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曾经走出过两位影响深远的学生领袖——谭厚兰和柴玲。她们都是年轻女性,在各自的时代成为轰动全国的风云人物。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在文革风暴中扶摇直上,最终因时代变迁而凋零;另一个在民主浪潮中激昂呐喊,最终选择流亡海外。她们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人的浮沉,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一种缩影。
谭厚兰出生在湖南,1960年代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但也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年轻的谭厚兰成为北师大“井冈山兵团”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她以激烈的言辞、强硬的立场迅速崛起,直接参与了对学术权威的批判运动。
1966年天安门城楼上老毛接见学生领袖,右起:谭厚兰,王大宾,蒯大富,韩爱晶。
当时,北京高校的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不仅北师大,其他高校也涌现出了一批激进的学生领袖。其中,清华的蒯大富、北大的聂元梓、北航的韩爱晶、北地的王大宾和北师大的谭厚兰,成为文革中“五大红卫兵领袖”,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破四旧”和“批斗权威”的浪潮。这五大领袖分为两派,一为“天派”,一为“地派”,虽然都自称拥护和崇拜毛主席,互相间却是你死我活。这几位有力地推动了文革早期的学生造反派势力。
1966年5月,聂元梓在北京大学率先贴出批判校长陆平的大字报,指控他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这张大字报不仅成为文革初期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还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支持,被称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这一举动迅速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大字报潮,直接推动了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蒯大富在文革高潮时期,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中不知天和地厚地当面与毛泽东辩论,展现出他的激进立场和坚定信念。结果,文革还在进行之中,他就被老毛无情地清算,1970年11月初,他被押回清华受审,73年被安排到北京石化总厂东风化工厂劳动,如今因中风而在深圳的一家养老院中苦度晚年。
韩爱晶则在激进斗争中多次组织批判大会,甚至曾将彭德怀从成都押送至北京批判。
谭厚兰是五人中唯二的女性,她身材矮小瘦弱,能量却是惊人。她的言辞极端,主张彻底摧毁封建思想。她带领红卫兵横扫校园,砸毁了大量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书籍、文物,参与了很多极端行动。1966年,她带头组织了对北京四中的校长、教师进行批斗,并亲自参与了对学者的侮辱和迫害。
作为后来者的柴玲,则成长于1980年代一个相对开放的年代。她考入北师大时,正值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普遍比前一代人更加自由,信息更加开放。1989年春天,这个年轻的研究生在天安门广场的聚光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她和同伴们成立了“北京高校自治联合会”,成为学运的核心人物之一。
尽管谭厚兰与柴玲两人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她们在青年时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影响力,迅速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文革中, 在谭厚兰的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的红卫兵进行了一场激进的大扫除,把大量教授、学者和校领导推上了斗争的舞台。她的言辞激烈,认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极端斗争潮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便是1966年11月她率领200余名红卫兵奔赴山东曲阜,对孔庙、孔府、孔林展开了一场轰动全国的“破四旧”行动。谭厚兰在这次行动中展现了极端革命的狂热,她带领大批红卫兵冲进孔庙,砸毁了无数珍贵文物,包括历代帝王所立的碑刻、牌坊、古籍。她甚至组织了一场公开的批判大会,声称“封建文化必须彻底铲除”,并带头破坏了孔子的塑像。从1966年11月9日至12月7日,他们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烧毁古书2700余册,各种字画900多轴,历代石碑1000余座,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国宝70余件,珍版书籍1000多册,这场浩劫是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的。
