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两维空间

我喜欢无聊的事情。而且,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
个人资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达·芬奇的隐秘笔记-一个天才的情爱悲剧 (4)

(2014-12-12 12:20:15) 下一个




 

“显然,达·芬奇患有躁狂抑郁精神病(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恩里科·贝林格(Enrico Berlinguer)是米兰大学专门研究艺术家的精神状态的专家。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躁狂抑郁精神病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在精神病领域内,正常与异常往往并不存在绝对的区别。而天才就是一种罕见的有别于常人的精神状态。所以,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某种精神病患者。躁狂抑郁型的天才,在创造力的巅峰时期都很少睡眠。”恩里科以牛顿为例,向记者解释:“牛顿的秘书记录,到秋天的时候,牛顿的创造力会达到巅峰:‘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之前上床睡觉,有的时候,他五六点钟才睡觉……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他都激情似火,几乎不会熄灭,他做实验的时候,极为精确、严格、精密……使我认为他的目标是某种超越人类艺术和生计的东西。’躁狂还使得牛顿不知饥饿,没有耐心坐下来吃一顿饭。但一旦离开实验室,牛顿就变得狂躁易怒。如果在这时遇到牛顿就算你倒霉,简直就像遇到了魔鬼。牛顿心胸狭窄,并且心狠好斗。不论在科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总是试图将对手置于死地。(注36: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 )生前遗留下了1896册藏书,一些小册子和笔记本。藏书中许多是希腊文和拉丁文,几乎没有一本与文学艺术相关。他曾对他的老师说:诗歌是一种巧妙的废话。藏书中有许多关于异国旅行的书,包括中国。生活中的牛顿,是一个脾气古怪,小心眼,偏狭,心狠手辣的人。他重名好利,贪婪又极为吝啬。牛顿一生生活简朴,缺乏审美情趣。家里唯一的装饰只有一座象牙雕塑。那是他本人的头像,而且价值昂贵也是艾萨克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牛顿不喜欢绘画。从来没有人说过他喜欢音乐,包括他自己。贪财的牛顿热衷股票投机。但在著名的英国“南海公司”投机泡沫中,著名的数学天才却失去本可获得巨额利润的高位出仓机会,直到死时他手里仍然持着这只倒霉的股票。它让牛顿亏损了4000英镑。当然比起那些因为南海公司而倾家荡产的投机者来说,牛顿的炒作业绩还是不错的。但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吝啬,而非明智。据说,牛顿死时床下有一只盒子,里面装满了金子。牛顿一生最主要的职 业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位巫师。一生研究炼金术的炼金术术士。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钻研炼金术上。在他死时的床头有另一个箱子,里面不是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全部是牛顿的炼金术笔记。这些手稿他常年携带,生前从未示人。1970年代,在牛顿的头发中检测出超出正常50多倍的水银含量。汞中毒可能是牛顿晚年行为更加怪异难以理解的原因,这最有可能是因为他常年忘我从事炼金术的结果。牛顿不是私生子,但是一个早产儿。匆匆出生可仍没有来得及见到自己的生父, 牛顿的父亲在牛顿出生前三个月时死了。牛顿缺乏母爱。他痛恨自己的母亲与继父,多次扬言要杀死他们然后烧掉这个家。他也终身未娶,据说个同性 恋,但也很可能他对男人女人都没有兴趣。因为牛顿对于医学、人体及生命,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他讨厌小动物,极度厌恶养狗。那个关于牛顿给小猫 开洞的故事,比那个苹果的故事更不可靠。牛顿一生任职最久的职务是皇家铸币厂监管。他担任此职直至去世。原本这是一个给牛顿爵士的闲职,但牛顿爵士却对此投入了最大的热情。他干得非常卖劲。他估计有20%的硬币是伪币。伪造货币在英国是大逆罪,要处以极刑。它的定罪困难,但在牛顿却成功地把28个伪币制造者送上了断头台。他曾经长期化妆隐瞒身份潜入民间,亲自调查收集证据。