第二代”比他们的父辈出现的心理疾患多。

            不管长大了儿女们如何对待自己,父母都不要自责和内疚。“移民二代”的问题多有特殊的背景原因。首先,作为父母,我们都不是完人,也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其次,身在异乡生怕孩子受到委屈,很容易加倍呵护自己的孩子;这自然会形成对孩子的“溺爱”。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我们的孩子既有所有孩子一样面临的年龄“转型”时的困惑;更有“黄色”和“白色”的“肤色合一”的困惑。就是说,在青少年寻求个人本相的阶段,移民的后代遭遇着双重的困惑。遗憾地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华人社区的重视。

每当看到父母们伤心的样子,我便会想起上帝和以色列民族的关系。上帝称以色列人为“孩子”,领这群人脱离埃及受苦受难之地,又赐给他们美好的地方为家园。可这群人就跟现在的子女一样,缺乏感恩之心,不把上帝放在眼里。结果如何?常常搞出麻烦不可收拾。上帝虽然伤心,但他默默地注视着这群孩子,并不干预他们的行为。 但上帝却至始至终爱着他们,从不拒绝他们的求助。

我只能寄予伤心的父母:学习无条件地接受和爱你不懂事的孩子,学习宽恕和原谅他们的过犯;更重要的,学习放手。相信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心镜 回复 悄悄话 你提出了culture identity lose 现象,但如何预防与纠正呢才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希望看到你在这方面的见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