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正文

从韩国超市的两件小事说起

(2012-04-03 13:56:14) 下一个

我住的地区有一家韩国超市Lotta,全国连锁,平时我们家经常光顾,算来已经超过十年。记忆中,这十年里我在那家超市里亲眼目睹过的冲突仅有两次,都发生在韩国人之间。 

具体时间已经记不得。第一次是两个韩国汉子,一个是中年人,一个稍年轻,两个都是店里的工作人员。中年汉子正在卸货,年轻汉子看上去是中年汉子的头儿。不知怎么的,年轻汉子突然指着刚卸下的货物大声喝斥起来,似乎是中年汉子把货摆错了地方。中年汉子开始重新摆放,同时嘴上也不示弱,时不时直起腰大声反驳,声音比年轻汉子还高,他俩的争吵很快吸引了周围三十米内所有人的视线。年轻汉子见状,一边嘴里说着什么,一边用手拍了一下中年汉子的脑袋。中年汉子一下火了,把手里的一箱货往地上“咣”地一扔,冲上去掐住年轻汉子的脖子,两人撕打起来。很快,出来几个他们的同事把两人拉开了,被劝开的中年汉子一边走,一边时不时回头喊几句,面脸通红,看来是气坏了。 

另一次是我们推着车正排队结帐。排在我前面的是两位韩国妇女,年纪都是妈妈桑级别的,五六十岁,烫着细卷卷头(算俺孤陋寡闻,好象我见过的韩国妈妈桑都烫这种头)。不知道为什么,前面那位矮个子女士转身冲着后面那位高个子女士大声嚷嚷,后面那位也不含糊,立刻还嘴。双方吵了几个回合,矮个女士似乎觉得文斗不解决问题,突然不知道从哪里拎起一支擀面杖样子的家伙,举手就打。高个子女士先吃了一惊,很快反应过来,随手从推车里抄起一根大白萝卜,当作武器接招。只见两位一个“力劈华山”,一个“举火烧天”,煞是热闹。没两个回合,工作人员和其他韩国顾客拉开了她们,两位韩国佘太君这才各自收兵回营。每人一边走一边各自打手机,不知道是不是在通报战况。 

我平时在生活工作中认识的韩国人很少,只有两三个,而且都不算熟。对韩国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书和电影(韩剧一部都没看过)。在这儿说几句个人印象,尽量保持客观。 

我对韩国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和不少喜欢历史的朋友一样,是来自抗美援朝。韩国的军人,不知道现在战斗力如何,至少在抗美援朝中,他们的表现总得来说不足挂齿。与志愿军交手,除了后期白马山一役,其余基本是一触即溃。这个形容词不是来自我方,而是来自李奇微的回忆录。 

上面说的是文字印象。我对韩国人最初的直观印象,恐怕只要是球迷都不例外,是来自韩国队。 

我看球近三十年,记忆中中国队战胜韩国队的记录,只有几年前那唯一的一次。其余的交手,非负即平。有意思的是,不少韩国人,包括足球业内人士,当初对这一事实竟然毫无概念。李章洙和身材象标枪一样的车范根,都是在中国执教期间从中国记者口中第一次听说这一事实。李章洙听说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还有点不相信,反问记者“你肯定吗?一次都没赢过吗?” 

虽然体育不是战争,但在中国,某些体育项目为国民所带来的荣辱感,与战争无异,足球曾经是这些项目中的一个(现在是哀莫大于心死)。不知道别人如何,对我来说,韩国队对中国队战绩上的压倒性优势,和他们在足球场上的风格,第一次改变了我对这个民族的印象。 

历届韩国队里,我没见过几个能玩出花哨脚下活儿的球员,但他们个个基本功扎实、风格硬朗(相对来说)、体能充沛,战胜中国队有不少次是在中国队的体力迅速下降的下半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着韩国民族的某些特点:不细致,但有韧性、顽强、敢拼,关键时刻有狠劲儿。 

早年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占领,对今天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影响很大。这些影响,从如今韩国家居的风格和韩国人的某些身体语言里都能看到。不仅如此,在这些影响下,韩国的几家企业正学着日本的样子,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或者正在取代日本,成为电器制造业的龙头。三星和现代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先后拥有过两部现代汽车。总的来说,它们的驾驶性能都还不错,而且非常省油,这两点沿袭了日本产品的优点。但韩国人在细节上不够精心,比如车门的密封性、胶皮的质量、操纵杆的手感和换挡时的平滑程度,都有提高的余地。近几年来我注意到,现代汽车的广告,在美国网球公开赛、超级杯等重大赛事的电视转播中频频现身,而且广告设计水准一流。我曾拥有过的那种型号的车,如今的新款至少在外型上已经上了一个台阶,面貌一新,气质不俗,一派大家风范。 

