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23 (1)
2024 (1)
--品读仓央嘉措活佛的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读到仓央嘉措这首诗心中欢喜,但又感到遗憾。遗憾的是:尽管翻译得不错,但它的原文一定更美。更何况,这是一首写“爱”的诗,而不是写情的诗。许多人将这首诗解读为男女之间的爱情表达。虽然并无不可,但这绝不是活佛的本意。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同为宗喀巴大师(格鲁派创始人)的上首弟子。他们发愿生生世世转生人间普渡众生。仓央嘉措(六世达赖)的实证境界很高。从诗里看,他也许受西方宗教影响。天主教或基督教喜欢用“大爱”来描述终极真理(上帝)。仓央嘉措显然赞同这种描述,并将“大爱”与佛教的空寂联系在一起。从语言上看,“大爱”与“空”风马牛不相及。虽然,终极真理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然而,在“心”的世界,“大爱”与“空”且是一致的。“空”是体,“大爱”是用。“空”是“心”的自我意识消失。“大爱”是“心”的随缘起用。作者的精神追求得出一句话:“LOVE is not something one can hold; only the absence of self let LOVE flow”。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也许会有情爱,但绝不会有“大爱”。而拥有“大爱”的人,一定了却自我,情缘众生。西方宗教将此说成“博爱”,并期盼其进入内心。而佛家弟子尽一生修行摆脱自我,也是为了回归“大爱”的空寂。
整篇诗,仓央嘉措用“不二”的语言来描述“心” 与“爱”。韵味平和且悠长,体现了纯粹“心”的空寂与圆润。多一分不适,少一分不宜。现在让我这个俗人改写一首写情的诗,大家比较一下“爱”与情的境界。
见与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念与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曾来去。
爱与不爱,爱就在那里。从来不需要想起。
想与不想,你都在心里。永远不可能忘记。
来我的怀里就是走进你的心里。默然相依,不离不弃。
我的是表达情。他的是表达爱,境界高。
我就是从那里抄来的,使得里面含有意向。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你,
没有你哪有我,没有我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