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天开青云路 , 日为苍生忧 rd

(2016-10-12 10:20:57) 下一个

Why called "天开青云路", not white clouds but green clouds? "日为苍生忧" the Sun worry about all life forms - understandable.

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就出生在绩溪上庄, 他曾对族人说:“我原来不姓胡, 我们绩溪姓胡的, 都是李唐的后裔, 应该 有大志, 而有所作为。”

出各地李姓对陇西故土的深情。湖北阳新有一副槌联:

 

我自陇西来 , 驻马东征 , 回首难忘桑梓地。
家依江北住 , 飞鸿南向 , 一联聊寄子孙心。
 
用楹联向家乡父老表达思念故土的拳拳之心 ,真情实话 ,感人肺腑。
 
广东梅县的 ” 陇西堂 ” 廊柱上有一副很短的楹联:
旋马家声远 ,
犹龙世泽长。
 
驻足东南海隅 ,扭回马头遥望陇山故里 ,
家乡的声音是那么遥远 ,太远了。
但我李姓族裔 ,一代接一代 ,绵绵世泽 ,生生不息。
 
没有真情实感 ,写不出这样好的楹联。

~~

中华李氏源远流长

http://www.lee-clan.org.sg/?page_id=1440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豪壮诗篇:“我李百万叶 , 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 , 日为苍生忧。” (《李太白全集》卷之九 )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之李氏, 不仅遍布中州, 而且走向世界各大洲。据有关资料统计, 分布在海内外的李氏人口达一亿多人, 成为世界第一大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侨居海外的华裔人士基于热爱祖之情, 纷纷来华旅游观光; 或探亲访友; 或应聘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进行文化交流;或洽谈贸易; 或投资兴办企事业;更有要者, 则为寻根问祖。其中李姓人士为数不少。为此笔者将搜集到的有关李氏资料作一简介, 以为李氏寻根之参考, 更希望引出“玉”来!
 

李氏远祖肇自颛顼

 
李氏之远祖肇自轩辕皇帝之孙颛顼, 约在四千多年前, 生大业, 大业生女华, 女华生皋陶, 为尧之大理, 因官命族为理氏。夏商之季, 有理徽为翼隶中吴伯, 以直道不容, 得罪于纣, 其妻携子利贞, 逃于伊侯之墟, 食木子而得全, 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传 10 代孙李耳即老子, 居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 )。一说安徽涡阳县郑店村为老子故里。老子是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 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吏”, 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 4 子, 长子李崇约在公元前290年代为陇西郡守, 子孙遂居陇西郡(郡治初在临洮后迁陇西)。崇为陇西房始祖。其后裔分布在陇、蜀、秦、晋、苏、皖、桂、粤、闽、台等省。昙之第四子李玑居赵郡 ( 始于山西晋阳后至河北邯郸), 他的子孙分布在冀、鲁、豫、浙、辽、鄂等地。陇西、赵郡两大房人丁繁多, 人才辈出, 而以陇西为主流。 千百年来, 统治阶级因军事政治之需要曾大肆移民和逐放; 或因封 地采邑而占领;或因天灾人祸而走他乡;或因生计所迫漂洋过海到了国外。
 

贞观盛世传千古

 
院西郡李崇之5 代孙仲翔生伯考, 伯考生尚, 尚生李广(? —前 ll9 年 ), 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县 ) 人, 为汉名将, 匈奴称为“飞将军”。唐高祖李渊系李广24世孙, 渊率子女起兵反隋获胜, 建立唐朝。渊有子 23 人, 封为全国各地之王, 次子世民继皇位,即唐太宗。他很能干, 任贤纳谏, 发展农业, 改进科举制度, 扩大国内各民族之联系, 开辟海陆交通道路,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老百姓生活得到改善。誉为“贞观之治”太平盛世。
 

娘子军平阳公主

 
为李唐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除世民之外还有一位女将, 值得一提。据 ( 宋 ) 洪迈《容齐随笔》卷 12《妇人英烈》一文载 :“唐高祖 ( 李洲 ) 起兵太原, 女 ( 李实 ) 平阳公主在长安, 其夫柴绍曰 :‘尊公将以兵清京师, 恐不能偕, 奈何?’ 主曰:‘公往矣,我自为计。’ 即奔鄂( 今陕西户县 ), 发家赀, 招南山亡命, 谕降郡盗, 申法誓众, 勒兵7 万( 半为女 ), 威震关中, 与秦王 (李世民 ) 会渭北, 分定京师。此其伟烈, 又非他人比也。”后来人们称“娘子军”的来历即出于此。
 

文成公主汉藏联姻

 
文成公主——唐太宗养宗室女, 贞观十五年 (641)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在她的影响下, 汉族制碾磨、陶器、纸、酒等工艺及历算、医学等陆续传入吐蕃。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系的加强, 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在拉萨创建小昭寺。大昭寺内有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
 

