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段时间,甲木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那时,每次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拿出细胞皿放在显微镜下,他不能马上去看,而是要在一旁坐一会儿。看完之后就感觉骨头都是累的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个人构建一百个表达质粒一百个转染细胞系,简直不是人干的活。他可以像一台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运转,但他不能像机器那样不需要希望啊!一天深夜,甲木坐在实验台前感觉身心憔悴,一百个因子全部失败,而上个月爷爷去世了。
爷爷是一名汉方医。他们家以前是汉方世家。但到他父亲时,基因突变了。父亲一点不喜欢汉方,他把汉方医学视为巫术、伪科学,父亲鄙视一切东方的传统文化,他崇尚的是西方的科学精神,最终学了生物学。爷爷信奉中国的老庄之道,顺其自然,并不强求儿子子承父业;儿子信奉的是尼采的强人哲学,但是予生也晚,他已经不可能让他的爸爸改行了。所以一直以来父亲在日本社会上与各种迷信和伪科学做斗争,尤其是针对汉方医学,并不是因为仇视中国,父亲只认科学。后来父亲在大学做教授,还成了社会上著名的科学斗士。但是,这个社会上的伪科学真是太多了,斗也斗不完,而且很多人还并不愿意过只有科学的生活。父亲要与这些人做殊死的斗争,结果在前线拼命的父亲就只好把甲木暂时留在后方的敌统区了。甲木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亲孙子,给他讲了很多汉方医学和东方哲学。甲木渐渐被东方思维中的神秘色彩和不可知的忧郁论调给迷住了。科学不神秘。科学是除去了世界神秘的面纱,使一切都变得明白、平凡、理所当然。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明白了,那时是不是会很乏味?当然科学也是神奇的。飞机在天上飞,电子在集成电路里跑,量子力学里你永远也测不准。小甲木曾经迷恋过电视里的妖精卡通片,但都是爸爸让他知道了,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也没有神仙。小甲木就非常失望,五岁的他问了父亲一个问题:人死后还有没有灵魂?父亲肯定地告诉他:没有灵魂。然后又详细地解释科学研究证实灵魂是不存在的。小甲木又问:那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父亲微笑地说:是的,什么都没有了。小甲木当时差点儿瘫在地上。后来爸爸还对他说:活着就要好好享受生活,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但小甲木哪还能再享受生活。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他只有在绝望中长大,匀速地走向消失,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爷爷去世后,这个家族承传百年的汉方医学就终结了。爷爷曾经说过:凡事有始,凡事有终。
甲木很久都没有时间去想汉方、哲学、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了,他也暂时忘记了死亡,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事忙不完。这一次爷爷的去世像是唤醒了他。现在在失败、疲惫和痛苦中,甲木又回想起了爷爷。想到在他小时候爷爷曾经带他到长满鲜花和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山中去认药。在那以后他知道了:人类从远古就在孜孜以求地寻找着药。在中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人类需要各种各样的药,解除苦痛的药,带来快乐的药,长生不老的药,至人死命的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带着两百个童男童女寻找海外长生不老的仙丹来到了日本。飘荡着山岚瘴气的楚国,曾经盛产很多剧毒的草木。药既可以补,又可以攻;辛甘以发散,酸苦以涌泄;药就是毒,但又可以解毒,以毒攻毒;关键是要对证,不是症,而是证,辩证施治,药之对证,则效如桴鼓,如风之吹云,如拔刺血污;药可以单用,但更妙的是复方。爷爷说:西方讲究分解、还原,探求事物的本质;东方讲究综合整体,凭籍的是内心的领悟。比如复方成分繁杂之极,难以还原,但汉方用君、臣、佐、使的理论,整体思辨,很多时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