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查洛纳(William Chaloner)案。威廉是英国国王法律代理人。牛顿第一次起诉失败,但成功地在第二次起诉中让威廉被判处大逆罪。1699年3月23日,威廉在泰伯恩(Tyburn)刑场被车裂。为了专心投入铸币厂的工作,把更多的人送上绞刑架牛顿甚至在1701年辞去卢卡斯数学教授(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的职位。当年在剑桥,牛顿做为学校代表提出的唯一有记录的提案是,抱怨会议大厅的寒冷气流并要求开会时关闭窗户。但牛顿推动了英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度。这项改革对于英格兰的财富与稳定意义重大。另外,在1701年的手稿中,牛顿描绘了他从《圣经》中提取的科学信息,据他估计世界将不会在2060年前终结。)还有狄更斯。”恩里科接着说:“来看看狄更斯顺利开启作家的职业生涯时的那几年吧:《雾都孤儿》完成之前,查尔斯已经开始了他的第三部小说,《尼古拉斯尼科尔贝》。1841年,他又写了《老古玩店》和《巴纳比拉奇》。同时,为了创办和编辑他自己的杂志,查尔斯离开了《本特利杂文集》出版社。日常工作完成后,他还会常常去贫民窟,尽其所能地为穷人家孩子的教育和福利做事情。最为让人惊叹的创作状态来自凡高。1886年在巴黎的夏季,凡高完全是以一种疯狂的状态在进行创作——‘他在痉挛似的狂乱中工作着。他像用泥铲挖泥一样挖起颜料,颜料从画笔上滴下来,滴到他的手指上,粘粘乎乎的。当模特休息的时候,他还在不停地画。’当文森特外出写生的时候,他的兴奋势不可挡,以至于他会跟自己指手画脚和大喊大叫。当然,贝多芬也一样。”恩里科向记者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单子:牛顿为人凶狠好斗,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凡·高发病时吓跑了画家高更,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沉浸于赌博,豪赌中输光了全部家当,负债累累,但仍不能自拔;法国诗人魏尔伦经常殴打打妻子,甚至咬下了她脸上的肉生吞了下去;十六世纪与达·芬奇同在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诗人塔索,曾因精神失常,被囚于疯人院长达七年之久;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从 36 岁开始发生精神错乱;德国作曲家舒曼,长期患有精神疾病,曾自杀未遂, 46 岁死于精神病院; 法国作家莫泊桑, 43 岁时精神病发作,死于精神病院;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被精神疾病折磨,最后吞枪自杀;英国作家伍尔芙,患有精神疾病, 59 岁时投河自尽,跳河时兜里装满了石子;西尔维娅·普拉斯,精神分裂,宣称每十年就自杀一次,但31岁时就成功了;艾米莉·狄金森,也是精神病,一生关在自己像封坟墓一样的家里,受着疾病和死亡的困扰,她的诗中提到过很多死亡的方法“钉死、淹死、绞死、憋死、冻死、因早产而死、枪击、刀割、以及砍头”;巴列霍在默默无闻中饿死在巴黎;帕斯卡在浴缸里割腕,忧郁症;同样患忧郁症在浴缸里割腕的还有美国著名摄影师,黛安·阿勃丝;诗人哈特·克兰32岁投海自尽,脑袋被螺旋桨打烂;约翰·贝里曼,51岁时跳桥死了;安妮·塞克斯顿也自杀了;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一度患有抑郁症;史上另一位最著名的疯子、德国哲学家尼采,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在精神病院中度过;而尼采曾经非常欣赏,后来又与之反目的他的崇拜者德国作曲家瓦格纳, 曾一度陷入精神崩溃;西班牙画家戈雅,参加过多次街头斗殴,患有抑郁症;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有严重的躁狂倾向,在精神病院里待过;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曾因焦虑症入院治疗达 18 个月;法国诗人缪赛,时常想要自杀,惯于发狂并受幻觉困扰;曾经是缪赛情人的法国小说家乔治·桑,患有精神紊乱症状,一度想要自杀;美国作家爱伦坡,曾因醉酒而入狱,曾因过量服用鸦片而试图自杀, 40 岁时猝死街头;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曾一度精神失常;法国诗人魏尔伦,有严重的躁狂倾向,曾因殴打母亲而入狱,还枪击过他的情人兰波; 贝多芬,躁郁症;米开朗琪罗,自闭症;狄更斯,抑郁症;达尔文,场所恐惧症;丘吉尔,躁郁症;库尔特·哥德尔,被迫型妄想症;梵·高,间歇性精神分裂;列夫·托尔斯泰,抑郁症;而牛顿,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精神病。
 
