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将三盘菜分成两份,一份密封,一份敞口
将敞口鸡肉样品剪碎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将加入蒸馏水的样品放在一起,待观察
样品放到第二天中午,对照比色卡看结果
吃剩饭剩菜在许多家庭都是很常见的事。不过,“隔夜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会致癌”这个说法也流传很广。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放一晚后,菜里的亚硝酸盐含量真的会急剧增长吗?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带着三份菜,前往南京CEC食品安全消费者体验中心,分别模拟一般家庭将中午的饭菜留到晚上和第二天中午的情景,对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检测。
快报实验证明: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安全
同样条件下,隔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长比肉类快
背景
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从哪儿来?有什么危害?
据介绍,亚硝酸盐主要指的是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和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在工业和建筑中广泛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和记者一起做实验的检验员李金凤介绍,亚硝酸盐有防腐的作用,能带来特殊的风味,为食物着色、提亮效果明显,用亚硝酸盐腌过的菜更红。很多不法商贩会用来代替食用盐。另外,食物中的硝酸盐,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毒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率较高,食入0.3-0.5克就有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在胃部可与胺发生作用,生成亚硝胺,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主要导致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实验
三个时段,分别测试亚硝酸盐含量增长情况
■实验准备
一份鸡肉,一份土豆,一份青菜,亚硝酸盐速测盒
■实验人员
南京普申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金凤,技术工程师樊洁
■实验过程
记者从街边饭店买了一份红烧鸡肉,一份炒土豆,一份清炒青菜,鸡肉和土豆出锅时间是上午9点,青菜出锅时间是上午9点12分。装入打包盒后,10点到达位于南京河西的实验室。
分别将三盘菜分成两份,一份敞口暴露在空气中,一份装入密封盒保存于冰箱内。此时是上午10点15分。
随后开始编号,1号为敞口放置的青菜,2号为敞口放置的土豆,3号是密封保存的青菜,4号是敞口放置的鸡肉,5号是密封保存的土豆,6号是密封保存的鸡肉。
准备工作完成后,进入实验操作部分。
第一次:当天10点20分,模拟中午新鲜出锅的饭菜
从6个样品中各自取样1g,粉碎均匀,放入10ml的比色管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摇晃后放置1分钟,接着装入离心机内2分钟,取上层清液1ml,加入到1.5ml的离心管中,摇匀后静置5分钟。接着加入2滴试剂,摇匀静置10分钟。
10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记者观察到,6个比色管中液体的颜色都在0.1-0.2之间。根据速测盒说明书,这次检测出样品中亚硝酸的含量为1-2㎎/㎏。
第二次:当天下午4点,模拟饭菜留到当天晚上
6个比色管中液体的颜色都未达到0.25,和上午相差不多。
第三次:第二天中午12点半,模拟饭菜留到第二天
结果显示,所有数值都低于0.25,但1号比色管变化显著,接近于0.25,里面装的是敞口放置的青菜,和3号密封青菜相比,亚硝酸盐含量增长较多。4号敞口鸡肉和6号密封鸡肉对比,4号略微偏紫,亚硝酸盐含量略有上升。2号与5号相比,也是敞口放置的土豆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一些。
■实验结果
综合三次测量可以发现,当饭菜留到第二顿时,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当过了一个晚上后,尽管仍在限量范围内,但是敞口放置的三个菜,亚硝酸盐含量都出现了一些增长,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长较多,增长幅度超过了肉类。
另外,密封保存在冰箱里的这一组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增长相对较慢。
分析
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在合理范围
参照国家标准对部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参考值,其中,鲜肉类、鲜鱼类、粮食的限量标准是小于等于3mg/kg;蔬菜类为小于等于4 mg/kg。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数据都低于0.25mg/kg。虽然隔夜的菜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不如刚出锅的时候新鲜,但是尚在安全范围内,可以放心食用。
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长比肉快
同样条件下,为什么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长得比肉类快?检验员李金凤介绍,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受到空气、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量化其中的关系十分复杂。和肉类相比,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会使用氮肥,并且土壤里也有较多的细菌,氮元素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硝酸盐,之后进一步在土壤和空气内含有的还原酶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
密封放冰箱,亚硝酸盐含量增长慢
密封保存在冰箱里的这一组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增长相对较慢,一是因为隔绝了空气,二是低温,抑制了还原酶的活性,并阻止了外部的还原酶进入其中。“所以新鲜的蔬菜买来后如果没有及时烹饪,保存环境又不好,就会产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菠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外,高温加热能够杀死还原酶。
吃剩菜真的有害吗? - 知乎
核心提示:无论是否做熟,蔬菜的亚硝酸盐在储存过程中都有可能增加,但正常情况下,蔬菜中的这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距离危害人体的剂量还有相当的差距,致癌也尚无证据说明,市民不用过于担心。
温馨提示:
一双筷子、洗个澡都会引发癌症?但只要做好8件事就能一辈子远离肿瘤。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抗癌 学习癌症预防绝招。
现在物价飞涨,再加上卫生健康问题,许多白领都会选择自带中午饭,冰箱和微波炉也成为了办公室的“标配”电器。可是一条名为“吃隔夜饭菜胃癌风险高3.6倍”的消息近一两个月以来被炒得沸沸扬扬,上班族们纷纷对“带饭”安全表示担忧。到底还能不能带饭?隔夜饭菜真会导致胃癌吗?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表示,“无论是否做熟,蔬菜的亚硝酸盐在储存过程中都有可能增加,但正常情况下,蔬菜中的这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距离危害人体的剂量还有相当的差距,致癌也尚无证据说明,市民不用过于担心。然而,隔夜饭菜易滋生细菌,最好还是不要常吃。”
专家简介: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中青年专家论坛首任主席。从事临床肿瘤学医、教、研工作,在肿瘤生物治疗、化疗、放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微创治疗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是我国肿瘤生物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循证医学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和开拓者。
“隔夜菜”是否致癌 从认识亚硝酸盐开始
