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的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长久以来,中世纪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期”。这一称呼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教会对思想文化的禁锢封闭,与紧接而来的文艺复兴所昭示的光明相比,中世纪显得黑暗。
这个说法自然有充分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但是,历史的进程不是一个由黑到白的跳跃,而永远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经济繁荣结出的果实之一。富裕的银行家们为艺术创作大量投资,其初衷并不是为了从宗教对人的禁锢中解脱出来,正相反,是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信奉上帝。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投入大量资金资用于翻修、兴建、和装饰教堂,为此,他们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招募绘画雕塑高手,文艺复兴 大师们往往是这类选拔的获胜者,他们的许多作品也因此出现在教堂的墙壁或天顶上,比如《耶稣诞生》和《西斯廷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确出现了人文思想的萌芽,但正如后文将要讨论的,这仅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文艺复兴运动本身并不是人文思想的催化器和推手,相反,它是一个结果。
按照一般说法,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时代推崇的人文精神。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希腊被罗马灭亡后,希腊学者的经典著作被拜占庭的学者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原著没有被保存下来。十字军东征期间,这些阿拉伯文的书籍被带回意大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有人注意到它们,并将它们翻译成拉丁文。 直到此时,希腊学者的经典著作,才开始被挖掘出来,人们才开始了解希腊文化的精髓。可以想象,在三种语言之间来回翻译,原著中的本意还能有多少被准确传达,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了。与基督教文化注重神不同,希腊文化更注重人,强调人的美和力量,赞美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仅存在于意大利学者们的案头,而艺术家们,与其说他们从这些翻译著作中汲取了营养,不如说他们从对人体本身的研究中获得灵感,更加令人信服。希腊文明中对人的强调,并没有在理念上影响画家们的创作。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虽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笔下的人体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栩栩如生,但他们的作品题材仍然基本上都是宗教内容,而非如后来荷兰画家们的作品主题那样关注于普通民众。文艺复兴所起的作用,被19世纪的学者们夸大了。
人文思想开始在欧洲萌芽和发展,并非来自于对希腊文明的复兴,而主要归功于两个原因:物质生活的繁荣,印刷术的普及。
一直以来,欧洲文明重商不重农,长期的商业贸易带来缓慢却持续的技术进步,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刺激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二者相互促进。这一过程虽然缓慢,却并没有因为漫长的中世纪而中断。经过缓慢发酵,到了12,13世纪,这一过程在人文思想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人类对宗教的需求,产生于技术落后的时代,有其内在的原因。由于技术落后,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低,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经常产生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很自然地会转移到对神灵的崇拜上。当随着技术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活带来的满足感使人类更多地开始关注自己和现世的美好,文艺复兴出现的时期,恰好是这种变化开始萌生之时。文艺复兴实际上是这种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欧洲的手工业技术水平,在整个中世纪期间一直在稳步提高。中世纪晚期,手工业水平、规模和分工都已经日渐成熟(见《欧洲史笔记之二:农与商》)。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一提高过程在文艺复兴时代实际上不仅没有加快,反而减慢了。姑且不去考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至少有一个事实应当得到认可:中世纪,至少在它的中晚期,并不是所谓黑暗时代,只不过它的进步如同酝酿中的火山岩浆,还没有到喷发的时刻;文艺复兴仍然光明,但它不过是黎明前星空中的众多星光里,色泽 最鲜活的一颗。
1447年,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出第一台印刷机,之后印刷术很快在欧洲普及开,到1500年,单是威尼斯就出现400多家印刷厂。印刷术的普及,给知识的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尤其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收益最大。印刷术出现之前,知识的传播只能在教会办的学校里进行,也有书籍,但只是手抄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抄写错误。这类错误对文科类知识(比如哲学和文学 )的传播的影响尚在可接受的范围,至少基本不会影响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但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这类错误几乎是致命的。不难想象,一本介绍数学知识的手抄本中,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个符号假如被抄错,整个公式将完全错误,整段数学证明甚至整本书或许将因此变得毫无意义。
不妨简要回顾一下数学和物理发展史。在印刷术出现之前,数学知识的进步非常缓慢。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写于希腊时代,但是以印刷品的面貌被读者首次见到,是1482年的事。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中,这本书讲述的数学知识(如果没被抄错的话)只在少数学者中流传。《几何原本》出版后,以它为基础的现代数学才开始了发展的脚步,整个16世纪,初等数学的全部知识逐渐完备。16世纪末笛卡尔出生,后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微积分的基石。伴随数学知识的完备,物理知识的进步也水涨船高,伽力略、哥白尼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进入17世纪,数学和物理知识开始爆发式发展,尤其是物理学。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奠定经典物理学的基石,他还以笛卡尔的研究为基础,创立了微积分这一物理研究的利器。天体力学、量子力学的许多数学证明,都必须 依靠微积分。可以说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现代物理。
这里说两句题外话。牛顿是位巨人中的巨人,他在所从事的每一个领域内都是里程式人物,包括数学。他发明的微积分(与莱布尼茨同时)对任何数学家来说,一生中有此一项成果即可名垂科学史,而牛顿,发明微积分的目的只是为了给物理研究提供一个便利的数学手段,当初甚至没打算将微积分的成果公之于众。莱布尼茨说:“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而牛顿被广为人知的,却仅是他物理学家的身份。牛顿终生未娶。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为身负上帝的使命而注定孤独。
从牛顿时代开始,物理学的发展可以用火山喷发来形容,物理学的几乎所有分支,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力学、量子力学纷纷成型,大师如井喷式涌现,17世纪因此被称作“天才的世纪”。
牛顿曾谦虚地说自己取得成果,不过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之所以足够高,是一代代科学巨匠积累的结果,而印刷术是这种积累的技术前提。印刷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知识的发展步伐,进而引发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极大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一个已经广为人知的事实是:在印刷术出现之前,普通人对基督教教义的了解,只能通过神父的宣讲。印刷术发明后,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得以大量进入普通百姓家中(顺便说一句,德语因德文版《圣经》而首次得到统一和整理,才成为一门规范的语言)。百姓不必通过神父,就能够凭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基督教教义的精髓,这是宗教改革成功的关键。对普通人来说,基督教不再高高在上,变得贴近大众,基督教教义对人精神的束缚也因此大为减弱,人的精神得到解放。人文思想在欧洲的萌芽,肇始于此,而这是印刷术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