“我们一直以为,达·芬奇是一个例外,但这些笔记的出现终于使我们明白,达·芬奇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且更加可怕。现在好了。没有例外了。”
 
恩里科分析,达·芬奇的精神病可能与他超强的对于光线的敏感有关。或者这种能力是他的疾病的原因之一;或者,是其结果。恩里科不无解嘲地说:上帝本来把人类设计得平庸而快乐。但出现了一些天才的突变。痛苦不是生活的结果,是思考的结果。是天才为其天才所付出的代价。达·芬奇对于光线的敏感是无与伦比的。这使他能熟练运用许多技法,比如“明暗法”(Chiaroscuro),即画面中光线与阴影的对比,是达·芬奇全部作品中的主要特点。他的作品往往把明亮的主体置 于巧妙安排的阴暗背景下,产生一种神秘的质感和深度。他特别重视面部的阴影,借助了“晕涂法”(sfumato)让色域渐次溶合,其手法的圆熟洗炼,使人几乎难以察觉有任何线条掺杂其中。他对光线和氛围的喜爱,尤其见之于他的女性肖像画中。 他画出明亮的光线和清晰的轮廓,随后他使背景的阴影逐渐没入肖像的头部,把人物和背景联系在一起。在一些肖像画中,如《圣母、圣婴和圣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蒙娜丽莎》(Mona Lisa)及《抱银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等,都可以看到这一技法。(图16。)而晕涂法在《蒙娜丽莎》中达到了极限。(注37:2012年,法国科学家运用X光分析,证明达·芬奇用晕涂法,在整幅画中融合了共40层超薄油彩,而且达·芬奇可能先把油彩涂在 手指,再抹在画上。40层超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头发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颜料组成,营造出蒙娜丽莎嘴角模糊和阴影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细看时笑容就消失了。带领研究小组的沃尔特(Walter Kohn)表示,纤薄油彩是画作引人入胜的关键。能使用如此纤薄的油彩,证明达·芬奇功力极深厚。同时,由于每层颜料都要很久才能风干,因此画作需要漫长的时间。)但现在当这些曾经如此熟悉达·芬奇的每一部作品的每一个细节的专家们重新审视达·芬奇的画作时却感到陌生,感到一种莫名的阴森气息,包括《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一个达·芬奇画出的微笑。
 