三星,这个上世纪末还在爬坡中的企业,如今在数字电视、冰箱、手机、摄像机等几乎所有家电领域全面开花,已经超过东芝、松下等著名企业,成为世界家电业的新任老大。我的一位朋友购买数字电视的时候请我去当参谋,本来他是冲着素来以高品质画面出名的东芝去的,结果我倆在商场的电视墙前比较了半天,一致认为三星的产品无论在色彩饱和度和透明感上都超过旁边的东芝,最后他买了台三星回去。 

这些事例中,韩国民族体现出的奋斗精神、虚心态度、学习能力和进攻策略,无法不让我由衷钦佩,他们是中国所有企业学习的典范。 

九十年代开始后的十来年,一个在中国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韩国人的名字,是李昌镐。这位沉默如哑的天才,将属于东方的智力游戏玩出了东方的哲学味道。 

过去十年间,美国的韩裔移民先后卷入了Virginia 大学校园枪击案,和前两天的枪击。它们仅是孤立事件,不具有代表性,毕竟,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性格偏激的人。 

但是,就象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两件小事一样,在我看来,韩国民族性格里有易冲动的成份。而且,或许是历史上朝鲜长期从属于异国统治的原因,韩国民族在内心里似乎有某种缺少归属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既是他们进取的内在动力,也是某些爆发和失控的心理基础。韩国文史学界的某些学者,耗费心力和时间试图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找到韩国文化的源头,为此甚至闹出越俎代庖的笑话,正是这种自卑的一种表现。 

汉城亚运会上,为了在金牌数量上超过中国队,韩国人在他们的强项拳击上试图捞足金牌,有点不顾一切。我至今记得,某场拳击决赛,韩国拳击手已被击倒,场上的韩国裁判使劲把他从地上拉起来的场面。 

美国世界杯(足球)上,韩国队与玻利维亚队的小组赛,韩国队必须取胜才有可能出线,他们却迟迟无法进球。当年决定比赛加时的权力在场上主裁判的手里,而韩国队赛前“接触”了主裁判。结果那位当值裁判,上半场加时7分钟,下半场加时8分钟,全场比赛足足多踢了15分钟!我看球近三十年,这是个记录,而且没有第二场比赛哪怕接近这个记录。 

其实在竞技体育界,类似的盘外招屡见不鲜,可以专门写一本书。当年法国赢得世界杯,盘外招就用了不少,但是人家用得悄无声息,没有把柄可抓。中招最狠的巴西后来曾经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些盘外招,结果不了了之。在亿万电视观众的面前,把盘外招上演得如此明晃晃,视观众的智商如儿戏,也只有韩国人。 

前面提到的两件事,韩国人最终都没达到目的。他们作起事情来急急火火,耍起阴谋也带着点憨劲儿。 

后来,为赢得世界杯的举办权,韩国上下同仇敌忾,誓与日本拼个你死我活。日本在软硬件上都占优势,在竞争中领先,因此显得不急不慌。韩国人血一热,楞劲儿又上来了。国际足联的数位官员不知怎么的得到小道消息:如果韩国未能获得举办权,韩国竞选团队的5名负责人将集体自杀,以谢罪国人!消息真假且不说,韩国人将对举办权的竞争当作与日本的另一次战争,这是国际足联所有官员的普遍感受。最后,当然只能以和为贵。 

也许是处于某种自尊,韩国人修改了首都Seoul的汉译。这倒是可以理解。但是他们也曾经认真考虑过将KoreaK改成C,目的是为了在以字母顺序排列国名的场合能排在日本前面。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对韩国都有文化血脉上的影响,这些影响无法摆脱,韩国人却一直试图摆脱,也许这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大的疚结。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韩国电影。虽然我没看过一部韩剧,但韩国出品的电影看了不下五十部。韩国电影类型之多样,在我的了解范围内,亚洲范围内只有日本不相上下。中国大陆在电影的类型多样性上还属于小学生,原因众所周知;香港电影虽然也类型众多,但缺少现代战争题材和带有哲学味道的艺术电影。韩国电影,在我的观影范围内包括的类型就有言情片、喜剧片、恐怖片、罪案片、古装片、战争片、情色片、艺术片、黑帮片和另类电影(Cult)。而且各种类型片的制作水准相对整齐,每一种类型都出产过在韩国本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 

大家不要小瞧电影类型的多样,依我的标准,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注意工业两字)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一个规范的电影体制和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里,一个国家的电影体现的是那个国家的民族气质。人性和民族性格的复杂多样,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阴暗扭曲,都能在五颜六色的电影中看出个风雨春秋。在这一方面,韩国人做得不错。他们有勇气展示自己的复杂多面,就应该有足够的自信面对历史,因为他们目前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历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