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祭
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念
木心
鲁迅先生的人文业绩行谊风范,历来多有专门论著,本文仅限于对先生的文章特色略事诠释,或有助于青年们重读“鲁迅”时简练以为揣摩。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体家”。
文学家,不一定是文体家,而读鲁迅文,未竟两行,即可认定“此鲁老夫子之作也”。
在欧陆,尤其在法国,“文体家” 是对文学家的最高尊称。纪德是文体家,罗曼罗兰就不是。
鲁迅这种强烈的风格特征,即得力于他控制文体之为用。文体,不是一己个性的天然自成,而是辛勤磨砺,十年为期的道行功德,一旦圆熟,片言只语亦彪炳独树,无可取代,试看“五四”迄今,谁有像鲁迅那样地一枝雷电之笔。
《野草》集,“秋夜”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就只这几句,已是使我认知天才之迸发,骤尔不可方物。
当“秋夜”被选入国文课本后,全国中学教师讲课时都为难了,怎么也无法解说这两句的巧妙,为什么不是“有两株枣树”,而却要“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呢,孩子们哈哈大笑,鲁迅先生不会写文章——这是鲁迅的得意之笔,神来之笔,从没有人用过此种类型的句法,乍看浅白、稚拙,细味精当凝练,这是写给成年人老年人看的——在文学上,凡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思维和意象,字句的功能就在于偏要绝处逢生,而且平淡天真,全然口语化,令人会心一哂,轻轻带过,不劳注目。
鲁迅发此一文,文坛为之震惊,它的艺术水准,可谓横绝一时,。论体裁,是西洋的散文诗,论文气,是离骚、九歌的郁勃骀荡。整体深蓝,“非常之蓝”,然后配以粉红(小花)雪白(灯罩)猩红(栀子)苍翠(飞虫),印象色彩,显示出一个画家的眼光和手段来。“秋夜” 的调子是非常之蓝的背景,明艳的色点布置其间,读的时候宜一瞥而过,不要纠缠,这样就作者读者两潇洒,留下以后重读的余地。
“秋夜”虽偶露戾气,但非荒诞,夜半听到吃吃的笑声,竟发乎自己的嘴里,既魔幻又有深意——他退出自己,旁观自己,以构成美学:
“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这三个“即刻”的连续出现,意象和节奏极有力度,而且优美神秘,紧接着在深蓝的夜的氛围中,突然拈出一支猩红的栀子,是画在雪白的灯罩上的,这对比,这反差,越显得诡谲明丽——文章已告完成,但余绪未尽,精彩尚在后头:
“我点起一枝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前面先有“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麦子那么大,遍身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这是充分的伏笔,然后挥下最后一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神完气足,寓意深长。
再看《好的故事》:
“河边枯柳树下几枝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吧,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被拉长,这时是泼辣奔迸的红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此一段的绘画性之强,画家也该钦服,知先生之不尽也。画家都不忘为自己画像,尤其是伦勃朗,单凭他的几幅自画像就可名垂千古。鲁迅先生在其“一觉”篇中有意无意地作出了“文字自画像”,恬漠而庄严,一代文豪的形象永留人世:
“在编校中夕阳居然西下,灯火给我接续的光,各样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驰去了,身外但有昏黄环绕,我疲倦着,捏着纸烟,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看见很长的梦,忽而惊觉,身外还是环绕着昏黄,烟篆在不动的空气中上升,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
与“一觉”同样写得好的是“怎么写”(夜记之一):
“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丛冢,一粒深黄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
“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是我至爱之句,只有鲁迅写得出。
鲁迅全集中我尤为钦佩喜悦的作品,谨列如下:
孔乙己
故乡
社戏
在酒楼上
孤独者
伤逝
秋夜
雪
好的故事
一觉
无常
范爱农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怎么写
《故事新编》,可谓找到了最“鲁迅风”的文体,这以前的散文和小说是有木刻味漫画味的,《故事新编》是文笔史笔兼施了,又好在超乎考据故实之外而入乎人性情理之中,句法老到,谐趣横生,已非“幽默”二字可资恭维了——这无疑是鲁迅的成熟之作,巅峰之作,近百年来无人可以比拟的文学杰构。
有一点始终令我惊诧的是,鲁迅的文章,上来就是成熟的,苍劲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一发表,真有石破天惊之势,蔡元培在致周作人的信中说:“读了令兄的《孔乙己》和《药》,实在佩服到了五体投地呀五体投地……(大意)”鲁迅是学医的,转为文学家好像不需要预备期练习期,也因此证见其才份之高之大。