在“隔夜饭菜致癌”的消息中,提到其可能会致癌的理由是——“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
事实上,在所有饮食——水、肉、蔬菜、水果中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其中以茎叶蔬菜的含量最高。在正常饮食中,蔬菜是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这个转化过程可以由蔬菜中的还原酶来实现,但在菜被加热煮熟的过程中,这些酶失去了活性,这条路也就被截断了。另一种途径是细菌的促进,蔬菜被煮熟的同时也消灭了许多细菌。但在吃的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剩余的饭菜;保存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一些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细菌的生长促进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另一层事实是,正常人食用隔夜菜的量并不会太大,从中摄取的亚硝酸盐更少。福建省质监局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对出锅后装在保鲜盒里冷藏的青菜、红烧肉、红烧鱼、米饭分别进行了保存时间为半小时、4小时、9小时、24小时的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饭菜所含的亚硝酸盐均小于1毫克/千克。常温下保存了4小时的肉,亚硝酸盐含量也低于1毫克/千克。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规定为:蔬菜为4毫克/千克,鲜肉为3毫克/千克,大米为3毫克/千克。“正常人食用蔬菜的话,即使是隔夜菜,每天亚硝酸盐摄入量也非常少,要达到中毒的量,除非是较大量吃。”罗荣城教授说。
罗荣城教授还指出,“亚硝酸盐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是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能会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隔夜菜致癌证据未明 胃癌另有“真凶”
“未有确切依据证明隔夜菜会导致胃癌,目前知道的是肉类腌制品及黄曲霉素(存在于发霉食物中)有一定致癌作用。”罗荣城教授表示,目前的临床观察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慢性感染、生活习惯、饮食种类、营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以及手术后残胃等有关,单个危险因素不足以诱发癌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http://cancer.39.net/a/2012417/2008084.html在“隔夜饭菜致癌”的消息中,提到其可能会致癌的理由是——“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
事实上,在所有饮食——水、肉、蔬菜、水果中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其中以茎叶蔬菜的含量最高。在正常饮食中,蔬菜是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这个转化过程可以由蔬菜中的还原酶来实现,但在菜被加热煮熟的过程中,这些酶失去了活性,这条路也就被截断了。另一种途径是细菌的促进,蔬菜被煮熟的同时也消灭了许多细菌。但在吃的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剩余的饭菜;保存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一些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细菌的生长促进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详细]
在另一层事实是,正常人食用隔夜菜的量并不会太大,从中摄取的亚硝酸盐更少。福建省质监局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对出锅后装在保鲜盒里冷藏的青菜、红烧肉、红烧鱼、米饭分别进行了保存时间为半小时、4小时、9小时、24小时的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饭菜所含的亚硝酸盐均小于1毫克/千克。
常温下保存了4小时的肉,亚硝酸盐含量也低于1毫克/千克。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规定为:蔬菜为4毫克/千克,鲜肉为3毫克/千克,大米为3毫克/千克。“正常人食用蔬菜的话,即使是隔夜菜,每天亚硝酸盐摄入量也非常少,要达到中毒的量,除非是较大量吃。”罗荣城教授说……[详细]
“未有确切依据证明隔夜菜会导致胃癌,目前知道的是肉类腌制品及黄曲霉素(存在于发霉食物中)有一定致癌作用。”罗荣城教授表示,目前的临床观察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慢性感染、生活习惯、饮食种类、营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以及手术后残胃等有关,单个危险因素不足以诱发癌变。...[详细]
自从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为胃溃疡的直接致病菌后,人们开始关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IARC)宣布Hp是人类胃癌的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详细]
目前,被列为胃癌高危因素的有以下6点:1.长期进食高盐、熏制品、盐腌食品和暴饮暴食、爱吃热烫食物以及一日三餐不按时进食等饮食因素。2.酗酒和吸烟史。吸烟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增加50%~60%。3.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4.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肠化生、恶性贫血及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等,都有癌变的危险。5.有家族史。胃癌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出正常人4倍,胃癌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6.年龄在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详细]
大家都知道晚上炒的菜放到第二天吃就是“隔夜菜”,但要是早上炒的晚上吃,就不算“隔夜”了吧,其实不然...[详细]
罗荣城教授告诉我们,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说,隔不隔夜并非问题所在。蔬菜在加热制作的过程中,其本身含有的还原酶失去活性,无法将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但蔬菜因没有吃完,在存放过程中,会导致细菌的进入,细菌在适当条件下大量生长,硝酸盐就可能转化成亚硝酸盐...[详细]
首先取决于蔬菜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因此,如果同时购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如菠菜等。如果准备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的话,应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选择瓜类蔬菜...[详细]
其次是“隔夜菜”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第三是“隔夜菜”的保存时间,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两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这样亚硝酸盐的含量仍然会增加...[详细]
馒头、花卷及饼类如果无法预计何时吃完,可以把它们放入冷冻层,零下15摄氏度一般能保存一周左右。米饭和粥类由于水分较大,最好密闭冷藏,在24小时内食用。
很多人往往忽略带馅主食的保存,实际上,很多食物变质引起的腹泻都跟它们有关,因此饺子和包子等也最好冷冻保存。
5、肉类食物保存择好盛器
保存肉类食物最好选择玻璃器皿或有釉质的瓷器。因为一些塑料器皿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是脂溶性的,它们会随着油脂渗入食物中。另外,加醋的酸性菜肴具有一定腐蚀性,保存时最好也选择性质稳定的器皿。
作者:畉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437334/answer/1134840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