外族外姓景从李姓为荣

 
唐朝是李家统治天下, 共计20 位皇帝, 统治国家达 289 年。 在李唐盛名之下, 有外族外姓以立功从唐国姓为李氏, 有的赐为李姓。《郑氏通志》载 :“有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拓跌氏, 并以立功从唐国姓为李氏。”又如西夏李元昊 , 此人是党项羌族, 唐时赐为李姓。临洮太石之李氏, 原系蒙古族在元朝“有凉国公囊加歹带 李者, 因谏顺帝怒, 眨其子长吉贴木儿为临洮路都事, 其子哈咎观音保因祖囊加歹带 李, 指以李姓, 遂名李诚, 兄弟 7 人逐家临洮焉。”(《洮沙县志》)
 

绩溪胡氏, 李唐后裔

 
在历史上换姓改名者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多在特殊的情况下 造成的。外族外姓改姓为李者, 如上所述。但是也有李氏改为他姓的, 如安徽绩溪胡氏, 系出陇西李唐。据当地《胡氏宗谱》记载“公元 904 年朱温篡权唐哀帝李祝被杀, 何皇后新生太子( 昌翼 ) 由近侍胡三抱出宫养在婺源考水, 传至 15 世孙明善时, 由考水迁至 绩溪上庄。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就出生在绩溪上庄, 他曾对族人说:“我原来不姓胡, 我们绩溪姓胡的, 都是李唐的后裔, 应该 有大志, 而有所作为。”
 

陇西赵郡各自分房

 
自唐太宗将“陇西李”定为第一高姓后, 又涌进了不少新族, 从 此陇西李氏的阵营 , 更加壮大起来, 形成三十九个大房 , 其中以四房的子孙最为兴旺发达, 故谓 :“陇西李氏宗著四房:其一曰武阳 ( 今四川彭山东 ), 二曰姑臧( 今甘肃武威市 ), 三曰敦煌,四曰丹阳 ( 今江苏镇江市 )。有宰相十人。赵郡李氏定著六房:一曰南祖, 二曰东祖, 三曰西祖, 四曰辽东, 五曰江夏, 六曰汉中。有宰相十七人。”(《新唐书》卷 72 上 )
 

陇西郡望缘何独尊

 
李氏最大的陇西、赵郡两大系, 同出一脉, 是同胞兄弟的关系, 以后天下李氏独尊陇西为郡望, 其故何在?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个因素:首先从陇西这个地方说起。公元前 272 年秦“宣太后诱 杀义渠王于甘泉宫, 因起兵灭之, 始置北地、陇西、上郡。”秦始皇统一后, 分天下为 36 郡, 陇西郡居其一。陇西以在陇山之西而得名, 陇西位于今之甘肃省,“陇”亦是甘肃之简称。甘肃为我国民族文化发祥地, 人杰地灵, 生长在甘肃的人民具有艰苦奋斗传统美德与勇于创业精神, 陇西之名因之也日益显著起来。
~~

李姓情系“陇西堂”

 

因为客家人的祖先 ,走过那么一段漫长曲折的路 ,时时不忘中原故土 ,时时不忘祖籍唐山。而客家人中的李姓 ,则更增添了一分情思 ,李煜的千古名词:“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凉心情 ,他的这种心情 ,在李姓同族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失掉的是江山 ,李姓离开的是故土 ,他被诏封 “陇西郡公 ”, 而客家李姓对“陇西堂”, 则倾注了更多的深情。

 

在闽、粤和台湾等地的李姓同胞 ,家家户户都有“陇西堂”的匾额 ,有的挂在大门口 ,有的挂在客厅 ,有的是逢年过节供奉“陇西堂”的牌位 ,缅怀故土 ,遥祭先祖。这就是他们离乡背井以后的独特感情。李姓对“陇西堂” 的亲情 ,令人遐想。

 

一千多年来 ,由于改朝换代 ,战乱频仍和天灾人祸 ,全国各地的“陇西堂”所剩无几 ,就目前所知的几处遗址墨迹中 ,可以看 出各地李姓对陇西故土的深情。湖北阳新有一副槌联:

 

我自陇西来 , 驻马东征 , 回首难忘桑梓地。
家依江北住 , 飞鸿南向 , 一联聊寄子孙心。
用楹联向家乡父老表达思念故土的拳拳之心 ,真情实话 ,感人肺腑。
 
广东梅县的 ” 陇西堂 ” 廊柱上有一副很短的楹联:
旋马家声远 ,
犹龙世泽长。
驻足东南海隅 ,扭回马头遥望陇山故里 ,家乡的声音是那么遥远 ,太远了。
但我李姓族裔 ,一代接一代 ,绵绵世泽 ,生生不息。
 
