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到处都是他!躲不过,只好穿过!

(2018-03-19 10:26:02) 下一个
到处都是他!躲不过,只好穿过!

1) 李敖=性欲=灵感

2)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相当的细心、严谨。

3) 李敖这个人不可能不成功。他太勤奋了,太严谨了。

4) 那个书房真让人羡慕啊,有六七张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放的是不同的资料,他想写哪一方面的文章,就去相应的工作台。( I hope I can get such settings - each room with a topic of references!)

**

我认识的李敖

(2018-03-18 19:18:03)
标签:

杂谈

 

?


2018年3月18日上午,作家李敖在台北去世,享年83岁。

每日人物找到了几位与李敖生前有过直接交往的人。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试图还原这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作家。
 

文 | 冯翔

1“我不是他的助理,我是他的情人”

讲述人:武行(化名)

某211大学新闻系主任
 

2002年,我去台湾世新大学交流,正好那天上午李敖也去演讲。中午校方请我们在同一家饭店吃饭,吃的是盒饭。

李敖穿着一件红色的夹克、白裤子,带了个特别小的小姑娘,也就十八九岁,介绍说“这是我的助理”。

小姑娘一听,当场就哭了,说:“我不是他的助理,我是他的情人!”

2“他给我留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讲述人:向阳 (南瓜视业公司总经理
 

刚刚听到李敖去世的消息,我给他最好的朋友陈文茜发了个微信,表示哀悼。我们公司的同事也给李敖的妻子发了慰问。

其实我内心倒没有多大的哀痛。我觉得,他是“圆寂”了,他的人生很圆满。

我见过李敖三次。他给我留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第一次,是2012年我到台湾去,跟他私聊。他给我展示随身带的两件家伙:一件是一把刀,一件是电击手枪。他说,带着防身。

第二次,是我做的一档电视节目访问他。在他的书房,位于台北金兰大厦的工作室里。

那个书房真让人羡慕啊,有六七张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放的是不同的资料,他想写哪一方面的文章,就去相应的工作台。他收集各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详实,别以为他是脱口而出,他是一个对资料要求非常严谨的人,言必有据,不是一个莽夫。作为读书人,我很佩服。

李敖在自己的书房里。

第三次,是我们想找他一起打造一档电视节目,把他和郭敬明找到一起,做一档有关中国文字和文化的节目。李敖是我少年时代的英雄,他对传播中华文化也是一直有冲动。

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却没有在大陆这边的电视上得到露面的机会。

他是一个思想者,逻辑很清晰又很稳健,不像大陆这边的很多知识分子都是一惊一乍的。他去世了,台湾在公共领域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了。
 

3“那些骂李敖的人,你比李敖差远了”

讲述人:万静波《南方人物周刊》原副主编,

他是一个学者、知识分子、流氓、义士、江湖豪客的结合体,这样的人很少。

4“李敖这个人不可能不成功”

讲述人:辛海峰 (联合读创创始人、CEO

发现他这个人,不会让你觉得有任何紧张感。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相当的细心、严谨。

如果用世俗的“成功”标准衡量,李敖这个人不可能不成功。他太勤奋了,太严谨了。他可能没有太大的深度,但是他的学问太广博,这会增强他的深度。

我见了他这么多次,他总是来来去去一个人,连助理都没有。后来才知道,他跟自己的太太、儿子并不住在一起。

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老人有多讨厌,我是知道的。我的年龄,已经可以做我儿子的爷爷了(李敖比儿子李戡大五十八岁)。趁他们讨厌我之前,我先讨厌他们,我先自己搬出来。”

从餐厅往他家走的时候,路过一家宠物店,有两只可爱的小猫摆在窗户旁。他趴在玻璃窗上,看了好久好久。

李晓蕾、史千蕙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ID: meirirenwu)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70293f40102yexm.html?tj=1

!!! ACHTUNG !!! 有人在你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引导着你的人生!!!
俄议会决议指出:“当代科技的成就使信息及心理生理技术的发展成为。基于这些技术出现了秘密,远程影响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的方法和手段。存在着许多可靠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思维能力,操纵人的行为,干扰合理反应,或人为制造出依赖症状。听觉-视觉影响是通过听觉或视觉通路实现的:微弱的低于域限的刺激是无法有意识知觉到的,但它们却能够被导入深层潜意识,并且在当事人无法察觉到其存在的情况下将他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事先确定的方向。”  
“我们需要进入坏人的头脑和网络,这就是国家使命组的任务:在坏人的头脑和他的网络里。” ---- 进入德国“人”的基因碱基卐-Base-Pairs的量子频率密码Enigma里。
German MK-ultra-Genocide: Attacking human 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gland (24h/7d) by means of Electromagnetic
 Weapons leads to neuroendocrine disorder consisting of sterilization.

新视野新思维

 

    如果把学习基础知识比作“画龙”,那么思考力的培育就是“点睛”。“画龙”不“点睛”,即便是“龙”,也是缺乏创造能力的“死龙”和“瞎龙”。现在有很多人缺乏的就是“点睛”之笔,尽管有一些人接受了很好的高等教育,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能力和品德并不优秀,事业上也很平庸。
《知识来自阅览,能力需要锻炼》——愿我们友好交流,成为学习型朋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JKCB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渔.鹭' 的评论 : 张国荣说“他特别钟情亦舒的小说”,蔡澜说“拿到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林夕说“读她的文字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读者也曾感叹的说:“到了一个年纪,很容易迷上亦舒。不光因为她的文字,更因为她说的话很犀利,可以让人振聋发聩!“ 为什么要读亦舒?她的尖锐、苛刻,跟张爱玲如出一辙。对于女人心,亦舒永远是冷静医生,她最善于用几句戳人心的句子,掀起人生背后的荒凉和冷清。 所以,香港词人林夕,就写过一首致敬亦舒的词。 而要读懂她的那些句子,需要的是历经百千磨难之后依然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决心。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
一本被翻旧的书,封面右上角写:她比烟花寂寞。同桌从课桌下方神神秘秘地传给我,那时我正上初二。忘记是什么原因书没看成,名字却记了十年之久,后来《她比烟花寂寞》成为我大学时看亦舒的第一本书,接着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去学校图书馆必借亦舒。
可以说,亦舒是曾经的畅销... 亦舒:"读我的文字就行了, 为什么要见我这个人?" 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亦舒是谁? ... 文字也比我好。”
渔.鹭 回复 悄悄话 人如果是空气与晨雾会穿过。你的信息网很巨大,唯一就是看不清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