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花

为了见证神的大爱, 建博客以记录小兔的成长.
个人资料
正文

当教会里有人患上抑郁症(ZT)

(2015-10-21 18:24:09) 下一个

当教会里有人患上抑郁症(徐理强)

阅读:1292015-09-10 08:24
本文原刊于《举目》75期。
文/徐理强
当教会里有人患上抑郁症(徐理强)X

 

有一个姐妹在生了第二胎后,抑郁、失眠,常常无故流泪,担心自己会伤害婴儿。牧师建议她去看精神科医生,她的丈夫非常反感。10天之后,牧师再建议这个姐妹去找医生,丈夫说,经过赶鬼的祷告,情况已经有进步。没想到几天后,该姐妹从阳台上跳下,自杀身亡。


现今得抑郁症(或称忧郁症)的基督徒不少。很多人(包括家人)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而是认为是自己灵性不好,或是健康出了问题。


他们可能会在团契或小组聚会中,请大家代祷,提到自己最近信心不足,灵性软弱,经常焦虑、恐惧、惊慌、失眠,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人生感觉悲观,没有食欲,体重减轻,有时候心跳突然加速,冒冷汗,睡觉时觉得被鬼压,还有各种身体的疼痛,胃胀,怕冷……医生却找不到原因。


我们能说这很可能是患了抑郁症,建议他赶快寻求治疗吗?可惜这种做法,效果通常很不理想,就如本文开头讲的那个例子。


身为有50年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我碰到对方不肯承认自己得了忧郁症,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可是今天面对得抑郁症的基督徒,我们必须正视这问题。以我的经验,若从信仰的角度入手来与对方讨论抑郁症,可能比较有效。


我建议,应该主动运用智慧与技巧,按部就班,跟有抑郁症的基督徒讨论抑郁症。前提是男对男,女对女。千万别男对女,女对男。


第一步:祷告


首先要做的,是祷告。如果没有足够的祷告,不要走第二步。


一方面,我们要为这人祷告,求主的医治。另一方面,我们为自己求智慧来帮助他。并要打听,有什么好的专业辅导和精神科专家,以及转介途径。


此外,我们还要在祷告里省察自己,看看上帝有没有给我足够的情商、智慧、意愿(感动,负担)以及恩赐,来帮助他。如果有,可以按下面的步骤做下去。如果没有,或不确定,就不要勉强。只为这人祷告,或看情况给予他一些实际的帮助。


辅助心灵困惑的人,的确需要有特别的负担和恩赐,不能勉强。


第二步:建立更好的关系


他与你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别人在场),可以透过交谈、陪伴、散步等,看看他跟你是否合得来、谈得拢。


如果不相合,不要勉强。可以只做陪伴,和提供实际的帮助,诸如替他购物、预备食物、接送,邀请他参加合适的聚会,减轻他的孤独感等。


第三步:更多了解他


到了第三步,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和他讨论,以便更了解他。如果他不愿意讨论,不要勉强,就让你对他的帮助暂时停留在第二步。


如果他愿意讨论,你就作一个聆听者,细心听他诉说,不要发表你自己的意见。请注意,在这一步,你的任务是专心聆听。


你可以向他提出下面的问题:


你低落的情绪,是否使你对上帝的存在、上帝的爱,产生怀疑吗? 你觉得已被压碎了吗?你觉得上帝不公平,所以允许你受这苦吗? 你认为你低落的情绪,失眠等,原因在哪里?是灵性或信心的问题吗?是上帝的惩罚吗?是魔鬼的攻击吗? 你觉得,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怎样?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对你的家人或最亲近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你认为,对你最好的帮助是什么?别人如何帮助你? 你绝望吗?你有轻生的念头吗?