没有真情实感 ,写不出这样好的楹联。

 

可惜 ,这样深远的民族亲情 ,由于长期闭塞 ,无法进行交流 ,改革开放以后 ,形势日好一日 ,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 ,源源不断涌来 ,像是打开了窗户 ,外面的世界好大啊 !干旱的陇原大地 ,养育过那么多英才的先祖 ,传递的信息越多 ,陇原人民更热爱自己的黄土高坡 ,寻根热、故土情、民族情 ,凝结成了爱国情,条条信息伴随而来的是信心和希望。

 

1980 年出版的《李宗仁回忆录》第一篇《家世》中说 :“ 我们村聚居的李姓族人 ,男女约二百丁口。相传我们的先祖是陇西人 , 历朝历代 ,迁徙数千里才定居到广西的 ,最早的传说我们的先人是秦时南迁的……另一种传说则谓我们的远祖自陇西迁入关东( 即今河南省 ),再迁湖南 ,三迁而入广西定居的。至其年代 ,一说是汉朝 ,一说是唐朝……”不管是哪一朝 ,世居桂林乡村的这一支李姓 , 至少一代接一代叙说自己的祖籍是陇西已经一千多年了。”李宗仁先生的迟暮之年 ,追忆自己的祖宗发祥地、叙说桂林的大好河山, 这和他毅然采取“叶落归根 “的重大行动有着亲缘上的深远联系。

 

1987 年 ,台湾当局还没有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的禁令 ,台湾《自立晚报》的记者李永德等二人 ,冒着蹲牢房的风险 ,毅然到北京访问 ,此一消息成了当时世界新闻界注意的焦点 ,香港《文汇报》记者问他 :“为何来大陆采访?”他脱口而答:“ 我是客家人 ,远祖在陇西。……我从小就想到大陆来 ,很想看看大陆 , 当了记者以后 ,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祖居台湾高雄市的李永德 , 世代相传 ,他们的远祖是陇西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想来祖国家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情真意切 ,何罪之有 ! 所谓 “牢 狱” 之说 ,也就化为泡影了。

 

李永德认同的亲情和行为 ,代表了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其后不久 ,台湾的六位李姓同胞 ,自愿组织起来 ,到陇西来寻根祭祖。可他们不知道旅游线路 ,西安下飞机后 ,旅游接待人员把他们介绍到西北大学历史系 ,历史学家详细介绍了陇西的沿革和旅游线路, 他们租了一辆面包车 ,不畏长途颠簸和劳顿,从西安直达陇西,找到李家沟山头的李靖庙遗址,焚香礼拜,满足了他们的宿愿。

 

有些异国他乡的李姓华人 , 到陇西来寻 “根 ” 的作为 ,更令人感动。 1987 年 ,日本的富田秀子( 汉名李秀莲 ,原广东梅县的客家人) 携带子女来到陇西 ,她饱含深情地寻找先祖迁居广东的足迹 ,陇西土木结构的低矮房屋 ,纯朴的民风民俗,她都感到亲切 ,每天晚上她都要和当地的老婆婆同炕而眠 ,并要打开收录机 ,录下老婆婆的家常话。到达广东以后 ,专程到梅县去晋谒 “陇西堂”,适逢阴雨绵绵 ,无所事事 ,她便打开收录机 ,反复谛听老婆婆所说的家常话 ,尽管她一句都昕不懂 ,但她还是要听 ,翻来覆去地听,她认为她的祖先说的就是这样土话 ,声音最亲切 ,意思无关要紧。回到日本以后 ,她写来信说 :“ ……我像回到温的家乡 ,受到亲人的款待 ,心里感到那么温暖……爱乡之亲 ,油然而生……我们在海外盼望着祖国繁荣……”赤子衷情 ,跃然纸上。

 

一百多年来 ,我们没有接待过如此情深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陇西认祖归宗 ,因为一百多年来 ,我们的国家国弱民穷 ,饱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侨居海外的同胞 ,也是在被排挤和被歧视中苦苦谋生;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海外同胞扬眉吐气 ,在任何地区、任何场所 ,都可以和任何人种、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平起平坐;改革开放 ,国内繁荣昌盛 ,侨胞、同胞的人际关系 ,空前宽松 ,因而李姓同胞接踵不断来陇西寻“根 ”。 1990 年 11 月以李伸一先生为首的“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敦睦访问团”一行专程来兰州访问 ,表示愿意出资修复“陇西堂”。这些盛况 ,引起了甘肃各级领导的重视 ,决定投入人力物力 ,尽快修复“陇西 堂”, 以满足李氏同胞的亲情。

 