有一天,爸爸把甲木叫到跟前。他对甲木说:学校里从美国来了一个年轻的教授,非常聪明。他让甲木去考他的博士生。他最后温情地抚摸着甲木一头乌黑的头发说:好好干吧。干出点名堂来。那时,甲木看见爸爸曾经又黑又硬的头发已经变得灰白憔悴,像秋风中野地里的荒草。
*
对爷爷的回忆是感伤的,但也是一种抚慰。而就在这时,计时器的铃声响了。甲木起身又要去做实验。不久前,田中告诉甲木一个叫Klf4的因子让他马上试试。甲木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它。这个因子以前他了解的也不多,目前初步结果显示它也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尽管一直在极为顽强地工作,但甲木已经开始怀疑这个实验的可行性。而就在此刻当甲木起身准备重新投入这个可能注定会失败的实验时,他突然感觉又有了力量,脑子里瞬间灵光闪动。他决定如果Klf4还不成功,下一次也来个君臣佐使,一个细胞里同时表达四个因子。甲木边走边考虑可能的组合,心想索性把原癌症基因c-Myc也加进来吧。反正,癌细胞很多地方非常像胚胎干细胞,至少,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癌变也比不变强啊。
当田中知道了Oct4、Klf4、Sox2和c-Myc四因子的组合似乎可以使成体细胞逆转回胚胎干细胞时,他沉思片刻首先将这种逆转的细胞命名为: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诱导多能干细胞),然后口述了接下来甲木需要完成的全部实验,督促甲木必须全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并反复叮嘱甲木对任何人,包括组里的人,都不能谈论这件事情,随后他停止了每周一次的例行组会,在三个月内不见任何人,每天在办公室里等待着甲木的结果。田中的逆转实验发表后,原来一批已经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核转移研究的科学家们,现在不得不需要重新考虑在自己剩余的科研生涯里能再做点什么其他的研究维持生计。他们为之奋斗数十年的核转移研究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任何一个体细胞只要导入4因子,就会沿着时光之轴逆行回到过去,变成胚胎干细胞。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达。即使体细胞逆转成胚胎干细胞,只是转换了存在状态,重新又具有了分化发育的能力,但时间仍然是不可逆的。
三年之后,田中和约翰·戈登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沈岩之死,像一道神谕,降临沈菲,使她豁然明白人是会死的。
她甚至还没有感觉到爸爸的衰老,他就不在了。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没有了,那些声音、笑容,那些爱抚、体温,和存在,都没有了。而且再也不会有了。是她的爸爸再也不会有了。想到这,她就一下子无法自持,感觉整个身体空了,那是一种巨大的虚空,什么都无法填满。沈岩去世的那一刻,沈菲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好像是那个离开索多玛时因为不忍而转身回望的女人。索多玛,就是她的父亲啊
以前沈菲时常会想到女人很快就会老掉的,这让她伤感。但现在她明白了,人是会很快死去的,这让她感到的就不再是伤感,而是恐惧和无望。
那时飞机正飞行在太平洋的上空,已经是深夜,旅客们在休息,机舱里悄无人息。飞机在飞行,像是高空中一具移动的棺材。沈菲坐在座椅里想:这些人很快就要不复存在,也不会重生。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很快就会死去。
那时,沈菲就想要孩子了。
*
小西又来到实验室,看见沈菲就急匆匆地走过来,告诉她iPS的消息。沈菲说,昨天晚上她已经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小西说:是啊,是啊,我也看了。这的确是那种可以成为新闻的科学成果。连街上的老太太听了都会感觉兴奋的。田中的文章在发布前一天的晚上,电视新闻就已经抢先播放消息了。田中的逆转实验像魔术一样。沈菲说:这太不可思议了!小西说:是啊,是啊,的确是意想不到啊!那天,小西仍然谈笑风生、和蔼可亲,最后才对沈菲说:
“这是我梦想的那种工作!”
