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布莱梅口腔医院做了植牙手术之后,由于上半部口腔牙床一直有些感染,不停疼痛,影响了我享用美食的欲望,所以决定和太座一起去重庆散散心。
从成都高新区住地出发,坐车到达火车东站用了一个半小时。火车东站以前只是货车站,我当年坐绿皮火车全国四处游荡,就是从这里出发的。重新相见,今非昔比了,居然是成都东西南北4个车站中最大的一个,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2011年启用,设计高峰可容纳6万人候车,是西南地区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全国十大铁路客运站之一。
我是第一次乘坐高铁,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诚惶诚恐。入座后向外一看,发现站台上居然还可以抽烟,与欧洲差不多,在北美和澳洲绝对是难以想象。
火车出发后只用了一个小时,一站未停就抵达重庆沙坪坝,比成都市坐汽车到火车站还快,算是让我领略了高铁的魅力,当年坐火车可是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在火车中途下载了一个软件“去哪儿”APP,随之在网上预定了两晚上的酒店。订完后突然想起菲儿经常光顾的Hyatt, 解放碑周围就有一家。干脆咱也来一个东施效颦,急忙改过来。
重庆是中国第4个直辖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文学城著名美女博主沈香的第一故乡。因此,拜访重庆意义重大。
安顿好以后步出酒店。马上就走到解放碑。正如百万庄大侠所说,这座纪念碑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起初是在一个日本飞机炸出的最大的弹坑上修建的一个黑色四方塔,命名为“精神堡垒”,高度七丈七尺,象征着七七事变。塔被日本飞机又炸毁后,改成一根旗杆,象征“精神不倒”,旗杆一直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成此碑,取名“抗战胜利建功碑”。1949年重庆解放后,刘伯承将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并亲手题字,简称“解放碑”。
我第一次见到解放碑,是大串联时从武汉坐轮船到重庆那年。当时的解放碑鹤立鸡群,比周围的建筑明显高了一截。后来去过多次重庆,基本上都是原样,周围的商店和百货公司遍布,人流如潮,比成都热闹的多,繁华程度大大高出一头。如今再见到解放碑,完全云泥之别,所有周围的建筑都远远高过于它。
夜幕下的解放碑步行街,霓虹灯把整条街映得五彩斑斓,灯光在玻璃橱窗、广告牌和人群中折射出闪烁的光点。碑身被柔和的射灯照亮,灰白的石面显得庄重而宁静,与周围热闹的街市形成鲜明对比。街上有人边走边吃烤串,有人低头刷手机打卡,还有情侣挽手拍照留念。江风偶尔吹来,带着夜晚的凉意和街头小吃的香味。站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城市的现代活力,也能想象到碑背后那段厚重的历史,历史与生活在这一刻交织到了一起。
重百大楼上的狗狗是3D立体的,头部似乎伸出了窗外
从解放碑出发,七弯八拐经过小巷梯坎,来到了著名网红地点洪崖洞。
以前我来重庆,有一次迷路经过洪崖洞,第一感觉就是十分的破落不堪。由于临江且地势低洼,上半城的下水道均被汇聚到此处,导致它成了裹着污秽之物的下水道的总泻口,臭气熏天。木质吊脚楼沿着江岸一层层攀上山坡,屋顶是青瓦,墙板是风吹日晒发灰的木板。江边是吆喝声、咣当声和棒棒军(重庆人对挑夫的俗称)的喘息声大杂烩,人们背着大捆货物,棒棒军挑着沉重的货物,从码头石阶一步步往上爬,让人不忍直视。
上世纪90年代的洪崖洞(网络图片)
今天的洪崖洞已经变得热闹得让人有点眼花:原本用木桩支撑的老吊脚楼被钢筋混凝土取代,仿古楼层层亮起灯光,像一条金色阶梯倒映在江面上。游客如潮水般涌来,拿着手机、相机在每个角落咔嚓拍照,街头巷尾都是笑声和快门声。下层滨江的步道上,咖啡馆、酒吧、文创小店挤在一起,空气里混着咖啡香、烤串味和江风的凉意。空中连廊直通解放碑步行街,人来人往,热闹得连呼吸都带着节奏。江对岸的南滨路高楼林立,灯光和洪崖洞的霓虹交相辉映,整个夜景像一幅会动的画,既现代又梦幻。这里再也听不到当年棒棒军吆喝搬运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商家喊着的促销口号和街头艺人的吉他声,每一声都像在告诉你,重庆变了,但烟火味儿依旧在。