如果说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话 ,那就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李姓族裔;如果说侨胞们不忘唐山而在世界各地组成“唐人街” 的话 ,李姓同胞则更不忘桑梓故里陇西 ,而在世界各地的都市商埠组织自己的宗亲组织。族散前途 ,宗归于一 ,走到天涯海角 ,李姓同胞都要把“陇 西”二字标在最为醒目的地方: 台北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琉璃大屋顶的大楼正面 ,写有陇西二字;新加坡李氏宗亲总会高大楼房的中间 ,用英文署名其会名 ,但每一层楼的正面两侧 ,都用汉文书有陇西二字;香港地区直接署名“陇西李氏宗亲总会”; 菲律宾除一地区署名“粤侨李氏陇西堂 ”外 , 其 余七个地区都叫“陇西李氏宗亲总会 ”;旅居新加坡的潮州李姓 ,则更情深 ,他们的牌匾不署李氏 ,只写“潮州陇西公会”。陇西即李姓 ,李姓即陇西 ,情切切 ,意深深 ,这般亲情 ,至为感人。

 

台胞、侨胞中的李姓同胞对陇西如此情深 ,陇西人民为筹建 “陇西堂”和开展李氏文化研究也在竭精尽智 ,夙夜操持;李姓同胞把陇西二字名扬四海 ,陇西人民为李姓同胞也在大兴土木 ,大造舆论 ,热气腾腾 ,盛世景象。异日雄伟壮观的 “陇西堂”矗立在渭水河滨之日 ,便是李姓与陇西“合二而一” 之时。天下李氏多俊杰 , 陇山之西有标帜 ,根深枝繁 ,枝繁叶茂 ,叶茂果硕。届时 ,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李氏族裔则更兴旺发达。

新加坡李氏总会| 中华李氏源远流长

www.lee-clan.org.sg/?page_id=1440 Translate this page

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4 子, 长子李崇约在公元前290年代为陇西郡守, 子孙遂居陇西郡(郡治初 .... 陇西以在陇山之西而得名, 陇西位于今之甘肃省,“陇”亦是甘肃之简称。

传世名家经典文丛(套装共10册): - Google Books Result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2lYzCgAAQBAJ - Translate this page

如果再占领西部的陇西郡,整个陇西地区就基本上控制在蜀汉手中,果真如此, ... 张邰率部沿关陇通道迅速西进,过汧县(治今陕西陇县)进入汧陇古道,沿此路登上陇山, ...

Results

陇西的含义请问“陇西”一词的具体含义,以及陇西的古代名门望族,像唐朝 ...

www.zybang.com/.../7f3871fafd50c3fd054d246bed8e1651.html Translate this page
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 ... 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 ...

平水韵二肿隴

sou-yun.com/QR.aspx?l=&ct=腫&c= Translate this page
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 陇,天水大阪也。——《说文》。沈涛注:“今本合三处互订,古本当作'陇山,天水阪、大阪也。'” 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

陇西李家龙宫:世界最大的李氏族谱收藏中心 - 中国台湾网

www.taiwan.cn/zppd/zpgc/200805/t20080528_650350.htm - Translate this page
May 28, 2008 - 记者日前在陇西县采访时了解到,陇西李家龙宫目前已经成为收藏李氏族谱 ...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以来,陇西为 ...

陇西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的微博_微博

weibo.com/3433076704 Translate this page
Sina Weibo
 
Loading...
陇西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陇西县旅游局成立于1993年8月,主管全县旅游工作的 ... 它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 ...

陇西李氏文化-中国·定西党政网

www.dingxi.gov.cn/wsdxly/whcy/lsgl/.../1460079954732427.htm Translate this page
Apr 11, 2016 -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以来,陇西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是陇右地区政治、军事、 ...

隴西李氏家谱-Lee's Family - Timeline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id... Translate this page
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在今天全中国可考的9000多个姓氏中,李氏人口达一亿之多,成为全中华 ... 经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宗亲堂号为陇西堂。广大李姓 ..... 隴西,指隴山以西,而隴山即今日寧夏的六盤山。

李姓情系“陇西堂”--相关文章 - 360doc个人图书馆

www.360doc.com/relevant/336733882_more.shtml Translate this page
(11)陇西李氏文化源流文章来源:中国药都网上陇西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 ... 陇西郡李氏族谱包括有:《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

隴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康熙字典- 词典网 - 日语词典

www.cidianwang.com › 康熙字典 Translate this page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 【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 【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漢天水,今鞏昌 ...

陇 - 实用工具查询

tool.httpcn.com › 康熙字典 Translate this page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漢天水,今鞏昌府 ...

大秦帝国: 铁血铸就的一统江山 - Google Books Result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sbn=7541540757 - Translate this page
童超 - 2010 - ‎History
雍城埋葬的是秦孝公以前的秦王,秦始皇拜祭完毕之后继续向西,到达陇西郡犬丘( ... 从汧水上游的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翻过陇山,进入北地郡,抵达泾水源头的鸡头山(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