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69)
2015 (129)
2016 (169)
2018 (120)
2019 (136)
2020 (122)
2021 (173)
美骡外传
据说,1899年,年仅6岁的吴宓发现自己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感:喜爱骡子。而且,这种对于骡子的挚爱持续了一生。吴宓生于陕西一富裕的大户世家。幼年时,他常在家中与家里养的骡马狎戏,并扮作骡子拉磨。1906年10月的一天,吴乘坐姨妈家的一架骡车去西安。一路上拉车的那匹黑色牝骡给吴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直到晚年,他还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此骡亦美女子身,今日载送我来此,此行如是之速,路如是之远,乃不赏其功劳,不速给饮食、休息,而痛施鞭打,骡诚冤且苦矣!我未能救护、抚慰,对骡实惭愧交并。我中夜醒,不知骡在彼店亦能安息否?不受一群客骡之欺凌、亵扰否?过后,宓恒念及此骡。直到1950年阳历2月初,始为此骡赋成一律,如下:冬昼已完百里程,河坡上下更牵擎。街衢历历行无尽,灯火家家痛此生。行缓立遭鞭背急,身疲未觉压肩轻。娇娥强忍千行泪,旅店中宵自洒倾。”
晚年吴宓在日记中还曾为自己17岁时遇到的一匹黑色牝骡写下一篇《美骡传记》。传记中赋诗五首,其中有两首是描写这匹正值青春妙龄的美丽女骡之大便和之小便,pupu and huahua,shitting and pissing。其一曰:已过长衢土辙安,汗流身热胃肠干。渐抟玉液成浓块,更炼金丹作巨丸。节节竹环蛇出洞,高高金座珠堆盘。频看尾举连排泄,妙龄食量可惊叹。古诗有时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吴宓在自编年谱中曾记述,其经常“抚摩骡之臀股,心殊爱之”,“以手擎骡尾,窥查其阴。第二首写小便,曰:出城骈列暂盘桓,肃立风从尿始湍。蹲股不胜羞欲掩,开关乍见射成澜。微闻芗泽无声响,累皱红巾畏客看。躯体松舒诸事办,长途奋进敢辞殚。”所以,我要重复一遍,古典诗词有时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文革中吴一目失明,被红卫兵批斗时又断一腿。卧床中常背诵好友陈寅恪的诗文。1973年6月3日,日记中载:夜一时,醒一次。近晓4点40分再醒。适梦陈寅恪兄诵其新句“隆春乍见三只雁”,莫解其意。
1937年,熊希龄去世后,吴宓十分思念毛彦文。后悔当年苦苦追求彦文,但待毛允婚时,他却又犹豫,致使彦文最终与他分手,嫁给了大她近30岁的熊希龄。熊去世后,吴宓给彦文写过无数封书信,但毛从未亲自回复。仅一次,毛从吴的来信剪下数字,粘在信笺上寄回。大意:决为熊公守节终身,祈宓勿再接近。宓当年为毛彦文而离婚,但他对于毛的爱初为毛坚拒,后经苦苦追求,毛始接受。后毛应吴的要求专赴欧州,欲与时在欧洲游学的吴成婚,但此时吴宓反又犹豫。回国后,两人又相处一段时间,最终分手。1998年,沈卫威至台湾访毛彦文,是年毛已103岁高龄。沈告知之自己在写《吴宓传》,毛曰:“那和我有什么关系?”沈答:吴宓为你写的大量日记和诗词,如今在大陆已经出版。毛云可惜她没有看到。毛对吴宓的评价是: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陈寅恪对于吴宓追求毛彦文一直不以为然。并反复劝阻、开导,但吴始终没有接受。