上面这些问题,源自哈佛大学精神科教授Arthur Kleinman 和韦尔契博士(Edward Welch)的建议。这些问题,可以分开几次来讨论。


请注意:他的回答,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借此了解他的心态,透过心灵上的联系,建立彼此的关系。


了解不等于同意。但千万别跟他进行神学上的讨论或争辩。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就在上帝的面前多多祷告,但此刻不要对他发表你的意见,或企图改变他的想法,甚至干脆责备、批评他。


第四步:请他一起读《诗篇》


“我可以跟你一起读《诗篇》吗?”


是我们对他的诉说的回应。


《诗篇》里多处告诉我们:上帝理解并且体会到我们抑郁的痛苦。韦尔契的《忧郁症:重生之歌》提到,抑郁的人,在沉默无声、说不出话来的时候,《诗篇》可以替他们发声。《诗篇》像是上帝替抑郁的人预先准备好、可以在无话可说时诵读的仪文。


《诗篇》13、22、55、69、77、88这些篇章,适合我们跟患忧郁症的人一起读,或者我们读给他听。我们也可以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太》26:36-42;《路》22:39-44),以及《耶利米哀歌》第3章。


读完以后,你可以对他说:虽然,上帝好像没有给我们对付抑郁的答案,但上帝了解我们的难过、我们的抱怨、我们的愤怒和无助。耶稣已经与我们一同承受、并担当我们的痛苦。


然后,和他一起祷告。如果他愿意,请他开口祷告,鼓励他像诗人和先知耶利米一样,向上帝投诉——不须压抑自己的悲伤、迷惑、怀疑和愤怒。


读《诗篇》的目的,是使他知道上帝理解他。可以鼓励他向上帝敞开,尽情诉说,向上帝提出……千万别让他以为,你在批评他祷告不够恳切,或是信心不足。


第五步:建议治疗


如果他对你已经有了信任,那么可以对他提议:抑郁引起的失眠,和没有胃口,可能需要服抗抑郁的药物。对症下药,才能改善症状。他为了要解决失眠等痛苦,或许愿意找医生。不过,你不要太坚持,给他时间考虑一下。


你也可以在这时,建议他找辅导。你先前已经找好转介的途径,现在就可以用上了。如果你没有预先准备好,你就无法抓住机会、马上替他安排看医生或辅导了。


请注意,最好等到你和他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之后,才建议他治疗。太早提出来,他可能不肯接受。


如果他非常绝望,有自杀的念头,那要尽早坚持带他去看医生。自杀是抑郁症病人的严重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的。


和家人讨论


以上从信仰的角度来切入讨论抑郁,可能比直接了当告诉他得了抑郁症,效果好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聆听,给了他时间与机会。请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而不是你教训他。更要切记,避免责怪他、批评他。


如果你认为,需要跟他的家人讨论他的情况——你觉得虽然他是成年人,但他需要家人的协助,你必须先征得他的同意、想清楚要跟他家人讨论的问题,并与他一起(而不是背着他)来跟家人讨论。


同时,要特别避免在他家人面前,变成他的代言人,或替他批评家人(例如责怪他家人对他不够关心)。不过,跟家人联系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是有经验的人才做。


愿意讨论症状的人


偶尔有些抑郁症的病人,特别喜欢跟别人讨论自己的症状,也喜欢问别人的意见,跟人讨论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或辅导师给的建议。


在这情况下,建议顶多拿前文第三步里的问题跟他讨论,听他的意见,千万不要加入你自己的意见,不要对他的医生和辅导师有任何批评。


要记得,他跟我们讲的,往往只是片面之词,未必代表整个治疗的情况。


如果他拿问题来问你,你可以请他跟医生或辅导师讨论。千万别自作聪明,给出你的看法。


无论我们的意见多高明,他的想法,或是他的辅导师和医生的做法多愚蠢、幼稚或无知,我们都可以肯定,把我们的意见说出来,往往只能给大家带来麻烦,对当事人一点好处都没有。


你如果想要分析,他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公开讨论他内心的问题,他对你提出一连串问题的动机是什么,这也是没有好处的。这样的人,只需要专家的耐心帮助。请你把精力用来帮助别的人吧。


你对他的分析与猜测,只要在祷告里跟上帝诉说!


