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煮字烹文味难调

(2013-11-26 07:12:50) 下一个
大凡写书、投稿的人,多半会羡慕晋人左思,一篇《三都赋》“豪富之家,竞相传写,洛阳纸为之贵”,就是相当于今天的“荣登畅销书榜”吧?据《晋书•文苑传》载:“左思欲赋三都,移家京师,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构思十年,赋成。”千年之后的曹雪芹,一部《红楼梦》也是“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却说明美文华章得之不易。前人曹礼吾集龚自珍的句子道:“著书都为稻粮谋,俭腹高谈我用忧。万一飘零文字海,人间无地署无愁”。可见,写作难,以此为生更难。在此之外还有一难,就是文章传世难上加难。
 
人类文化普及、出版业发达到今天这个程度,使有意发见闻、讲故事、刊行著述的人大都能够得其所愿。而写作与阅读的人多,目的、取向各不相同。大批人为休闲、娱乐而读书,于是,作家行列中出现了一批言情小说家。他们的书容易畅销,坐收名利,不能不使写严肃文章的人生出不平之慨。看到呕心沥血之作不易付梓,有时候出书还得自己掏钱,为出版社承担风险,觉得文人心不古,斯文扫地。
 
其实,写作这件事,早就已经平民化、世俗化、商业化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副产品和代价。所以,现实是:要民主和自由,就得允许别人在报刊杂志上按自己的方式表现;既生活在商业社会,就拦不住有人把文化当作商品,卖到市场上去。除非学术、高雅碰巧具有商业价值,才能见到经济利益,因为文化与商业毕竟只是有关,而非对等。两者的交叉与重叠,可遇不可求。
 
我想,古人灯下秉笔的时候,大约也不都在心里想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么的慎重其事。今天我们读到前人的华彩篇章,都是时代淘汰下来的传世之作。同理,今天畅销的通俗文艺作品,大多会因禁不住历史的筛选,而证明其写作动机不过是些商业行为。鬻文求利向为士林不齿,这类写手大可归入商家。
 
虽然说“诗穷而后工,文穷而后通”,恐怕只限于少数天才、大家;平凡之人若靠写作为生,就难不堕入末流。若是不幸生在专制社会,还会成为御用文人,那样的作品就更没有传代的希望了。看来,作家既不能功利心重,又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作家,须得没有生计之累、不求闻达之私。才能做“载道,言志”之事。常有人用“煮字烹文”形容炼字造句,可是,技巧不是第一要义,最重要的是真诚,小仲马说过:“只有真诚,才能传至永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