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鲁迅是在诅咒“仁义道德”吗? - 与驴兄探讨

(2020-12-05 05:45:31) 下一个

鲁迅是在诅咒“仁义道德”吗? - 与驴兄探讨

拜读“孩子们,鲁迅为什么诅咒仁义道德”文章后,感到驴兄有个认识论上的错误。在那个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救亡的时代,鲁迅的确批判过一些所谓的“仁义道德”现象。那样的批判实际上是典型的历史现象。当今的美国不也正在批判“政治正确”吗?每当体系出现大问题时,这种现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问题的关键不在批判本身;而在批判的对象。鲁迅真的是在诅咒“仁义道德”吗?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这属于认识论上的概念不清的问题。在所谓的“仁义道德”领域上,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伦理与道德。让我们从道德说起。什么是道德?道德从本质上讲是 - 之德;或者说,它是一种精神媒介,使得人能通向对本源的领悟。人们常常给这样的道德一些通俗名字,如“平常心”,“包容心”,“慈悲心”。这个道德与以“谦虚,礼貌,尊重,孝顺,… ”等等价值理念组成的伦理有本质的差别。此根本差别就是:伦理永远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通向悟道的精神媒介 – 道德是不会变的。人们只能依靠慈悲心,平常心而走向精神自由。但是,伦理与道德是有关系的。道德是伦理之本,伦理是道德之表。如果道德像大海,那么伦理只是海面的浪花。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的“修,齐,治,平”中,将修身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是形成“慈悲心”的根本途径;也是区别伦理与道德差别的根本。丧失“慈悲心”,伦理一定会庸俗化。在体系出大问题时,通常都是伦理被既得利益集团庸俗化的时候。鲁迅针对的就是这么一种现象;而不是在诅咒以“平常心”,“包容心”,“慈悲心”为表征的道德。如果我们不加区别地论证鲁迅在否定道德,那就如同:因浪花之素,从而嘲笑大海肤浅。中华文明几千年,有多少嘲笑道德的人从这里走向极端。但道德还是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ttt03' 的评论 :
是这样
tttt03 回复 悄悄话 同意, 那是新文化运动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中国5000年有很多重要东西需要发扬光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