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香榭

听残荷雨声,赴心灵之约。
正文

一封无法发出的信

(2025-07-24 20:34:15) 下一个

彭萌:

最近听了猫王的一首歌,突然想起了你,才发现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和 你联系过了。马上找出你的电话想听一下你的声音,聊聊最近的生活,却发现你的电话打不通,我又打了两次,还是占线,觉得太奇怪了,因为我每次打你的电话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不管响太久你都会接听,从来不会出现这么久占线的状况。我突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头,我马上给你发短信,请你立即回复我,结果我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等到任何回复。突然感觉心慌,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现在去打扰其他人有点不太好,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立即找出你在多伦多的同班同学陶冶的电话打过去,我对陶冶说,我跟彭萌打电话没有通,请问你有没有他的其他联系方式,你们是同学,应该有微信,微信群之类的。陶冶沉默了半刻,说你不知道吗?我知道什么呀?他已经pass away了,这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抽泣痛哭,彭萌,对不起,我永远失去你了。

作为老朋友,我以为人与人之间不用那么频繁地联系,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行了,不用刻意寒暄客套,我们之间的情谊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就心知肚明。只要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不管它带着什么样的岁月痕迹,我们都能在一瞬间调整过来,回到只有我们才能享受到的氛围里,在那里我们一起互相安慰,只要短短的几句话就能疗愈现实的创伤,就好像还可以回到从前一样。可是这一次我断联的太久,整整十一年都没有任何联系,结果等到了这样的结局。彭萌,真的对不起。

还记得有一次我给你打电话,你突然说:XX,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吗?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没有接你的话茬,因为我听出了你话里的伤感,我觉得两个中年人在一起回忆往事显得太暧昧,所以就用话岔开了。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当然记得,那也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有一次你在我面前讲笑话,把我逗得在那里把持不住笑得前仰后合,然后你说:看见没有?我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开心。还有一次你问我:“XX,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穿一件特别干净的衣服去上学吗?那我哪知道?为什么呀?我们今天上茶叶品尝课,我品尝到好茶叶的时候,我就偷一点装兜里。诶,你偷人家茶叶干什么呀?我偷回来给你喝呀。,然后你就在那里给我沏茶。

你们要毕业那会儿,我去你们寝室玩,你拿出一个歌本问我,你会唱这首歌吗?我一看是凤飞飞的《往事如昨》,我说没有听过,你说我唱给你听吧,我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因为我推断你肯定是五音不全,结果你在那里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

往事难忘

温馨如昨

依然荡漾心头

春去春回

年年如梦

但愿你勿忘我

别时匆匆

互道珍重

离歌声声情浓

年华易逝

友情如昨

依然长系心头

花开花落

几番如梦

但愿你勿忘我

你在那里唱,我也慢慢跟着你合。

好多年以后,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我都要驻足聆听,让回忆带我到我们当初合唱这首歌的情景里。

毕业过后我们各奔东西,我们默契地尽量不联系,不影响各自的生活。当然我们的生活都不顺遂,世俗生活的成功本身就不是我们这种人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是自由的灵魂,就像我们在校园里一样,因为受你的影响,我更加蔑视权威,嘲笑正统,我们更喜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哪怕为此付出惊人的代价。不管过去多少个春秋,不管有多少的磨难蹉跎,我都很难感觉到衰老,因为有青春在那里打底,你带给我的自信、快乐;你青春洋溢的容颜体态都是我一辈子储存在心里的底气。

当然我们活在不同的空间里,我们很难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集,我们的链接是在过去,是偶尔停下来的想念,就像我独自驾车听到齐豫的歌唱道:

往事 说不尽

就像山一样高 好像海一样深

甜蜜旖丽 彩虹般美丽

我在车窗后面泪流满面,说不尽的伤感。但是想到我随时都可以和你联系,我都能感到释然。因为这个世界无论怎么变化,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比如总有一个老朋友在熟悉的地方等你。

可是你却这样的走掉了,没有来得及说一声道别。彭萌,真的对不起,我应该早点和你联系,陪你一起走完生命最后的历程。彭萌,永别了,你在那边好好的,我明年回去看你,陪你好好说一下话,好好聊一聊我们的青春。

 

你的朋友:XXX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rmweak 回复 悄悄话 “可是这一次我断联的太久,整整十一年都没有任何联系,结果等到了这样的结局。彭萌,真的对不起。”

11年不联系!如果人不死,自己就堂而皇之地给自己找借口:“作为老朋友,我以为人与人之间不用那么频繁地联系,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行了,不用刻意寒暄客套,我们之间的情谊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就心知肚明。”可是,人死了,心里有愧有疚,便有了写字纪念抒发自己感情的冲动。如此这般,心里的guilt就会少一些,如果不能全部解脱的话。

很明显,“彭萌”在读书时,对作者产生了一份感情,但作者对该男同学不是十分的满意,所以故意对他的感情视而不见。这种不满意,十有八九,多半是因为作者自己觉得,对方或对方家庭,存在一些对今后美好“世俗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的某些弱点。可是,作者在纪念文章中感慨“世俗生活的成功本身就不是我们这种人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是自由的灵魂”,就有点缺乏说服力了。

俺是过了六十的老男人,一双浑浊的老眼,可以洞悉(see through)滚滚世俗红尘中的感情世界,任何忸怩和作态,都逃不过。:):)

对不起,俺向来有话直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