后来,小西给沈菲分析:我们把逆转想得太难了,想现在我们还无法把它完成,我们需要循序渐进。我们总是想先做好现在的工作,以后再把它做出来,这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就在现在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出来。沈菲无话可说,她不想埋怨小西,只是心里说:是你太爱你的孩子,Zscan4啦!小峰知道了iPS的消息后,非常奇怪。他不能理解,为什么沈菲一点也不难过呢?一点也不抱怨小西,或者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她还很高兴。他真的觉得难以理解。人类的快乐有时真的是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
实验室里热闹了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在眉飞色舞地谈论着iPS。有人已经准备把工作转入到这个新的领域。然后,一切又恢复正常。
*
但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小西又匆匆忙忙跑进实验室,挥着手中的一篇打印论文,对正在埋头做实验的沈菲大声说,重大新闻。日本神户市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笹井芳树做出更大的突破,STAP,新型全能干细胞,不用导入基因,只要用一种特殊的弱酸处理,就可以将细胞逆转为全能干细胞了。小西说,简直不可思议。他说一直以来笹井和田中的竞争都很厉害。原来iPS出来了,大家都以为田中要获诺贝尔奖,但现在笹井成了有力的竞争者。他把论文交给沈菲,让她看看。然后又说起了睡眠,说他曾和笹井共事过。笹井非常勤奋,简直是crazy!每天几乎不睡觉。他是和达芬奇一样可以靠打盹代替睡眠。他非常羡慕笹井,曾经努力尝试,但是不行。
然后又有一天晚上,小西慌慌张张跑进实验室,看见沈菲就跑过来,非常痛苦地告诉她,笹井自杀了。然后,就说不下去。沈菲在不久前已经知道笹井被揭出STAP论文造假,但没想到他自杀了。
*
笹井是在研究中心实验大楼的楼梯上上吊自杀的。平时人们上下楼一般都乘坐电梯,所以那天直到中午才被发现。一个人爬楼梯在要转弯时,先是看见头顶上方出现一双脚,穿着黑皮鞋,白袜子,等她仰着头一直转过来时,一眼看见所长挂在楼梯上,穿戴整齐,打着一条蓝领带,闭着眼。她吓得扶着楼梯,坐在了地上。
*
沈菲继续研究她的Zscan4。对于这个基因的功能,她知道的仍然不多,实际是,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基因充满了神秘,它有四个串联的scan结构域;一个锌指结构域。很多转录因子有锌指结构,它可以结合到DNA上。但scan的功能人们还不了解。沈菲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是没有找到任何Zscan4可以调节转录的迹象。研究长时间没有进展,让沈菲心里着急,尽管她外表仍然平静。好在小西的经费充足,可以把合同一直持续下去。
*
倩文把夏雨带到了绍兴。之所以来这里创业,是因为倩文家在这里颇有人脉。其中一个亲戚在绍兴市委任职,掌握实权。她鼓动倩文来绍兴创业,说现在他们正在做新的城市规划,并在筹建高新技术开发区,而自己现在正主管这块。倩文来到之后和这个亲戚一商量,但用夏雨的观点是狂热的语言共振,因为她们三说两说,竟然要成立公司搞房地产开发。夏雨惊得目瞪口呆,他和倩文谁都没有学过建筑,两个人在一起也未见得能做出一把站得稳的椅子。盖楼可是大事,塌了怎么办?倩文说搞房地产不是亲自去盖楼。那钱呢?夏雨问:房地产可需要大笔资金的啊!你这就不懂了,那个亲戚不屑地笑笑,用绍兴土话说:根本不需要资金,而且没有风险的。她说完又撇撇嘴。夏雨还听不大懂绍兴土话,但听个大概就差点没笑出来。搞房地产不需要资金,他觉得这些人是想钱想疯了。那时,夏雨的确开始感觉周围的世界正在变得疯狂。但也许人类一直就是疯狂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疯狂着。但这些都可以不管,只是这江浙人也真太势力了。自己要是上海人她可能就不会乱撇嘴了。可是,当夏雨完全了解了她们的奔腾的思路后,也加入了,是积极地加入了她们的讨论。他觉得江浙人有思路,头脑灵活,具有犯错误的潜力。很多人没有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犯错误的能力啊!很快,他的面颊发热,情绪亢奋。他觉得他也疯狂了。