恩里科说:在达·芬奇的晚年,他的精神病症状明显加重,这从他笔记的最后的素描中即可看出来,无论是新发现的夜晚的笔记,还是以往白天的笔记。在这一时期,达·芬奇思考中国绘画中的石头充满布皱褶的意义,他自认为发现了这个神秘的东方民族的深刻智慧,但他在笔记中写到,他已经无法去那里看看中国的石头,而且还有中国的丝绸被子啊……写到这里达·芬奇已经写不下去了。他由此开始发现了:“宇宙中的皱褶是无处不在的。人类、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不过是在某种神秘无形的力的作用下,从虚空中产生出的皱褶。而这些皱褶还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变化,不停地伸出、抹平。”这样,他开始持续思考世界将如何终结的问题。在达·芬奇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画下了大量的令人恐怖的素描,地震、山洪、火山爆发,或者世界毁灭在一股谁也不知道的浓浓的奇形怪状的黑烟之中(图17、18、19、20.)。“如果,你把这些素描与《蒙娜丽莎》放在一起,这将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对比。”但到了法国,在给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设计完双螺旋梯子后,达·芬奇就停止了他写了一生的笔记。“所以,我们不知道,在他生命的最后这些日子里,达·芬奇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但是,他最后的双螺旋素描,这同时出现在了他的白天和夜晚的两种笔记中,却显示出一种异常的宁静。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每一个精神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是最痛苦最混乱的。但达·芬奇这时似乎突然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平静的世界。这是为什么?” 恩里科向着面前的空气问,然后,自答道:“我们不知道。”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达·芬奇因中风已经行动不便。临终前,红衣主教路易·德·阿拉贡和他的秘书安东尼奥·德·贝雅迪斯访问莱昂纳多。达·芬奇向主教大人做了忏悔,并把他的解剖素描的一部分交给了阿拉贡。后来贝雅迪斯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莱昂纳多已经组建了一个特殊的解剖学图案,展示了四肢、肌肉、神经、血管、关节、内脏等,使人可以想像男人和女人的内部结构特征。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完成。他的笔记华丽怪诞,被拨了皮的人体和胎儿,做着性交姿势的男人女人。图案周围遍及笔记。注视这些素描,能让你渗入达·芬奇的灵魂深处。不,是这时达·芬奇的灵魂就渗入进了你的身体里,并控制了你的灵魂。” 贝雅迪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睡眠不好,恶魔频频。这样在达·芬奇去世后,他的解剖学素描一部分就保存在了梵蒂冈,从未公布于世。17世纪这部分解剖学素描被查尔斯二世购买,并一直由英国皇家收藏。贝雅迪斯记录道:在临终前,达·芬奇不无心酸地告诉主教大人:“我一生从未完成过一项工作。”但造物主给他的时间已经没有了。1519年,达·芬奇客死他乡。终年67岁。他的学生弗朗西斯·穆埃基说:造物主再也无力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然而,也就是他因为对达·芬奇解剖学素描的恐惧,穆埃基把达·芬奇给他的剩余部分的解剖学素描给销毁了。(达·芬奇的夜晚笔记由他自己在临终前封存,送回了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直到20世纪,一个由医学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才在英国研究了达·芬奇的解剖学素描。所有的专家都被震惊。达芬奇人体素描图的精确度与现代任何科学画家绘制的图像不相上下。达·芬奇绘制的脊柱素描据信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脊柱进行的准确的描述。达·芬奇精准地描绘了脊骨的曲度和倾斜度以及脊椎骨之间的结构。仅凭这一幅素描已足以奠定他在解剖学研究史上的地位。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领先他所处时代300年,精确度甚至超过19世纪的《格雷解剖学》。可惜,他对于人类解剖学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促进。达·芬奇是人类中的一个异类,他身处繁华闹市,却远离人群,甚至这个地球,他始终活在他自己的空间里他的笔记中。但又一次令没有见过他的隐秘笔记的专家苦思不解的是达·芬奇的一张女性外阴的素描。在那张素描里达·芬奇似乎内心慌张,心烦意乱,竟潦草完事。他把女阴粗糙地画成了两腿间的一个黑洞。想到他其他的解剖素描是何等的精确细致,优美而从容,这让专家无法理解。而且,他们还发现达·芬奇对于子宫的记录也出现了错误。(图21、22、23.)

