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到一首歌突然让你无法自持泪流满面,好像你精心筑起的防线被彻底击溃?
2004年,我开始在加拿大读研究生。我以前一直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自信,结果没想到一上课我还是彻底懵了,刚开始完全进入不了状态,好不容易才慢慢跟上,但是都达不到我自己要求的预期效果,我自然是非常的沮丧。好在我的人缘还是比较好,一个和我要好的中国留学生看见我老是愁眉不展的样子想让我放松一下,她说要不我烤点歌给你听,你不要整天纠结在学业上。我问她什么歌,说实在的,我当时已经过了三十岁,已经很久不听歌了。她回我说,一些流行的中文歌和英文歌,都是我平时在听的,很不错。我说算了吧,我没有心思,特别是英文歌, 我整天和英语较劲,业余时间我再也不想碰英语了。她说你就烤一下我的光盘到你的电脑里,几分钟的时间而已,等你想听的时候再听吧。她这样说,我也不好拒绝,那个时候听歌主要是用光盘和Mp3。
等我懒洋洋地点进去一首叫Life for Rent 的歌的时候,我突然被温柔、舒缓、忧郁的前奏吸引,当一个慵懒、散淡的女声唱出开篇的几句话的时候,我好像被人彻底撞击了一下一样,只听她唱道:
I haven’t ever really found a place that I call home
我从未真正找到一个可以称作“家”的地方
I never stick around quite long enough to make it
我从未在任何地方停留得够久,去让它变成“家”
我在想,这不就是我的状态吗?活了三十多岁,却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我再往下听:
If my life is for rent and I don’t learn to buy
如果我的人生只是租来的,而我不去学会“买下”它
Well I deserve nothing more than I get
那我就不配得到比现在更多的东西
Cause nothing I have is truly mine
因为我拥有的一切都不真正属于我
西方人不管是租还是买,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我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窘迫的生存困境,我没有一个真正的家,我不拥有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东西, Noting I have is truly mine。
歌曲在平静中结束,整首歌的旋律平缓而克制,就像有人在呢喃里与自己对话一样,有一种平静的自白和若有若无的惆怅。歌曲提醒我们很多人都在“租”来的生活里漂泊,甚至梦想都是租来的。这种租来的生活是临时的、无根的、轻盈的,也是没有责任和担当的。
这首歌是英国歌手Dido在2003年发行的专辑《Life for Rent》的主打歌曲,词曲都是由Dido 和她的哥哥Rollo Armstrong 共同创作的,反映了她对人生、归属感与独立的思考。专辑《Life for Rent》在全球销量超过1200万张,是2003年全球最畅销的专辑之一。许多听众认为这首歌代表了Dido音乐的灵魂——平静、坦诚、略带忧伤,却让人共鸣。
我们中国人听外国歌曲并不是要听整首歌完整的意义和风格,而往往是被一句话一个曲调打动。Life for Rent——租来的生活,太确切了,我是不得已好吗?为了更好的生活我离乡背井,在异国他乡拼命挣扎,为了更好的前景,我三十多岁了还去读研究生,我以为读书是我的强项,没想到用另一种语言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读书是那么的难,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要有多久,有时候我觉得完全看不到希望。
说起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那就说来话长了。
有人说儿女的家不是自己家,父母的家才是自己永远的家,那不见得,有些父母的家从来就不是儿女的家。