来前,婉贞不想让儿子离开,这回有光却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父母都反复叮嘱,出去一定要小心,不要贪财,违法的事绝对不能干。
违法的事夏雨当然不会干了。他不敢啊。但要真的不贪财,难啊!夏雨没有掺合进开发房地产,因为经过和倩文商量,倩文认为夏雨不适合做房地产,她决定让他开个电脑店,(就是撺电脑。)倩文出任董事长,夏雨当经理。这活儿是夏雨在大学里就经常干的,但现在他要做老板了。那时流行的话是: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从统计学上来看,这句话成全了多少人,又害了多少人,谁知道呢。绍兴第一家电脑店,随后开张。生意立刻红火得不得了。很快夏雨的分店又开起来。而且倩文又窜做着夏雨开了一家倒电脑零配件的公司上下通吃。转眼间有两家公司,夏雨不由得不兴奋起来,也不由得不佩服,倩文有思路。
创业之初是艰难的,但也令人兴奋。想到就要大把大把地赚到钱了,怎么能不兴奋呢?那些日子里,夏雨和倩文拧成了一股绳,牟着劲就是要赚钱,别的什么都不顾了。那时,他们没有了矛盾,晚上有空就聊,聊创业,聊赚钱,讨论各种计划,分析各种形势各种关系,先是坐着在灯下聊,然后上床躺着闭着眼聊,偶尔一个人睁一下眼,然后又马上闭上,接着聊,但有时,两个人在黑暗里又都四只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也不眨看着空中聊,有时聊完就怎么也睡不着觉了,为了睡觉,最后两个人就起来做爱,做完爱之后他们这才终于可以安然的各自睡去。那些忙碌的日子是充实的,虽然不乏烦恼,但希望就在前面,夏雨感到愉快。关键是他们很快就赚钱了。初次赚钱使他们欣喜若狂。两个人在家里一遍遍的数钱,夏雨还把整捆崭新的钞票,打得啪啪响。特别快乐。数完钱,倩文要反复地洗手,她有洁癖。夏雨有时就忘了洗手,就直接吃东西,他有时上完厕所也不洗手。然后,很快真的是大把大把的钱涌来啦,用夏雨的话说是潮水般涌来了,而夏雨和倩文想要的就更多。那时,两个人都懒得数钱了。夏雨觉得简直不可相信;倩文觉得没有什么不可相信的。夏雨发现社会变了。一个人可以突然间变得非常非常的有钱。也就是说,如今的社会可以出现奇迹了。而当钱多到一定程度,生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直到有一天,夏雨突然感到非常的空虚。那是一种可怕的感觉。而随后这种感觉他就一直无法摆脱。倩文赚钱的热情依然如故;而夏雨对钱不感兴趣了。他似乎又回到了从前。或者说,是想回到从前了。夏雨发现其实一切如故。有钱和没有钱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切如故。
那种空虚的感觉是可怕的。有时甚至感觉生不如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生活又在哪里?
*
有一天,夏雨公司里招了一个叫李强的新人。二十多岁的男孩子,清瘦,安静,话不多,比较内向。但面试时对答自如,侃侃而谈,像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让夏雨满意。他比较精通电脑。但夏雨很快发现,这个男孩子工作不上心,总在玩游戏,不和别人说话。夏雨和他谈过几次,但越和他交谈感觉就越怪异。主要是他说话时眼睛里流露出的神情,和胸腔里发出的声音。现在和他交谈的这个男孩子与面试时简直判若两人。夏雨觉得仿佛自己是在和一个深黑的洞交谈。他的声音从洞外传进去,过一会儿另一个声音又从洞里传出来,但又像是在和一个无形的人,或者就是没有人。他和他面对面坐着说话,但那里仿佛根本没有人。他想帮一帮这个小兄弟,却又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是这样,可能他们比较自我毫不在意别人,可能他们都玩过太多的电脑游戏渐渐把虚拟和现在混在一起,也许他是灵魂出窍了,或者邪魔附体。总之,夏雨不知道应该如何帮他,甚至不知道是否需要或者应该帮他。他仍然天天像个黑洞坐在角落里,不努力工作,也不和任何人交流,有时夏雨生气会骂他两句。做老板时间一长,夏雨不免就有了老板的样子和脾气啦。不过夏雨并没有想解雇他。可是有一天,他自己却不干了。这个年轻人让夏雨有些伤心,因为他让夏雨觉得自己和年轻人有代沟了,像油和水,可以混合但无法相溶。不过,夏雨生意红火,很快又招进了更多的雇员。然后,他就很快把这个奇怪的年轻人,彻头彻尾地忘记了。之后的一生里,再也没有想起过。