个案分析


一位70岁的寡妇,最近很少到教会来。探访后发现,她的情绪很不好,常常失眠,没有食欲。 她说,她的儿子是传道人,把时间都花在别人的身上,很少关心、照顾她。她心灰意冷,想到去年去世的老伴就潸然落泪。
她还说,教会里有人劝她要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事情,体谅儿子、为儿子感恩。她虽然同意这种看法,却做不到,因此很自责。


她想去教会聚会,可是腿不好,走动不方便,所以不能经常去,因此觉得更孤单、无助。


我们听了她的诉说之后,一方面很同情她,另一方面也会思考:这是因为她灵性不够成熟造成的吗? 如果她可以做到为儿子感恩,用信心与盼望把困难淡化,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她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又无能为力呢? 我们或教会,可以为她提供什么帮助呢?


照着本文上面的5个步骤,会对她有帮助吗?跟她的儿子一起讨论她的抑郁、孤单,有用吗?


附带提一下,教导与扶持,是不同的帮助人的方法。教会里的聚会,大多采取教导的形式。偶尔在小组聚会里,才会采取讨论或分享等扶助人的形式。


教导重在宣告或解释真理原则,扶持(也可以算是基本的辅导,就是我上面介绍的5个步骤),侧重在如何将真理应用到个案上,辅助对方站起来,愿意改变,为自己负责。
当教会里有人患上抑郁症(徐理强)

在本个案里,我不建议采取教导的方式,即用圣经真理告诉这位姐妹,为儿子感恩、轻看难处、在圣灵里喜乐……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教导,在她当时的情况下,她无法接受。


跟心灵有需要的人交谈,要聆听、提问、读《诗篇》。我相信这样的扶持、辅导,比教导来得有效。比如这位老姐妹,在我们聆听而不给意见的扶持下,可能较易受到鼓励,负起责任来改变自己。


反之,用大道理教导她,她可能更抬不起头来。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选择适当的方法。


习惯了教导别人的人,有时候很难接受辅导和扶持的做法。比如老姐妹的儿子,因为自己分身乏术,无法花很多时间照顾母亲,而内心困惑、挣扎。


他去找辅导,交谈了50分钟,辅导最后以安慰的口气对他说:你就看着办吧!这话后来被主任牧师听到,非常气愤,认为辅导鼓励传道人放弃圣经绝对的、客观的真理, 而采用新时代主观的、相对的真理。


可是仔细来想,儿子在服事教会、社区、自己的妻儿和母亲之间,的确有多条合乎圣经的不同道路。我们作为局外人,有资格教导他如何选择吗?


未必就与真理相矛盾


圣经里有辅导学吗?这是另外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我认为,圣经没有系统化地讨论辅导。如果希望用圣经的教导直接来建立辅导学的理论,肯定很困难。


当然,从圣经里我们也看到,耶稣在进行个人谈道时采用的方法,与他在众人面前讲道时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大不同。比较一下耶稣跟撒玛利亚妇人(《约》4),或行淫时被捉的妇人(《约》8)的对话,与他在登山宝训里的教导,侧重点也很不一样。


我认为,上帝用圣经启示救赎真理,也用大自然来启示创造真理。心理辅导学的发展,虽然不在圣经的研究领域里,应用上还是可以合上帝心意的。


有些基督教学者,认为心理辅导学是世俗的,因为心理学的预设(presupposition)是不合乎圣经真理的,所以不能为基督徒所用。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就算前设不合圣经,然而经过实证得出来的结论,未必就与圣经真理相矛盾。


注:此文特别谢谢兰州心灵关怀团契对本文初稿提出宝贵意见,也感谢李统铨博士对本文的文辞修改。


作者徐理强,来自香港,精神科医师。现为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精神病学教授,兼波士顿亚裔精神病门诊中心主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