恩里科介绍: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是哺乳动物机体内昼夜节律的起搏器或生物钟,其调节着每天的睡眠觉醒周期、代谢过程、激素释放、核心体温、食欲及身体其他生理活动的节律。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视交叉上核产生略长于24 小时的昼夜节律。视交叉上核自身的节律性主要受光信息影响。视网膜节细胞轴突构成的视网膜下丘脑束(Retinohypothalamic tract)(注38:从眼球至视交叉上核。)是外界光信息进入视交叉上核的主要途径。通过多突触连接,视交叉上核有效抑制上交感神经节(给予松果体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刺激)的活性,此环路使光线抑制松果体分泌及释放褪黑素(Melatonin)。正常人,褪黑素在睡眠开始前2小时,夜间核心体温刚开始下降前开始分泌,血浆皮质醇(Cortisol)的浓度在傍晚达到最低点,在清晨即醒来不久达到最高点。褪黑素也通过与褪黑素1型(MT1)和褪黑素2型(MT2)受体作用于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这样,环境的光暗循环持续不断地影响视交叉上核,使之将有机 体的所有功能和行为与外界光暗交替同步。除MT1、 MT2受体外,源自中缝核的5一羟色胺(5-HT)神经投射通过作用于5-HT受体(5-HT2C受体和其他5-HT受体)调节视交叉上核。恩里科说:具体的分子机制,现在还不清楚,但5-HT和 NE与躁狂抑郁精神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达·芬奇精神病肯定和他对光的超常的敏感有关。可惜,我们再也没有第二个达·芬奇了。他的疾病的真正机制可能永远也无法弄清了。(注39:在委罗基奥的画室,达·芬奇研究了鸡蛋明暗变化的关系,创造了自己明暗渐进画法(Chiaroscuro)。这种方法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renaissance)初期的乔托,但达·芬奇让它变成梦幻,光如丝绸般润滑地沿物体表面变化无法观察出其分界,连续地从光明没入黑暗。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说:明暗渐进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只是,达·芬奇的画面明暗渐进太过于平滑,虽然技艺高超,但有时看起来就一个个鸡蛋悬浮在画面中。当达·芬奇成名后,波提切利看到他的明暗渐进法的绘画大为震惊,这才知道这个小他7岁,曾经和他同床共枕的狡黠的师弟,竟然背着他画了那么多的鸡蛋,波提切利气愤至极。以至于波提切利从此在绘画中放弃了对光线的刻画转而致力于强调线条和飘逸的动感。在他的自画像中他故意把脸画黑,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同寻常的。而且,在其名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中,波提切利都对达·芬奇进行了讽刺。比如,维纳斯诞生的那个毫不光滑的有皱折的蛋,一直被误认为是贝壳了。同样,与达·芬奇强调人体解剖相左,波提切利放弃了解剖学。波提切利所绘的女性追求一种伤感的柔美,在他的笔下,女性的裸体被拉长,缩窄的肩膀、臀部以及偏小的胸部。波提切利的女人没有肌肉,柔美如水。而且,是色情的。他画的是他想像中的女人。就这样他被自己的小师弟逼迫,从达·芬奇追求的客观真实转向了主观真实,成为了现代绘画最遥远的先驱。波提切利的画还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在著名的《春》中,集中了美人,花朵,风,和皱褶。整个画面是一个迷。波提切利的女人是春天夜晚的一个轻盈的梦。据说,当波提切利完成了《维纳斯的诞生》之后,他的学生们只把它当成春宫画,一遍一遍地临摹维纳斯的裸体。而同一时期佛罗伦萨的另一位文艺复兴的巨匠米开朗琪罗的女人,显然都分泌了过多的雄性激素,她们至少拥有4个睾丸并且天天泡健身房。只有达·芬奇的丽达是真正写实的,成为了之后很长时间里,西方绘画中女性裸体的标准,直到绘画由古典进入了现代,波提切利和米开朗琪罗的变了形的女人才重新复活。并且,发育过程越来越令人难以琢磨,真不知道画家是怎么想的。但是,当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注意到了达·芬奇画面中的鸡蛋时,却顿悟了他自己苦苦思索许多年的绘画之道。他告诉贝纳尔(Paul Albert Besnard)“要视自然为球体、圆锥体、圆柱体”。这个生性害羞的的老处男于是躲在外省埃克斯家中的画室里,没有画鸡蛋而是严肃的没完没了地一遍又一遍地画起了充满了性幻想的色情的苹果。 据说,他的画室长年摆放着苹果,直到烂掉。老处男塞尚是达·芬奇之后又一个在处理女性裸体时遇到巨大困难的大师。毕加索曾说:他是我们的父亲。那达·芬奇就是毕加索的爷爷了。这个来自西班牙安达鲁西亚马拉加市有着一个荒唐的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Picasso)的毕加索,小个子,大眼睛,在画色情画时,倒精力旺盛,他的色情画热情高涨,而且很多淫秽不堪。他说:艺术可以仅仅是色情的。
图24、25、26、27、28.)
 
