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辛亥革命已经百年,在铺天盖地的纪念文章里,我想到了自己的祖父母。他们离世已二十多年,他们亲历过的历史,我只听说过一些,虽是一鳞半爪,但不妨碍拼成故事的大概。我想我应该将它写下来,作为不想忘记的小小纪念。
算起来祖父母出生时,辛亥革命刚过去没几年。清末民国初年,很多人从乡下进城寻找自己的未来,这其中包括我祖母的娘舅。他的姐姐,即我祖母的母亲,拿出了陪嫁首饰给弟弟作盘缠。小伙子动身前去和姐姐告别,还未进门就听见姐姐的婆婆正在责问首饰的下落,小伙子无法进门,转身走了。
小伙子进了城做学徒,遇上官府招考留洋学生。据说考题包括在中国地图上画出黄河长江,小伙子考上了,去了日本学习纺织业技术。回来之后,时也运也,在上海开了一家纱厂,从此家业兴旺发达起来。据说在鼎盛时期,上海滩上包括永安在内的几大百货公司老板都要亲自上门拜年的,算是民族企业成功的一例传奇吧。
成功后的纱厂老板想着要报答资助过自己的姐姐,不想姐姐那时已经去世了,只遗下一女,于是就把外甥女也就是我祖母带回了上海。我祖母在娘舅家过了一段富家小姐的日子,听祖母说,那时她上学放学都有家里的自备车接送。
后来用我祖母的话说,“东洋人在上海扔了炸弹”,纱厂被日军炸毁,那是毁灭性的打击,老板遣散工人后已无力支撑,不久离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不知道祖母娘舅家后来如何,人们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
至于我祖父家,也是从乡下进城的。听说祖父家在上海开有一家五金电料行,祖父好像是通过同学认识了我祖母,继而提亲成婚的。祖父祖母老家都在浙江宁波附近,两人年龄相仿,有关他们婚后的生活我知之甚少,听说祖母的婆婆是能干的“厉害”角色,应该还是颇为传统的家庭关系。我只见过一张祖母的旧照,是与祖父的合影,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祖母非常美丽,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温柔浅笑,不输那个时代任何一个明星, 十足让人惊艳。记得祖母说,那时女人们一年四季都穿旗袍,冬天家里生炉子取暖,她的腰身只有一尺六。我的记忆里,祖母没有富态过,也没见过她穿旗袍,老年的她眼窝是凹陷的,有点像广东人的样子。
我父亲是祖父祖母的长子,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夭折了,后来又有了两个女儿。我父亲出生的年代,想必正是英国首相丘吉尔闻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祖父给父亲取名“吉儿”,加上姓氏,则与那位首相名字完全谐音。我的两位姑妈的名字也起得有意思,都来自电影明星的名字,且又配合着个人的排行。由此我觉着电料行小开的祖父,用今天的话讲,是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的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
祖父还是爱国的青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参加了政府的军队,负责发报。我很少听到祖母讲祖父的事,但记得祖母讲过祖父发报技术很好,因为那个时候战场上发报不成功误了事是要被拉去枪毙的。
祖母乱世里的生活我无法想象,零星听到的包括祖母的婆婆领着一家老小冲过外白渡桥日军的封锁逃往安全的租界,也有祖母跑单帮维持生计。祖母从没给我讲过这些事,也许不想告诉年幼的孩子吧;没能多一点了解这些,却是我现在的遗憾。
日本人投降了,二战结束了,但国共内战又打起来了。共产党胜利的时候,祖父随着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