夏雨曾经很想了解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但这个年轻人的内心没有人知道。
*
总的来说,夏雨缺乏进取心,容易满足,没有强烈的赚钱的欲望;倩文则野心勃勃,永不满足。当上老板后,夏雨仍然比较随和,没有什么老板的架子。当然了,夏雨永远都是第二把手,No.1的位置永远是倩文。倩文,脾气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像个老板了,对手下颐指气使动辄斥骂,手下当然也包括夏雨啦。不过,夏雨在心里是佩服倩文的,他承认倩文比他具有战略眼光。但夏雨本身对生意也没有太大兴趣啊。开始还有点新鲜劲,后来就越干越不想干了。有一段时间,倩文让夏雨转型。在高新开发区建厂组装电脑,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夏雨想这个计划太过宏大了,像做梦一样。他找出理由反驳说倩文的思路还是传统的模式,未来不是大工厂生产,而是个人组装的时代,这更便宜,更有选择,更灵活,也更自由。倩文不懂电脑,而且也忙不过来,她将信将疑,就随他去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倩文的远见。各种电脑品牌纷纷冒出来,夏雨的组装生意渐渐冷清下去了。夏雨这才明白,人类真正喜欢的并不是自由和好,人类真正喜欢的是便宜和容易,C&E,cheap and easy。不过,这时他还有另一项业务却日益红火。那就是夏雨和倩文已经把高新区里政府、机关、企业的电脑组装和维护业务给垄断下来了,后来顺理成章开展了局域网服务。当然啦,这也是倩文搞定的。这时的倩文开始爱说许多新名词,什么MBA,CEO,多元化。很多。夏雨对于这些新词儿也不太上心,他喜欢一些平易的词。但注意到倩文说的都是些名词。这样夏雨就再次想到了食指。当初和食指住在一个宿舍,他们那时每天都谈论着诗歌,艺术,和关于人类的一些东西。那时,食指也给夏雨带来大量的新的名词。后来,那些凡是证明倩文的远见的case(这也是倩文爱用的新词儿之一,)都成为了倩文在各种场面上的脱口秀,在各种场合用来嘲笑夏雨的无能和显示她的聪明。她说夏雨,胆小像小绵羊,目光短浅像老鼠,笨得像个猪头,却倔得像只驴子。这搞的夏雨心里很烦,尤其在外人的面前。倩文说一次,他的厌恶就增加一分。倩文说,如果当初听她的,那么今天就没有柳传志而是他夏雨了。夏雨不以为然,说没有那么简单,咱们不成的。倩文就生气了,说咱们为什么就不行呢?你和柳传志长得很像,都像个猪头。柳传志那时是个传说,夏雨还没有见过。于是,他找到了柳传志的照片一看,哪和自己像啊。柳传志长得相貌堂堂一看就是个大老板的样子嘛。夏雨觉得自己就是当初听从倩文的也未必能成为柳传志。成功谁也说不清。总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努力当然很重要,但关键人家柳传志长得相貌堂堂一看就是个老总的样子嘛。倩文则反复督促夏雨不要安于现状要做大做强,向前走几步。过去两个人一心赚钱时有个奔头儿,现在有钱了,夏雨却渐渐提不起劲来,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了。那段时间夏雨觉得挣钱真容易,但活着有很多痛苦。而且,无人诉说。的确,他们有钱了,买房啦,然后买更大的房子,买更多的房子;买车了,然后买更好的车子;每天都买这买那,什么都敢买;生活变成了一次次无穷无尽无休无止地购买。而两个人在创业之初的蜜月也一去不返了。倩文已经从一个女大学生迅速变成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女强人,而夏雨呢?他还是那个夏雨吗?他可没想过。不过,所有的争吵不快之后,他还是要听倩文的。后来有一天,倩文让他搞了一个广告公司。夏雨不干,这和他的专业跨度也太大了。而且,谁来做广告啊?不过,他倒知道倩文有各种关系。但这时倩文却一语点破梦中人。她说,你卖电脑,我买电脑,再高级,一台能卖多少钱啊!可这个广告公司,我要做一个广告,10万可以,100万可以,1000万也可以啊。你明白了吗?你这个傻瓜啊!这个公司很快就又火了起来,而倩文和她的亲戚成了最大的客户。