楼阁错落龙凤翱翔,幽房曲室玉栏朱楯,轩窗掩映牖户自通,金碧辉煌耀人耳目。更有金虬伏于栋下,石兽蹲于户旁,壁砌生光,工巧之极。川东民居的代表作——吊脚楼的现代版,活脱脱一处人间天宫。(但愿此番描述能获得文字控采心的青睐)
洪崖洞总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为全国最大吊脚楼群,融一态、三绝、四街、八景为一体,以此集中体现出众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形地貌,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洪崖洞自此也成了人们看两江汇流、观山城夜景、赏巴渝文化、品天下美食的休闲娱乐城。
重庆,山高水险,街巷层叠,十八梯尤为著名。青石阶光润,经岁月摩挲,承载着人来人往的故事。两侧吊脚楼依山而立,木窗斑驳,阳台微悬,仿佛低语往昔。墙角旧海报、手写标语随风轻摆,像在讲述岁月烟火。
走在石阶上,脚步缓慢而踏实。巷中小店林立:豆花铺香甜可口,酸辣粉麻辣鲜香,糖葫芦、花生糖的小摊随处可见。孩童在石阶上井台旁追逐嬉戏,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混着火锅香、油炸香和石阶潮湿泥土味,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
加拿大著名的Tim Hortons 居然在十八梯也有落脚之处
十八梯不仅是阶梯,更是历史的见证。抗战时期,这里是川军出行、物资转运、居民避难之地。解放后逐渐形成居民生活圈,阶下巷中是日常烟火。每阶石板,每户人家,都像在低声讲述往昔。
走到梯下,远处江水隐隐闪光,山城坡陡,街巷错落有致。游客驻足拍照,邻里日常不乱。麻将声、锅碗声、孩童笑声,汇作城市的乐章。十八梯连接古今,承载人情,也让生活缓慢而真实。
离开十八梯,回望青石阶,心生感慨。现如今生活快节奏,十八梯让人慢下来,感受生活本味。阶阶岁月,步步故事;行于其间,如读一卷旧书,触碰时间温润。十八梯不仅是石阶街巷,更是老重庆的缩影:历史、生活、烟火与人情,交织成最真实的山城风景。
十八梯底部的尽头,防空洞纪念馆赫然在目。
重庆的防空洞,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起,日本空军多次轰炸重庆,6年多时间炸死炸伤重庆老百姓数万人,其中市中心地区就有一万一千多人被炸死。1941年6月5号在较场口大隧道爆炸惨案中一次性就有近千人窒息死亡。
为了保护城市居民和工业设施,重庆政府开始在山城各处建设防空洞。这些洞穴多依山就势,掘于街巷、山坡和河畔,结构坚固,入口隐蔽,可容纳数百人同时避难。防空洞不仅是简单的避难所,更是城市的生命线。轰炸来袭时,居民可迅速撤入洞内,躲避炸弹的直接威胁;洞内还配有简易通风、照明和储水设施,确保长时间避难。对于重庆这座多山且密集的城市,防空洞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防护能力,也体现了居民在战争年代的坚韧与智慧。
抗战胜利后,部分防空洞被保留,成为历史见证与文化遗迹,提醒后人铭记战争苦难,也折射出山城人民面对危险时的团结与勇气。
夜幕降临,太座与我登上重庆最高的73层建筑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又称会仙楼。乘坐电梯直上顶层,落地瞬间,城市的灯火便如银河倾泻眼前。江水在霓虹倒影下微微闪光,楼宇层叠,山城的坡度在灯光中显得错落有致。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夜色的凉意,也夹着城市独有的烟火气。远处解放碑的霓虹闪烁,山间的街道如银线蜿蜒。站在楼顶,夜色下的重庆既繁华,又温暖,仿佛一座活着的山城古画,流动着光影与人情。
这一刻,十八梯的青石阶、巷弄生活和防空洞的历史都在心中回响。登顶俯瞰,让人更深刻地理解重庆的立体城市结构,也让夜色中的生活与历史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为赶在8月15号完成初稿,急就此篇,未完待续)
原来水星是成都人。我前年去了成都,非常非常喜欢的城市,特别安逸,是一种热气腾腾的岁月静好。
明年是有意向回国时去一下重庆和成都,现在更向往了!
采心写的是太有画面感了,我读了好几遍,简直太入迷了。我当时写这一段的时候就希望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居然还真应验了,太让我高兴了!
谢谢海风的美言!海风这几年是说走就走,全世界都在你的脚下。重庆的住宿和饮食都相对便宜,海风快快行动!
