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营地是夹杂在黑人中间的白人贫民窟,住在这里的全部是白人。
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安全保障,食物也很匮乏。
这里除了肮脏和贫穷,更多的是歧视。
医院拒绝为他们诊治,雇主也拒绝雇佣他们。
这一切,发生在南非... 这个曾经为了追求平等,自由,战胜了种族隔离制度.. 曾经被誉为反黑人歧视典范的国家.....
然而现在,这里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歧视的怪圈 : 歧视白人.....
这整个故事的开端还得从南非的种族隔离时期开始说起....
非洲大陆历来是黑人们的家园,但是自从近代西方不断入侵和殖民非洲,南非继而沦为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在20世纪英国殖民时期,南非开始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白色人种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和经济,而黑人则只能充当廉价的劳动力。生活中,白人和黑人住不同的片区,他们之间不能有过多的接触,更不能交往。
在20世纪七十年代,南非国民党统治下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发展到了极盛,南非的经济也因此稳固发达,经济实力直逼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在这种辉煌的背后,却是黑人们饱受种族歧视,压迫和不公。(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着种族隔离制度,然而当时在南非的黑人,却是非洲生活水平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有着最好医疗保障的黑人。)
当时也有一部分有英国血统的温和排派白人希望取消种族隔离制。这样的提议遭到了占多数的荷兰血统白人的反对..
后来曼德拉的故事大家应该也知道了。 曼德拉一生都在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奋斗,直到1994年,在南非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大选后,曼德拉当选南非新总统后。 他的上台,正式宣告着种族隔离制度在南非结束。
然而,这一次选举,成了白人们在南非生活的转折点。
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后,政府部门出台了了大量对黑人优惠的政策,增加黑人的就业率和经济享有率。这些政策直接导致了大量没有太多技能的白人失业,养不起房贷,丢掉了房子。
即使是有技能的白人,在工作上也饱受着排斥和歧视,最后导致失业。
后来,在南非政府推行 “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公平就业法”后,白人们所面临的情形愈发危急,各种大小型企业和公司开始只雇佣黑人或混血,白人们被解雇,丢掉工作。
只要稍微受到过点教育的黑人就能轻松找到工作,而有着大学计算机系文凭的白人,却面临着40%的高失业率。
“他们黑人有些还不知道怎样启动电脑,就能得到政府部门的职位,而我们白人却被赶出了政府部门,现在越来越多的黑人进入政府,就更没有人来帮助我们白人了。这些黑人之前只会踢皮球和跳舞。”---- 一位60岁的白人女性说到。
而这位白人小哥也在Youtube发表视频控诉道:
“我现在失业,并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并不是因为我没有资格,而仅仅是因为我是白人,我有着不同的肤色。”
自从黑人执政过后,南非的失业率和犯罪率攀升,政府部门腐败,经济衰退,教育质量下降。 在医学,计算机,航空技术,军事技术,工业制造等高科技行业,真正有技术和能力的白人,面临着失业和不能升职的困境,大多数选择了移民出国。
而这些高科技的技术工作对于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黑人来说是完全不能胜任。导致了恶性循环......
最后,南非剩下了没有钱和没有什么技能的白人,他们只能无奈留在这里,饱受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最终丢掉了工作和房子,沦落到这寮屋营地,一片白人的平民窟...
这里是南非最著名的白人贫民窟之一,几乎每天都有访客造访:慈善机构来捐赠衣物,各地电视台来拍纪录片,路透社来采访,南非大学的学生来做社会调研……
这是一个充满违和感的地方。每一位来者都人生失意,他们或遭遇了家庭暴力、亲人背叛、工作挫败,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自称是社会的弃儿。他们的贫穷和骄傲都显而易见,他们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忍饥挨饿,却造起小花园,抱着宠物猫狗,留着破旧的欧式家具,并随时准备伸出手来向访客讨钱。他们在这里建起简单的住处,结交流动的邻居朋友,也似乎准备好随时告别这里,但很多人来了,就没能再逃离。
现在有超过40万的白人住在类似于这种寮屋营地的地方,每个月仅靠着大约28.99镑(约260人民币)勉强生存。他们的数量,占南非全国白人数量的10%....
剩下的白人们虽然有些勉强得以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白人开始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其中一个营地在克鲁格斯多普的Munsieville小镇里, 它被搭建在一个废弃的土地上,这里住着大约300人,其中四分之一是孩子。
这个女人坐在她在寮屋营地的家前。
小孩子光着脚丫在泥路上跑步,他们都是在94年种族隔离被废除过后出生的...
脸上很脏的小孩看着摄像机,在这里生活条件非常艰难。
这是一个在垃圾堆旁的临时住所,旁边还有一堆肮脏破烂的衣服。
这里的白人,大多数都是荷兰裔。
一个叫Henrik的49岁的男性说道:
“ 我的人生早就完了,我现在49岁,我已经太老了,没有人会雇佣我。 我尽我所能去生存下去,我捡过废金属,卖过二手衣服,但这远远不够。 大多数的孩子在这里都很开心,有些孩子知道他们处在什么环境里。我不是想夸我的孩子,但是如果我给他们说’我没有任何钱给你们’,他们都会欣然接受。但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受,我希望他们过得更好。’
一个叫Arie的56岁的女性说:
“ 每次去医院,如果说我是来自Munsieville的,他们都不会来帮助你,直到你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黎明,他们才有可能来帮助你。”
从之前的白人歧视黑人,到现在黑人歧视白人.
南非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成了一个颠倒的国家...
daloon 发表评论于
------------
应该辩证的看,如果不是黑人祖上被贩卖,他们现在还在非洲,和非洲那些黑兄弟们过同样日子,有些头脑的,会冒着死亡风险坐船偷渡到欧洲。
主因是犹太人
美国也有“穷山恶水”:一窥“白人贫民窟”(组图)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 美国,即便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也有穷困“软肋”。这块“软肋”就在美国东部阿帕拉契亚山区,一个名叫“比蒂维尔”(Beattyville)的小镇。
比镇位于肯塔基州,仅有1700人,其中98%为白人。在千人以上城镇中,比镇排名全美第三穷,也是全美最穷的白人为主的城镇,被美国媒体称作“白人贫民窟”。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至2012年的调查,美国民众的家庭年收入平均为53915美元,而比镇居民的家庭年均收入为12361美元,仅为全国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实,这些钱如果拿到中国生活可能还不算少,但在美国,这点钱甚至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全美平均水平还低。一般家庭都缺水缺电,缺少厕所,儿童也得不到足够食物。
由于经济水平低,比镇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据统计,比镇有五分之一的人既不会读也不会写,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高中就辍学或肄业,全镇拥有大学学历的居民只有5%。
人穷则寿短。比镇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8.3岁,比美国男性的平均水平少了8年。女性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平均寿命为76.4岁,但也比美国女性的平均水平少了5年。
居民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处于肥胖状态。
出于对生活状况的无奈,比镇不少人通过酗酒、吸毒的方式寻求逃避。由此,该镇的兴奋剂毒品泛滥,特别是被称为“乡村海洛因”的类鸦片药广泛流行。
近日有英国媒体寻访了这个“距离美国梦最为遥远的地方”。
英国《卫报》报道说,肯塔基州是美国有名的“煤炭之州”,但煤矿行业的从业群体规模已呈逐年递减趋势,比蒂维尔镇的不景气也是受大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