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正文

儒家不过是条犬

(2012-07-29 14:15:27) 下一个

本文的标题,我原来想的是:对沉默的大多数来说,儒家不过是条犬。这句话对标题来说长了点,于是干脆只留下后一句。我承认有标题党嫌疑,不过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大伙见谅。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段话,大意是说某个词(Rehabilitated)不过是编出来让许多人有碗饭吃的词而已。我认为,“儒家”这个词也是。儒家从来不是一种文化,也不是一种思想。它是什么呢?汉武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些玩意儿不过是一种术!它是一套行为规范,一套规则,是文人阶层为达到某种目的(后面会讲)而制订出来的一套白社会(后面也会讲)规矩。

为了讲清楚,必须先从文化这个词的定义谈起。文化一词,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这个词(culture)的理解或多或少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使用的“文化”概念,不是“这人有文化,那人没文化”里“文化”的意思,而是指一个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人类族群所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和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与是否识字无关,自从有了人类那一天开始,文化的形成就同时开始了。即使一个完全没有文字的族群部落(比如土著民族)也是有他们的文化的,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是风俗习惯、饮食起居、神祉崇拜,也可以是语言文字、法律规章,等等。

中华民族从创始一直到春秋时期儒家出现之前,有将近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在儒家出现之前早已经具备的一个大致的轮廓和基本关系。儒家出现后,不过是当时诸子百家中的一个,而且被接受程度上并不是占优势的一个,从孔子及其门徒们的个人经历能看出这一点。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才开始走上前台。即便如此,从汉代到魏晋,儒家距离大行其道还差得很远,统治中国的豪门士族,把儒家当回事的没多少,信奉黄老之术(道教)的反倒是很普遍。儒家在中国文化上的统治之路,起始于隋朝科举考试的出现。

儒家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伦”,有人考证《论语》实际上是“伦语”的笔误,我很同意。“伦”字的原意是顺序,引伸开来是指人在家族/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儒家主张,一个在家族/社会结构中处于某个位置的人必须遵守那一位置相应的规范,做儿子有做儿子的规范,做妻子有做妻子的规范,做臣子有做臣子的规范,做皇帝有做皇帝的规范。每个人在自己的规范内循规蹈矩,个人行为的最高标准叫“仁”,人际关系的最高标准叫“礼”。如果每人都待在自己的框框里不乱说乱动,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由无数个稳固的框框搭成的超大规模金字塔,一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显然,对金字塔式的家族型组织/社会结构来说,儒家所推崇的这一系列行为规范,为管理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因此自然而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随着通过科举的文人大量进入国家各级管理层,儒家体系也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主流话语权,包括对意识形态的解释权。

那么,在这种局面下,儒家体制之外的其它阶层如何看待儒家和他们主张的那一套行为体系?

广大平头百姓,也就是俗称的沉默的大多数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摆脱贫苦,进入仕途,科举当然是唯一的途径。而走科举之路,无论主观上意愿如何,必然要将自己纳入儒家体系中。而广大底层百姓在内心里是如何看待儒家的?

有一个词所代表的世界,能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词是:江湖。

江湖,这是一个老外很难理解的词,无论解释者英语多么高超,老外很难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但只要是在中文环境中长大的中国人,基本都能明白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江湖世界里的最高行为准则是道义,而这里的“义”与儒家宣扬的“礼义仁智信”中的“义”,意思完全不同。江湖里的“义”指义气,这点众所周知;而儒家所说的“义”呢?按照《礼记。中庸》的解释,“义者,宜也”,仍然是合乎规范的意思。江湖虽然存在于正统社会里,却拥有一套独立于正统社会规范之外的,属于自己的行为规范,俗称江湖规矩。在江湖中,儒家绝对是个负面的词,江湖中人从不理会儒家体制里的那些规矩,大家只按照江湖规矩行事。在江湖中被尊重的英雄,无一不是以反正统、反儒家的面目出现的。即使某些江湖人士具有儒家体制内的官方身份,但他们在江湖中地位的高低,与其公开身份没有任何关系。恰恰相反,经常是在儒家体制内地位越高,越反而是江湖中人的公敌。

金庸小说是最好的例子,他的每一部小说,除了个别作品如《鹿鼎记》以外,几乎都以正面态度、充满诗意地刻画江湖世界的快意恩仇、洒脱自在,同时反面刻划正统儒家体制的阴险毒辣、禁锢人性。金庸小说的极度畅销,完美地说明对儒家体制的反抗,是多么深入人心,甚至相当多儒家体系内的人,也在内心希望有摆脱束缚的一天。

历次农民起义,起义者无一不对儒家持蔑视态度,经常把儒生当作嘲弄对象,比如往他们的帽子里撒尿什么的。只有在迫不得已,需要儒生的帮助夺取政权的情况下,才不得不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

反观西方历史上的起义者,即使他们同样干的是攻城拔寨、打土豪分田地的事,但他们和被他们打倒的土豪们,都对上帝充满敬畏,内心的指向是相同的。而在我国民间,对孔夫子顶礼膜拜没见过几个,敬土地爷、观音菩萨、关老爷、妈祖的百姓,到处都是。说白了,对沉默的大多数来说,儒家是统治者身边的犬,是用来对付被统治者们的,因此在引车卖浆者心中,儒家体系代表不了他们,是一个他们不得不低眉顺首,却在内心里并不尊敬的对象。如果江湖社会是个黑社会,那么儒家体制所代表的就是个白社会,黑白相错,你中有我,才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那么对统治者来说,儒家又是什么?当然还是犬,只不过,与对沉默的大多数不同,犬是忠于主人的,是为主人服务的。统治者让儒家来管理国家,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皇帝们内心里并不信任他们。猛一点的如秦始皇,干脆坑掉他们了事;不那么猛的象明朝几任皇帝,自己势单力孤,干不过文官集团,索性不来上朝,撩挑子不干,让你们自个儿折腾去罢!

社会各阶级中,最底层和最高层,都没把儒家当回事,所谓儒家学术,大部分内容是儒士们自说自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满足而已。儒家有什么资格敢说,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拉倒罢!

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儒家的主张里有值得继承下去的内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这不等于我们需要重新竖起儒家的大旗,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道德缺失的危机,因为道德的缺失,原因之一恰恰是儒家体系的千年统治所造成的心口不一、人性压抑、表面文章、极端利己。在民众的心智上,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走出封建社会,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应当与儒家保持距离。拯救世界?最好先去问问别人,看看人家让不让咱们去拯救,省得把那点自恋弄出去丢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