廿一世纪再读鲁迅的杂文,当年的是非曲直善恶已成了历史观照,但营营扰扰之间,事实的正负然否的基本原则还是存在的,不可含糊的。凡与鲁迅笔战过的人,后来的作为、下场都不见好,甚而很可耻,益显得鲁迅目光的犀利精准,魑魅魍魉一一难逃鲁迅的雷电之笔——看鲁迅的杂文,要着眼看整体,这么多的“论敌”攻上来,鲁迅都分别迎战,或一枪刺于马下,或连篇周旋到底,或投一光辉照澈来犯者的嘴脸,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我总是为他叫屈,先生用不着与此辈歹徒耗费时间精力,他们实在不配与鲁迅论战的。可慨先生已成了象征性的人物,他为真理而战,为正义,为民族,为轩辕(中国)而奋斗不息。有人说这是因为鲁迅脾气坏,原因在于婚姻不如意,——真是小人之见,先生慷慨豪放温厚慈祥,小人口蜜腹剑,先生口剑腹蜜,他的天性极其纯良真挚,每见于其对幼年的回忆杂感的篇章中,至情至性,率然流露,读来心为之酸,眼为之热,是可传必传永传的。
大哉鲁迅,五四一人,凡爱读鲁迅文者都可能成为我的良友。
另附:
诸位:今天南方周末文化版刊出鲁迅专辑,有木心先生《鲁迅祭》。他回国后接受一些媒体的书面采访,但为报刊写文章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谈论鲁迅。现在贴上,给没有读到南方周末的朋友一阅。
该专辑同版刊出上海朱学勤先生《鲁迅的思想短板》,较长,是近年有关鲁迅先生文字中极有份量的力作,视野宽阔,理论框架大,历史意识清晰,大异于历来评价鲁迅先生,非正既反的套路,而是以鲁迅为题旨,展开多维度反省,极可一读。朱先生文章,我零碎读过一些,记
斩首之邀2006-12-16 06:50:28 [举报]
鲁迅的文章我也很喜欢,初中的时候第一次,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次存过钱,买了一堆古典乐的磁带,和一套《鲁迅选集》,当时翻了几翻,莫名其妙。后来旧书读多了些,反过来读鲁迅,才颇有敢说看懂了一点的意思。于是乎慢慢搜全了一套单行本的鲁迅集。鲁迅无论是讽刺,或者是愤怒,或者是悲痛,或者是沉郁,都能动人心,这其实是写文章最难做到的,他写文章,是把自己放到文章里边,而绝不做旁观者的姿态。不用说那些极被人称道的文章,就是一些转引小报上的消息,略加评论几句的杂文,也总让人拍案。
倒是想说说鲁迅与儒家。在我一直的看法,鲁迅也可以算是儒家,虽然他反传统,手上还有一本《鲁迅批判孔孟之道手稿选编》,文物版的,文革产物。鲁迅是章太炎的弟子,国学底子很深。我觉得不了解鲁迅的时代,不懂鲁迅读过的书,很难说能看懂鲁迅。就比如说鲁迅之与儒家,儒家也有很多派别,孔孟可以算一派,汉儒又是一派,宋儒又是一派,等等,鲁迅所批的,与其说是孔孟,倒不如说是宋以来的迂儒腐儒,大家知道,自尊朱子之学为正统以后,写八股文的人们,大部分可以算做迂儒了,其实这种趋势并不自宋始,汉代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宋以后尤劣。我读《论语》,实在觉得孔子是一个很鲜活勇猛的人,我也觉得其中很多话实在太有道理的,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千古都不可变。鲁迅也很合孔子所说的“狂”这个路子。现在大家对中庸都有很深的误解,以为中庸就是做老好人,论语里边说过,中庸实在是很难达到的一个境界,从古到今也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而老好人,实在是孔子最深恶痛绝的乡愿,乡愿德之贼也。做不到中庸,没有关系,退一步就是狂狷,也很好,我们看看历史,大部分我们很佩服的人,非狂即狷。如鲁迅很喜欢的嵇康,就是狂,而陶渊明呢,则是狷,阮籍呢,亦狂亦狷。鲁迅就是孔子说的“狂”,他的反传统,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不得不如此,就像嵇康在晋时以老庄反当时变质了的儒家一样。也就是鲁迅自己说的,想开窗户不许,只好提议拆屋的办法。他也知道屋子是不会让拆的,但借机开些窗户,也是好事。
斩首之邀2006-12-16 06:51:02 [举报]
中国的旧文化,并没有被新文化毁掉,倒是建国后被政治毁掉了。现在很多人,碰到什么事动不动就骂到传统上去,我就不明白了,五十年代以后,中国还有什么传统文化可言,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传统文化”,并非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而是五十年代以来培养出来的“传统文化”。鲁迅那个时候骂传统,有他的原因,现在再动不动去算祖宗的帐,就颇让人觉得妄了。当然,鲁迅的思想来源复杂的很,我只是说我认为的其中的一个方面。鲁迅其实和孔子是一样的,都是被人别有用心的扭曲和利用了。
还有一点喜欢鲁迅,鲁迅喜欢的那些碑版、版画、信笺一类,也是我喜欢的。
鲁迅的古文也很好,比如中国小说史略,学术价值早有定论,不必多说,那文章也好,很干净的文言文。
买鲁迅的书,初版本自然是很难得,但现在民国鲁迅全集版的还可以找到,再不然就找五十年代人民文学版的单行本,或者上海书店八十年代的影印本,因为这几个版本都是用的初版封面,也就是鲁迅自己设计或选定的封面,真是很有味道。
斩首之邀的意思,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一本小说的中文译名。又陈寅恪有句诗叫“晚年为诗欠砍头”,虽然离晚年还早,但我也觉得自己欠砍头。又我喜欢美杜莎和莎乐美的故事和画,或者也许我有恋头癖,我不知道。总之很喜欢这个名字。刚听了索尔蒂和普莱斯的威尔弟安魂曲,又听了一张管平湖的古琴,睡不着,又来废话。
斩首之邀2006-12-16 07:03:39 [举报]
对了,还想说说我理解的骂与恕。鲁迅爱骂人,又不恕。骂是不可少的,因为有些人,除了骂他,再没有别的办法,而且文人,除了骂人,也再没有别的办法,我这里说的骂不是泼妇骂街那种骂,是讽刺那种骂。恕这种东西,我向来的看法是,有些人当恕,有些人不当恕。无才无德的人,有时候可以恕,因为这是一些蠢人,只要不太伤天害理,是可以恕的。而有才无德的人,却不可恕,因这类人最害人。鲁迅骂而不恕的,就是这类人,当然这个“无德”,是鲁迅自己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