现在,通过这些笔记可以肯定了,有两个达·芬奇,一个光明的达·芬奇,像太阳一个耀眼;一个黑暗的达·芬奇,是黑夜最深处的魔鬼。恩里科说: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不仅需要光,还需要感受到光。即使是细菌也有特定的蛋白质来感受光。在大肠杆菌(E. coli)里,有一个e-Fuc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质是一个转录因子,可以调节一系列把基因的表达。e-Fuc有一个感光基团,光线照射后它就被激活开始工作。这个最古老的基因在生命进化过程中,一直保留下来了,并且衍生出一系列的基因a、b、c、d、e、f、j,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它们的功能都是感受光明或黑暗,调节生物的日夜节律,而且还参与调节多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活动,其中包括大脑和性腺。人类在夜间性激素分泌旺盛就是由c-Fuc决定的。如果长期生活在阳光之下,那人就会慢慢变得性欲淡薄。在前苏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赤身裸体青年男女长期关在强光照射下的环境里,允许他们随意交配。但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他们之间的性活动越来越少。他们在阳光下变得“高尚”了。恩里科又举到了蛇和鳄鱼的例子。它们都属于古老的脊椎动物,只能用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世界。蛇会不断吐出信子,它就是在用信子,探测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将信号传到大脑的嗅叶,通过气味了解环境,获得食物,逃离危险,寻找交配对象。蛇和鳄鱼也有眼镜,但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能感受到明暗。为什么生命需要感知明暗?那是生命在感受时间啊!白天、夜晚,天才、魔鬼,而这一切都与时间有关,这又回到了那个令人费劲的古老问题:什么是时间?恩里科两眼迷茫:
 
“爱因斯坦说:
 
‘时间存在的惟一意义就是不使所有事件同时发生。’”
 
是的,在达·芬奇生命的最后他进入了一段奇异的平静时光。在他最早期的笔记中,达·芬奇记录了一件发生在他16岁那年的事情。一个老人给他看了一块石头,石头里竟然有一副鱼的骨骼。老人告诉他:在太古时,世界是一片海。海中游弋着象山一样的水中巨兽,他们是世界的主宰。后来,许多水凝集成石头,巨兽也都浓缩进了石头里。而现在,世界已从海洋的世纪,进入到了大地的世纪。人成为世界的主宰。人比巨兽要小很多,但更聪明,也更邪恶。可是人也不会永久。人就要像巨兽一样,浓缩进灰尘。那时,世界就进入了天空的时代。在天空的时代里,世界充满灰尘,主宰者是蚊子。世界会越来越轻。蚊子又要比人小很多,聪明很多,但并不邪恶,只是最后,连灰尘和蚊子也要消失,世界就变成了空的时代。那是完全的虚空,连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了。达·芬奇听到这些后,对那些海洋的巨兽,感到无比震惊。他想像着它们庞大、威严、恢宏万钧的气势。回到家后,在许许多多的梦境中,他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水中巨兽。但他从没有想把它们画出来。他知道,这些水中巨兽是他的神奇画笔所永远也无法画出的。他最了解绘画,也最懂得绘画的局限。关于巨兽的任何一笔,都会瞬间毁掉它。在他21岁那年,他拿起笔,写下了第一个描述巨兽的句子:
 
“啊,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长满毛刺的黑背像大山一样突兀,你仪态沉稳而端庄!”
 