这场行动不仅震惊全国,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即便是在文革狂热的氛围中,很多人都对红卫兵的极端行为产生了质疑。而随着文革的深入,毛泽东开始整顿红卫兵,谭厚兰的激进言行被批评为“过火”。她被逐步边缘化,1970年代初彻底被清算,最终被判刑,度过了一段灰暗的岁月。
而柴玲的经历,则发生在另一个政治舞台。1989年春天,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紧张局势,她和其他学生领袖组织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运动。在天安门广场,她以清晰的思路、激昂的演讲鼓舞着成千上万的学生。她不断在媒体前表达学生的诉求,提出了“要一个没有腐败、更加透明的政府”。
4月和5月的日子里,柴玲和学运领袖们组织了数次大规模集会,呼吁政府与学生对话。她是绝食抗议的核心推动者之一,认为只有以最坚定的态度才能让政府妥协。在广场上,她日夜不休,指挥后勤、安排发言,并在国际媒体前接受采访。她的演讲极具感染力,一度被认为是学运的象征。
两人的结局,一个归于沉寂,一个流亡天涯。
谭厚兰的命运急转直下是在文革后期。1968年,她还在高位,曾经与姚文元以团长副团长的身份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但随着文革的行进,局势突变。她的激进言行成为了“极左”的代表,1970年被打倒,遭到审查,并在1978年被判刑。1981年谭厚兰检查出患有宫颈癌被保外就医,回到湖南,生活低调,1982年11月,谭厚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这年,她才45岁,一生未婚。据说与江青相同,她选择了自杀。也许她至死都没有明白,为什么积极地跟随毛主席闹革命,下场反而如此悲惨。
柴玲的结局则是另一种悲剧。1989年后,她被通缉,最终流亡海外,在美国定居,并取得了博士学位。然而,她的人生并未因此而平静,她的回忆录、访谈以及她在海外的政治立场引发了诸多争议。
这两位女学生领袖,一个曾经是革命的宠儿,最后却被革命吞噬;另一个曾经呼唤自由,却不得不在异国他乡漂泊。她们的故事,至今仍是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图片均来自网络)
后记:前不久参加文学城王府活动,中间有一段小插曲。一年前Shifu圆导组织成立了一个北太平庄小分队,今年又获得扩编。我出国前曾经在北师大恶补了半年英语,北师大临近北太平庄,因此也加入了小分队。这两天突然想起北师大的两位女学生领袖,有感而发。
去年还在网上看到柴玲的名字。
我刚刚去了荷花的,只流地发现好多早起来美国打工的文章都没有看,我觉得特别好看,一定要把它们全部补回来。
水星博主记忆力好。那应该是上届足球世界杯。梅西球艺为一代人之最,品行也好。但在那之前,每次给阿根廷国家队效力都以悲剧告终。大家都希望他在生涯末期能赢一次世界杯。那次真是足球上帝眷顾,点球多随机啊!后来布宜诺斯艾利斯万人空巷上街庆祝也令人难忘。
历史有惊人的重复。就在博主回忆那段历史的当天,世界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
昨天,泽连斯基拿了一大摞照片到白宫诉苦,预料靠山还会和过去一样,站在自己一边,给自己撑腰。没想到,昔日的靠山竟然翻脸,突然发现自己那么孤独。
工宣队“7-27”强势进清华,当时被蒙在鼓里的红卫兵满心困惑与不解。这才有蒯大富找毛泽东哭诉的一幕。等毛泽东翻脸,蒯大富才知道,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昨天的世界。当时蒯大富的心情一定和昨天泽连斯基一样,感觉天塌地陷。
教育背景?: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
?文革时期?:领导多起武斗事件,被称为“蒯司令”。
?法律判决?:1983年被判有期徒刑17年。
?出狱后?:经商成为亿万富翁。
=============================================
1987年10月31日,蒯大富被释放,回到青铜峡铝厂工作。
1988年8月,蒯大富与北京大学78级学生罗晓波在南京登记结婚,后育有一女。 [1]
1992年蒯大富偕妻子到山东省蓬莱市登州镇司家庄振兴实业总公司工作,任总工程师。
曾有消息称,1993年春蒯大富曾受北京一家街道企业之聘到首都任职,但很快惊动了刘少奇遗孀王光美等人,被迫离开北京到江苏常州,后又到深圳受聘于民办及中外合资的一家网络公司。
2011年4月24日,蒯大富回到母校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
在 YouTube 上找到了那个采访视频。
以下是柴玲在1989年5月28日接受美国记者 Philip Cunningham 采访记录:
柴玲: “同学们总在问,下一步干什么?我们能达到什么要求?
我觉得很悲哀,我没办法告诉他们。
其实我们期待的就是流血,就是让政府最后无赖至极时用屠刀来对着它的公民。
我想,也只有广场血流成河时,全中国人才能真正擦亮眼睛,团结起来。
但这种话怎么能跟同学说?
因为中国人不能骂中国人,但我不得不说:有时我想,中国人,我不值得为你奋斗,我不值得为你献身。”
记者: “你自己会在广场坚持吗?”
柴玲: “我想我不会的。”
记者: “为什么呢?”
柴玲: “因为我跟大家不一样。我是上了黑名单的人。被这个政府残害,我不甘心。
我要求生。”
至於那个臭名昭著的柴玲,若说她是(学运领袖)真是高抬了她,看到她哭着对美国记者说她希望广场上的同学们流血,而她却不想死,她想活的时候,就已经清晰的表明柴玲就是一个蛇蝎心肠的臭婊子、、、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
水星兄好文,喜欢这种文章,引人思考! 周末快乐!
北太平庄小分队也有俺呢,俺大哥是北师大毕业的,和水星兄也算是校友了。:)
水星兄今天不写游记写政治了。我也没听说过谭厚兰的故事,柴玲是64的风云人物,之后有一系列的争议事件。听朋友说在美国还见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