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两维空间

我喜欢无聊的事情。而且,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
个人资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致我亲爱的网友——再谈追忆

(2016-05-08 01:57:44) 下一个

致我亲爱的网友

昭明,你好!

我第一次遇到有人真的能把《追忆似水年华》看完,而且还不止一遍。我想世界上看完这部书的人可能不会很多,但我知道一定是会有的。所以,你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但也不会是特别孤单的,属于少数派吧。桑格塔有过一个论述,过去以来我一直很喜欢,大概是:判断一部作品的好坏,有时不是看喜欢它的人数的多少,而是看对它喜欢的程度。我想可能爱的程度,包括强度和时间上的长度,才是有意义的。不过,现在对于这个观点我也开始不能肯定了。因为,我发现现在有那么多的大妈和小姑娘们,对于韩剧和泰剧的热爱的程度,简直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我的母亲就是因为熬夜看韩剧,结果看成了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真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啊!什么是好与坏?这真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难题。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奇异的星球上的一群非常奇异的生物。我们不仅拥有基因组,我们还拥有文化。尽管,仅在银河系就有1000亿颗恒星,而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迄今为止人类所有寻找外太空生命的努力都是失败的。我坚信生命在整个宇宙中是唯一的。我们的存在是一个非常荒诞的事件。

对于生物体来说,性是所有行为的最根本的驱动力,而死亡是一切生命的归宿。所有的文化都是与性和死亡相关的。但与一般动物的以性为驱动的行为相反,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冀以摆脱性的方式而达到个体的永恒,(而非种的基因的传播。)过去的研究一直很难找到人类独特的,可以与其他动物截然区分开的特性。我认为人所独特具有的唯一特性是:人是一种追求不死的动物!它向往着个体价值的永恒。所以,人是追求永恒的动物!因此,人类创造了艺术。

但当有一天人类认识到永恒不过是一种痴妄后,艺术也就必然要开始衰败。而这就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时代。

今天艺术正在衰败,我们面对死亡,要么选择及时行乐,要么沉浸于某种形式的追忆。

生命没有永恒,只是不断的回忆。我们在不断地走回到过去,直到消失于虚无。面对虚无,我们还能寻找什么?什么又是有意义的?所以,把一部那么厚的《追忆似水年华》看上好几遍,与成天沉浸于无聊透顶的韩剧、泰剧,在今天,又有什么不同?

 

2016/5/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很欣赏楼主的文章和昭明的评论。昭明是我听说的唯一个把《追忆》看了几遍的人。我承认我自己没有读完。我在你前一篇博客里已留言说,我是属于翻开一页、读几段品尝的那种读者。很高兴在城里发现了你们两位。
昭明_watch0 回复 悄悄话 《追忆》和韩剧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应该是有的。(虽然不是高下的差别,因为都是在消遣)。

韩剧,还有很多很多电视剧,电影……是面对大众的。它们表达的故事和情感是要符合大众预期的,大众可以接受的,同时它们又引领着大众的世界观,大众的美感。因为要表达和引领大众的情感,大众的世界观,那么里面的这情感,这世界观就要有一致性,要generalize,要规范,要崇高,要观点分明。可是当一样东西被generalize起来,被操纵起来,里面的个性就没有了,随之丧失的就是真实。

《追忆》的作者不想靠这书赚钱,他不需要取悦大众,他不需要引领大众,他自言自语,把自己的胡思乱想记录下,他写的完全个人的看法,个人的情感。

我们个人的感觉我们在清醒的时候,常常被忽略,认为是无意义的,可笑的,甚至是耻辱的。我们被教育的去和大家想一样的事,有一样的感受。天长日久,我们还真的习惯了,写出来的东西,甚至日记,(比如雷锋日记)就成了陈词滥调,非常高尚,但不是自己的,只是应该这么写。

陈词滥调,被规范过的感情,被引导出来的看法,不是不对,不是不强烈,只是不自然,不真实,不真实的怎么可能是美的呢?假花会美吗?

《追忆》的第一篇,作者大段大段地写睡不着觉时的东想西想。这是非常真实的,我们谁睡不着的时候,不在不由自主地乱想呢?可谁觉得这状态的有趣,谁敢把这非常个人的胡思乱想写出来?我们大家都会认为美是有一定标准的,可是Proust却认为美是非常个人的,它是和个人的想像,回忆连在一起的。还有,我们对故乡的强烈情感并不能和大家统一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里,而在(像是一杯浸过小蛋糕的香茶那样的)某个Proust's moment。普鲁斯特写的是极其个人的东西,所以是最真实的,难怪亦可亦非说“他的有些描述实在太好了,有些感受自己有过相似的体会,却从来没有人能把这些体会如此生动的用文字形象地描述出来”。

韩剧也不是无聊透顶,可是老看这样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里,属于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慢慢地没有了,(爱情应该是这样,友谊应该是这样,父母去世时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情感。。。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个体没有了,成了整体里的一个细胞,轻易地被煽动,被鼓起,被利用。

我想,艺术的消亡可能不是“人类认识到永恒不过是一种痴妄”,于是即使行乐。人从古到今都知道自己是会死的。艺术的消亡是因为革命,商业的泛滥,民主……,大众(人作为整体)变得太有价值。大众需要操纵,取悦。艺术呢,我以为是非常个人的追求。

个人的追忆和沉浸在韩剧里有什么不同?前者可以说,这倏忽而去的人生,我思索过,我活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