之后,在其一生的笔记中,达·芬奇一共将这个句子,修改了152次,试图用语言精确描述出心中的这只巨兽。 直到1519年,临终的一年,达·芬奇在笔记的最后一页,终于找到了这个句子。他说,“世界永远是海洋的时代,亘古久远的世间万物,一直漂浮在时光之海中,他们柔软、透明得像水母,连石头、人,也是透明的,在时光之波里,像衣服一样卷曲、舒展。什么都没有产生过,什么都已经产生了;什么也都没有灭亡过,什么都已经灭亡了。那些水中的巨兽,世界永远的主宰。所有的事件在一瞬间都已经发生、已经存在、已经消失。”接着,他写出了这个达·芬奇笔记中最后一个句子:
 
“啊,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像大山一样突兀,击败并且驾驭了巨浪,你长满毛刺的黑背犁开了海水,仪态沉稳而端庄! ”
 
随着研究的进展,这些平日里侃侃而谈的专家们的话语越来越少,最后几乎停止了相互间的交流,内心深处都充满了痛苦,不约而同地有一种毁灭的感觉。因为他们都视达·芬奇为信仰,以他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埃斯波西托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结束后,那些笔记里的内容,仍然日日夜夜萦绕在他的脑子里,折磨着他。他坦承:那些邪恶的文字和草图,对他有着一种难以抵御的吸引力。他甚至亲手造出了一只潜水艇。当记者问他是否尝试过时,埃斯波西托教授并没有回答,而是拿过来手边的一部他写的达·芬奇专著,翻开,寻找到一页,然后给记者读了起来。那是这位名声卓著的达·芬奇研究者所作出的自以为是的想像,他想像着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智者在思考人类的飞行:
 
“在人类对于飞行的想像力还仅限于将天使的后背粘上一对小翅膀时,达·芬奇已经站在塞提涅亚诺的山岗上沉思如何让人类真正地飞起来。他想像着自己设计的飞行机器第一次试飞时的景象:巨鸟的首次飞行将会从塞提涅亚诺山的背面开始,它的光辉将照亮天地万物,盛名远扬,荣耀永驻。这无疑是达·芬奇超越他所在时代的一个证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达·芬奇代表着人类的尊严,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怀着极远大的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人世间的美,度量世界的广大,解释自然的奥秘,他以他那些在当时甚至现在看来都不切实际的设计向时间证明:人类并非鼠目寸光、只懂得食色性也的庸常之物,他们有美妙绝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的思想有时是可以超越肉身与现实而飞翔的。”
 
埃斯波西托,Esposito,意大利语的意思是(因为被父母遗弃而)暴露(在街头)的。当这个现在孤单地站立在十字街头的弃儿读完了这一段文字后,就合上了书本,向着记者痛苦而解嘲地一笑,然后,平静地说:
 
“现在看来,我写的这些文章,纯属意淫式的扯淡。”
 
“它们毫无意义。”
 
“但这就是我的一生。”
 
……
 
 
完(图29、30.)
 
 
 
立译
2014/10/10
 


下周在简单聊聊我的翻译,和达芬奇。欢迎一直看的朋友也来看看聊聊。
 

 
16.
 

抱银貂的女子

 
17.


 
达·芬奇关于世界毁灭的素描

 
18.



达·芬奇关于世界毁灭的素描

 
19.


 
达·芬奇关于世界毁灭的素描
 
 
20.


 
达·芬奇关于世界毁灭的素描
 
 
21.


 
达·芬奇的脊椎骨素描和现在脊柱3维成像

 
22.


 
达·芬奇的解剖素描
 
 
23.


 
达·芬奇女性外阴的素描

 
24.


 
波提切利《自画像》

 
25.


 
波提切利《春》

 
26.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27.


 
米开朗琪罗女性素描

 
28.
 
 
 
塞尚的苹果

 
29.

 
 
一个带胡子男人头像(自画像)

 
30.
 


网络VVV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IT 回复 悄悄话 多谢版主费力翻译。

这是一篇关于写镜像字的学术论文,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Jan 2007; 78(1): 5–13.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117809/

达芬奇活着的时候,就被推崇为天才。 但是,他给权贵画肖像,给公爵设计兵器,给市镇政府铸造雕塑, 得到的报酬并不高,也就是市价。还经常需要去催债,或者要预付款。 一次他写信说,你看我养着一大伙人,入不敷出啊。
何仙姑 回复 悄悄话 达芬奇的所有都让人着迷! 感谢! 很多收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