我的中学同学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学习总是那么用功?总是见你一个人在教室里,我避而不答,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对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你知道为什么吗?每次周末你们所有的人都回了家的时候我一个人还在学校里,你们所有人都还在家里享受家庭的温暖而迟迟不想离开的时候我已经回到学校了,因为那个家里没有我的房间,也没有我的床,我甚至无法说一句完整的话。冷漠、压抑、情感的疏离是我能体会到的家的味道,父慈母爱、手足情深?我从来没有看到那样的东西。我十一岁开始读寄宿式重点中学,从那个时候开始其实我就离开家独立生活了,我在我的日记里写道:好好读书,长大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永远不要回来。
大学毕业工作后不久我辞去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到南方打拼。适逢十万人才下海南,我来到了海口市,通过大学时的一个校友的关系,应聘到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上班,这家公司的老板和我的校友有一些渊源,所以即使我没有金融方面的背景也被成功录取,老板问我,你既然是设计专业出身,你看得懂图纸吗?那是当然,我回答他。那好,我们在下面买了一块地,准备建度假村,你负责和设计单位接洽设计事务,这样吧,你明天就去分公司报到,今天我让办公室主任安排你去我们的职工宿舍住宿。一会儿办公室张主任就驱车带我到了一个高档小区,九十年代初还几乎没有小区的概念,这个小区由几栋高楼围成了一个全封闭的区域,中间是花园,入口对面是两层楼的一栋建筑,下面是食堂,上面是会议室兼作卡拉OK娱乐室,健身房、台球室在宿舍底楼,图书室等公共设施也一应俱全。我被安排在五楼的一个两房两厅的套房里,张主任打开一个空房间说,你就住这吧,需要什么东西就告诉我,原本我们这里的宿舍是两个人住一个卧室,现在这个房间没有人,你就自己住吧, 你对面的房间住着另外一个分公司的两个女孩,待会等他们下班了我再介绍你们认识。我在套房里转了一圈儿,发现这套住宅特别高级,厨房设施非常齐全,卫生间配备了当时相当前卫的美标洁具,客厅宽敞明亮,每间卧室都有宽大的阳台,卧室里配有写字桌、床和嵌入式衣橱,我活了二十二岁还从来没有居住过这么好的住宅。很快我融入到了这里的生活,公司里的同事普遍比较年轻,当然我在中间算是最年轻的。每天我坐公司的班车去上班,分公司的工作有时忙有时闲,业余时间我就在小区内健身,唱卡拉OK,或者在图书馆看书。平时我都不外出,除非我的校友约我出去吃饭逛街,有几次在大街上的露天人才市场上看见那些焦急找工作的人们,他们背着大包小包,一副急于找到工作安顿下来的模样,我不禁庆幸我的幸运。
几个月后的一天办公室张主任打电话到我的分公司给我说,你的房间今天下午会来一个新员工和你作室友,她是总公司何总的大学同学,待会儿下班后我会到你们宿舍跟你会面。等我下班回到宿舍我看见张主任正在和一个看起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女人在我的房间里说笑,张主任向我介绍说这是李梅娟,你们以后好好相处。等张主任走了以后我和李姐很快就熟络起来,她向我推心置腹地说出她这次到海南的缘由,她说她已经结婚,小孩才三四岁,但是看见她的大学同学何总在这里搞得风生水起她也不由得心思活泛,想出来闯一闯,所以她办理了停薪留职毅然决然地来到这里,虽然她的老公其实一直都不太同意她过来。她还跟我说她今年二十八岁,但是我看她眼角的细纹和比较壮实的身材很像三十岁出头的样子,我和李梅娟在一起相处得比较愉快,李姐有的时候说她很想家,也很想孩子。
又过了几个月,张主任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小X, 有一件事情我有点不好意思和你开口,但是我又不得不说,你今天晚上能不能暂时不要回宿舍?我问怎么了?他沉默了几秒钟说道,事情是这样的,李梅娟的丈夫突然来了,今晚就住在你的房间里,所以你最好是不要回去,先暂时去别的地方住一下。然后他又说,你是年轻女孩子,你没有结过婚,有些事情你可能不懂,小别胜新婚,我是结了婚的,所以我懂。当我放下电话的时候我其实是懵的。
下了班我漫无目的地在走在大街上,先是逛了商场,接着找了一个地方吃饭,然后又沿街瞎逛,我完全没有去想找住处的事情,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是被情绪支配着,根本没有想到去解决问题。我在这个城市除了我的校友外我不认识任何人,我也不习惯让别人看到我落魄的样子。我的校友住在海口的另一角,离我这边很远,我不想去打扰她。直到华灯初上我都不知道我该去哪里,有一种 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 的感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