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有荣焉”空欢喜

(2014-08-05 08:31:47) 下一个

中国文化重亲缘, 有血浓于水之说;习俗上就很看重原籍,说到某某某就是我们那里人,口气都很自豪。与光宗耀祖一脉相承,负笈外省的,要为家乡扬名;漂洋过海的任务就更重了,得为华人争光。项羽说:福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所以,衣锦还乡能使个人与家乡双方都有荣耀。有此传统,国人一般似乎认为,功成名就者,负有造福乡梓之自觉,自然会履行服务故里的义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骆家辉从被提名到赴任驻华大使一幕,海内外中文媒体相关报导、评论的密度之大颇不寻常。虽然骆氏在美国出生而且不讲中文;虽然他父亲十三岁就移居美国,对中国文化所知有限。虽然明知道他,有中国情结也不能利用职权偏向中国,许多人还是怀着与有荣焉的心态,对美国国务院出现了一位华裔高官,欢欣鼓舞。反衬出来的是民族自卑的心态。 

自卑的特点之一,是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喜欢宣扬自己或与自己有某种关联的名人、成就。炫耀自己的事情也就罢了,拿同宗、同祖、同族的人物说事,则大可不必----人家不一定愿意与你扯上关系啊。民族自卑和民族优越在理论和实际上都不成立,证明其低劣和出色正反两面的例子,可以举出同样的数目,抵消于无。也许是近代中国的历史太多屈辱,以致国际上凡有成功、成就、荣耀的人和事,都要挖掘其中的中国元素。实际成了攀比与排外,不但无益增强自信,反而是提醒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有很多。

前些年出过这么一件事。许多中文媒体大肆报导:丹麦王子迎娶华裔王妃。从恋爱到婚礼,给他们的篇幅都不少。后来发现,该女子文雅丽只有1/4中国血统,冠以华裔头衔殊不适宜。幸亏她在香港出生,媒体颇不情愿地改称港产王妃了。如果不是那样的血缘,那段童话式的婚姻夭折时,中文刊物也许会用令人扼腕之类的词汇,表示惋惜哦。

这样的表错情,不免也发生在骆家辉身上了。诚然,人的行为深受文化背景和感情偏好左右。但是,血缘只是个体的生物禀赋,并不先天装载文化和情感。从白宫到国会的美国人都懂这个常识,才会放心外派一个华裔驻节北京。而且,看似他们还知道:有的中国人对血缘抱有幻想,是个可以利用的弱点,正好行使反间计。美国不是有巧实力吗,迷惑不了上层官员,在中国社会制造些亲善的假象也是有益的。而骆某接下这个差事,就是在老板们面前撇清了对华亲情,并自信能够擅用自己的血缘条件,不辱使命。 

其实,即便骆家辉出生在中国、深通中国文化乃至执爱中国的一切,他当驻华大使,对中国也不见得有利、对美国也不见得危险。大使也者,只是国家元首的私人代表,外交政策的执行者,授权有限。一应大小事务,先请示后汇报,远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比。中美关系的走向、两国事务的处理,都不是大使个人素质和办事能力决定得了的,运筹帷幄在白宫,决胜或失败也在白宫。迄今,就连电影故事里也没有过大使当间谍的吧,因为太离谱。终令“与有荣焉”者空欢喜一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