*
有时候夏雨会想到小时候。月底婉贞就经常和有光低声讨论,钱花完了还有好几天才会发工资日子怎么对付。在夏雨的记忆里没有父母讨论时的样子,只有一片黑暗中的声音。那很轻而带着不安的低低的声音让敏感的小夏雨陷入一种绝望的恐惧之中。但这么多年也都快快乐乐地过来了。
*
一天晚宴过后,夏雨深夜回到家中,坐在书房宽大的转椅里,无所事事,在醉意中突然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时间感觉亲切,空虚,和巨大的伤感。他突然想看书了。很久没有看书了。书房三个书柜里摆满了书,大部分都是夏雨上学时买的。他起身走到书柜前看着,在大学里他经常从图书馆借来一摞一摞的书抱着回宿舍,但自己还是买了很多的书。那时见到好书就想买,有时是把伙食费省下来去了书的。夏雨随手抽出一本翻翻,又放回去,然后抽出另一本翻翻,再次放了回去。最后,夏雨拿出一本《奥德赛》走回去,坐在坐椅里看起来。但不久还是看不下去,只得把书扔到桌上,不想再起身放回。他靠进椅背,慢慢转动转椅,转时闭着眼,酒精还在他的血液里蒸发着,他想回想过去读过的诗。但此刻头脑里一片混沌。他仍然闭着眼慢慢地转。然后,忽然间脑海里冒出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想为什么想到的会是这句诗呢?他背过那么多的诗。然后又想:哎呀,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到苏轼的这首诗的?早已经忘记了。但一定是很早的时候,可能是上初中甚至还是在上小学。但那一定都是在苏轼写下了这首诗之后。也就是如果在苏轼之前,一个中国人在某个夜晚忽生感慨,或许他会想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也是一种极美,也极为伤感的意境,但不会是“明月几时有”。也就是说,在苏轼之前,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是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这种意境的。而在苏轼写下了这首诗以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从此就有了这别一重的意境。在这之后的千百年里无数的中国人就会一次又一次在心头蓦然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那么诗就是或者表达出你心中已有但你不能表达的情境,或者是将你带进了一个你从来也未曾进入过的世界,其实,一首诗就是为你创造了一个情感的世界啊!一个民族诗意的丰富度就是这个民族的情感的丰富度,也是她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度。夏雨仍然闭着眼慢慢地转动着座椅,然后就睡着了,转椅停了下来,不再动了。
在入睡前的朦胧中曾有一刻夏雨又一次想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怎样才能过上真正的生活?但那时他思维迟钝,头脑里混混沌沌。他在转呀转呀,然后,那片混沌的灰色里,忽然冒出了一个清凉闪光的句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看到大段大段的干细胞文字觉得很亲切 ,什么Oct4, nanog啥的,我做实验都涉及到过。你对实验室的描写也非常细致,人物心理刻画相当有功力,很难想像是凭空造出来的,只是想你还是在实验室呆过的。
立:
沈菲那个用卵细胞的表达文库混合转染成体细胞的想法,就是我当年的想法。为此,我博士毕业,实验室又留了一年,没有工资,构建了表达载体,然后把质粒滴在滤纸上,背着来到美国,(没被抓住,呵呵,)在从底特律带到巴尔的摩,可在NIA,我的老板非让我先做他的课题,然后再做这个,做了三年,iPS出来了。至今想起来就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