昔在清华读留美预科班时,因美籍教师侮辱班中同学,全班同学联合与校方抗争,结果被集体开除学籍,后经政府教育总长斡旋,校方同意班中同学写悔过书者即恢复学籍。时仅有同学吴芳吉拒绝写悔过书,于是被学校开除,流落至天津。吴宓得知消息,即捐款,并从同学中募集大洋40元,至天津芳吉住处。芳吉得知是清华同学,拒不开门见面。吴宓静候门外,直至芳吉开门欲外出时,吴宓强力急进屋中,讲明来意,芳吉听后大哭。此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
吴宓赴美后仍在清华同学中募集捐款资助芳吉生活,每月还寄给他英文书刊用于芳吉自学。回国后,吴宓帮助芳吉安排工作。内战时吴芳吉被困西安长达八月之久,几乎饿死。而吴宓负担起吴芳吉父母、妻子及六个子女的生活费用。冯玉祥解围西安时,吴宓托其嗣父时任冯玉祥秘书的吴建常,进城后速救芳吉。结果部队入城,吴建常即至西安大学,将数十名已饿得奄奄一息的师生接至军部饱餐一顿。其中甘肃同学柳潜因暴食而猝死。再后吴芳吉病故,时年仅34岁。吴宓一直照顾芳吉遗属,每月按时寄钱,直到文革爆发。
解放后,吴宓选择留在重庆。当然,其中有多种复杂原因,但吴曾列举数条原因,最后一条即是:重庆临江津是吴芳吉的故乡,也是他永息之地。吴宓希望死后葬于芳吉墓旁。1959年吴宓曾率学生来到吴芳吉墓地,对墓碑行三鞠躬礼,然后朗诵芳吉诗《白屋清明》:“白屋晓青青,连山拥翠屏。”吴宓告诉同学,当年学潮中,他和吴芳吉都被学校开除。事后学校长宣布凡写悔过书者均可恢复学籍,毕业后留美。“结果宓写了,如期出国深造,而芳吉拒绝悔过,回乡教书,清苦一生。”说罢吴宓唏嘘慨叹:“愧对友人,馈憾一生!”
吴宓一生记日记。日记里不仅记录当时每日之人与事,且依自己内心中思想、心念与感受,一一如实记录,有些内容常人看来难以启齿。后来在运动中有人因日记和诗文招祸,所以当时流行烧毁日记。时有友人亦劝说吴宓烧掉日记,至少简择秘存,不要再写日记了。于是,吴宓在1951年4月15日的日记中记下他为什么必须要写日记:原因的第一条是:“日记所载,皆宓内心之感想,皆宓自言自语、自为问答之词。日记只宓自读自阅,从未示人,更无意刊布。而宓所以必须做此日记者,以宓为内向之人,处境孤独,愁苦烦郁至深且重,非书写出之,以代倾诉,以资宣泄,则我实不能自聊,无以自慰也。”在这一天日记的最后,吴宓写:
“宓乃一极悲观之人,然宓自有其信仰,如儒教、佛教、希腊哲学人文主义,以及耶教之本旨。又宓宝爱西洋及中国古来之学术文物礼俗德教,此不容讳,似亦非罪恶。必以此致宓于罪刑,又奚敢辞?宓已以深愧非守德殉节之士,依违唯阿,卑鄙已极。若如此而犹不能苟全偷生,则只有顺时安命,恬然就戮。”
吴宓学贯通中西,对于中西经典均有深厚研究。1950年胡乔木曾推荐吴宓参加英译毛选,但吴宓以”非宓所能胜任“推辞了。吴宓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关心,对女学生尤其关心。抗战胜利前夕,齐邦媛爱友在空战中牺牲,齐极为悲伤,无法自拔。吴宓知道后就建议齐以雪莱长诗《致年轻的灵魂》为毕业论文,并用毛笔为齐写下整整两页的英文大纲。在最后吴宓用中文写下:佛曰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要朝一种超越尘世之爱去想,爱世上之人,同情,悲悯,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在新文化运动中,吴宓坚决反对白话文,编辑《学衡》杂志与之抗衡,成为学衡派的重要首领。但这一次,他没有用文言文,而是用白话文写下了这段话。或许,他没有意识到。
佛曰: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然而,有时生活中,爱要比“一炬之火,万火引之”要困难的多。而原因是一言难尽的。
立
2019/03
想到,抱朴守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