谢谢您的指正。应该比70年代更早一些。不过我60年代到成都和重庆的时候,也看到街上有很多人穿长袍,70年代基本上就没有了。
谢谢大侠的表扬!能得到大侠的赞同,是我最高兴的。我就是在读了大侠和菲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章以后受到鼓舞,才提笔写下这一篇博文。大侠说的对,重庆最闪亮的时候是在抗战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尽管遭受无数次轰炸,还是坚强的挺了下来,领导全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是绝对的中流砥柱。
谢谢菲儿的鼓励!我就是读了菲儿和大侠的文章以后,深受感动和鼓舞,才赶紧把以前写了一半儿的东西凑出来贴上去。重庆的建设和其他城市差不多,但是白天雾蒙蒙没有晚上好看。菲儿比我能干,还吃了重庆火锅,我只能干瞪眼。重庆麻辣火锅是全国的鼻祖,成都都是后来跟着学的。谢谢菲儿同情关心我的牙齿,温暖。
哈哈,亲爱的麦子,本来你抄的那段我要评来着,上来一看被你截胡了,我就换了别的。。。没办法,谁让俺感觉麦子比俺更像金圣叹呢~~ 真心话~~
多些菲儿给俺占座。同赞水星融合了历史纪录和个人旅行手记的“重庆立体画卷”:))
哎妈呀,正摇头晃脑地读着颇有唐宋骈文遗韵的“楼阁错落 龙凤翱翔”那段,忽然看到自己的名字,真是又惊又喜。星哥太了解我了,我的确是文字控,见了好文字就有嗑药的感觉。刚说过我正在“摇头晃脑”,正因我在阅读中不停地碰到“摇头丸”金句,让我晃得停不下来咯~w~
就算收起打趣,回到认真,水星文字的吸睛力,丝毫未减。瞧这段:走在石阶上,脚步缓慢而踏实。巷中小店林立:豆花铺香甜可口,酸辣粉麻辣鲜香,糖葫芦、花生糖的小摊随处可见。孩童在石阶上井台旁追逐嬉戏,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混着火锅香、油炸香和石阶潮湿泥土味,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多么令人动容的人间画卷啊,彷佛清明上河图的迷人市井,在俺眼前徐徐铺开。。。
这么美丽的重庆,竟然是从那么惨烈的炮火炼狱中重生的。看到日本侵华6年中,就有成千上万人被炸死,心碎了。而防空洞从1937年的54个,增加到1942年的1603个,更是前仆后继的人民用血肉筑起的“地下长城”。。。巴山蜀水富饶地,不但孕育出卓文君、王昭君。。。还有沈香及闺蜜们那样的天府佳丽,更有勇敢不屈的巴渝人民,真的了不起:))
重庆的小吃大多数是女生爱吃:)重庆夜景真美,水星的片片拍得漂亮。那个“重庆之颠”我也没有去过,水星在重庆玩了不少地方。
重庆是一座抗战英雄城市,水星在815发此文有心了,为水星点大大的赞!期待水星下一集重庆游记…
重庆的防空洞在抗日中真是功不可没,现在已经化身休闲打卡地了,和平多么重要!
水星兄的文笔让俺啧啧啧,学渣俺词穷,随手抄两句,等采心大作家评:“重庆,山高水险,街巷层叠,十八梯尤为著名。青石阶光润,经岁月摩挲,承载着人来人往的故事。两侧吊脚楼依山而立,木窗斑驳,阳台微悬,仿佛低语往昔。墙角旧海报、手写标语随风轻摆,像在讲述岁月烟火”;
“阶阶岁月,步步故事;行于其间,如读一卷旧书,触碰时间温润。十八梯不仅是石阶街巷,更是老重庆的缩影:历史、生活、烟火与人情,交织成最真实的山城风景。”
水星兄重庆篇和成都篇可谓珠联璧合,巴蜀之地的历史人文,现代红尘,交相呼应,文采飞扬,图片张张精彩。
P.S 菲儿昨天在俺家给你占了座,估计你忙着写重庆篇,没看到。:)祝水星兄和水星嫂周末愉快!
盛世繁华入画来,锦绣文章笔底开。赞好文~~~
成都的高铁车站真漂亮,列车员小妞个个都漂亮,真是天府之国,重庆洪崖洞的夜景更漂亮,从水星老兄拍摄的那些夜景图片上看,就像到了天上人间一样,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它是抗战的陪都,在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时候,它又是国共两党谈判的地方,在这里总能找到历史的痕迹、、、、
挺好的一个国家,那么多漂亮的城市,如果没有“一尊“那该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